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月德著铁观音秘笈有感
这几年,有关铁观音的书籍有很多,如夏炜著的长篇小说《铁观音》,林荣溪与陈德进著《中国铁观音》,池宗宪著《铁观音》,张木树著《乌龙茶审评》《铁观音种植技术》,李伟才著《百茶诗》,《百茶词》。李启厚著《铁观音》。王永建著诗集《铁韵茗香》……
最近,有幸拜读了《铁观音秘笈》。魏月德著《铁观音秘笈》一书中有《古代卖茶歌谣》,记叙了铁观音挑担"马帮"辛酸的营销历史。如“挑到汕头路如天。”营销买卖乌龙茶时须“算件买卖是固定,分散买卖勤经营,乌龙色种一枝春,观音量小要互分。”也述说当年铁观音曾是潮汕地区茶行的镇店之宝,好茶铁观音量小稀罕,自然成了茶客抢购的紧俏货。
"观音出口泉州港,厦门口岸也有人,装配上船南洋送,安溪出名茶叶香。"飘香千万里的安溪铁观音也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的重要出口茶叶,为国家创收了不少外汇。在南洋一带,畅销不衰,也为泉州繁荣做出了贡献。"飘洋过海南洋送,人人呵咾溪茶香,观音气味兰花香,南洋华侨人人讲。"
"安溪真是种茶人,技术采摘真用功,茶青采摘不用讲,技艺精湛质无双。"一泡好茶需要种茶人的匠心采摘,更要精湛的晒青,摇青,炒茶,烘焙,揉捻,剔梗等工艺,每一道制作环节都要有好的状态,才能制出人人呵咾的安溪茶香,民谣里礼赞了茶农,赞美了茶人……
通俗易懂的《铁观音秘笈》不愧是一部创新的民间珍贵罕见的书籍。一部能用闽南方言可歌可唱可朗读的铁观音歌谣,一部记录铁观音发展茶史的宝贵资料。用歌谣形式叙述了中国乌龙茶传统技艺制作过程,比如;“观音采摘看天时,落雨茶青无人碟,采茶一定要注意,讲究天时加地利……”采茶歌谣里积累了安溪茶农采摘的经验教训,也科普了采茶知识。茶青放置久了会流汗发酵烧伤茶青,茶农有空须将茶青及时挑担送回家。保持茶树鲜叶的鲜锐度。“茶青下袋找遮阴,茶青才会活灵灵,若无找着树下放,也要选择放石空,若是路近赶紧送,防止发热会变红,若是路远不挑重,茶青最怕热变红。
制作铁观音过程中,摇青的重轻或次数的多少?起到了一泡茶或优或劣?譬如;"一遍落茶也筛匀,二遍落茶赶水分,三遍落茶要香醇,四遍落茶摇音韵……"
手工炒茶,钢锅的温度,炒茶的适度是关键。"下鼎时间掌在先,心正气和必赚钱,火度控好是关键,叶叶芯芯软如棉……”
风趣幽默的踩茶歌。“有人踩茶不怕烧,有人踩茶趴趴摇,有人踩茶吱吱笑,有人踩茶喊真烧,有人踩茶好马势,有人踩茶像狗爬,有人踩茶没功夫,有人踩茶像佝偻……”
包揉歌里很形象地记录了脚揉捻茶团的过程。如“前脚揉压后脚推,茶团袋内结为堆,踏松推紧巧配合,条形卷曲重如锤。"茶农脚踩揉茶是极消耗体力的劳动,脚揉时需要球团的火候温湿度,还须讲究脚揉的力度与技巧,前脚揉,后脚用力推压紧。
茶叶的烘干度关系到茶叶的品质,俗话:“茶为君,火为臣。”譬如;“焙茶温度要均匀,先薄后厚慢慢炖。香留骨骼水甘醇,结实茶形冷火炖。"
诚如作者前言;"学茶虚心,做茶用心,卖茶诚心,品茶静心。"只有匠心方能制作出一泡铁观音好茶,激励更多茶人钻研茶技,创新茶叶工艺,将铁观音茶文化发扬光大。
图:叶景灿
1黄金北纬25度,这里只产茅台和铁观音2安溪铁观音是怎么炼成的?3带你走进“厦门的后花园”——安溪铁观音茶文化:tieguanyin本号由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推广中心提供,目前已经成为安溪铁观音茶友中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广、转发率最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