数说巨变泉州收入跨越式增长生活水平显
在党的领导下,泉州居民收入实现了从十元级、百元级、千元级直至万元级的跨越式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元增加到年元,增长.3倍,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75元增加到年元,增长.8倍,年均增长14.7%。
衣从穿暖到追求个性时尚
年来,泉州城乡居民穿衣从御寒保暖到张扬个性,衣服色调从传统灰、黑、蓝走向色彩斑斓,衣服款式从简单布料缝制走向品牌成衣、私人定制,衣着消费从凭票供应到手机下单、应有尽有,穿戴周期也从“一衣多季”走向“一季多衣”。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元,比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元,比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0.6%。
食从吃饱到饮食结构优化
泉州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质量不断改善,食不果腹、粗茶淡饭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居民饮食结构日趋合理,主食消费比重不断下降,主要副食品消费持续增加。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达元,比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达元,比年增长44.3倍,年均增长11.2%。
住从蜗居到居住条件改善
泉州城乡居民住房实现了从“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变新房”的跨越。年末,泉州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仅为5.4平方米和8.6平方米。年末,泉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61.6平方米,比年增加44.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80.2平方米,比年增加68.2平方米。
行从落后到便捷立体交通
改革开放前,泉州道路建设落后,交通资源极其有限,市民出行除了步行外,交通工具只有公交车和自行车;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摩托车开始取代自行车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进入新世纪后,摩托车拥有量开始下降,汽车日渐成为出行的重要工具。年末,泉州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和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分别为45辆和29.8辆。如今,1.1万平方公里的泉州大地上已构建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道路、航空港口等海陆空纵横的综合交通网络。
用从低档到中高档耐用品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年末,泉州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辆、缝纫机48台、手表只、收音机30台。到上世纪80—90年代,又转向追求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为代表的“新三件”。年末,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空调.5台、彩电台、冰箱.1台、洗衣机94.7台;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空调.6台、彩电.6台、冰箱.7台、洗衣机89.2台。
文从单调走向多姿多彩
年,全市小学已有所,比年增长47.9倍,普通中学已有所,比年增长40.1倍,普通高等学校已有18所。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元,比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8元,比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15.8%。
医从看不起病到全民医保
年来,泉州医疗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年,泉州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比年增长倍,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张,比年增长倍,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85万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居全省第一。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元,比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元,比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13.8%。(记者林福龙通讯员栾佳蓉)
来源:东南早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