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万家灯火,盼诸事成圆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元宵已在灯火阑珊处
元
宵
节
TheLanternFestival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欢欢喜喜闹元宵
过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这一习俗最早见于宋代。北方人叫做元宵,南方人则称为“汤圆”,都是为了取团圆之意,盼望全家和睦团圆。元宵的传统做法是将豆沙、芝麻、山楂等馅料用糯米粉制成圆形,北方用“滚”,南方用“包”,煮食后甜糯可口,近年来又创新了钙奶、鲜果等多种新口味。元宵节一大早,天津的大桥道元宵、西湖道钙奶汤圆等地就开始排起长队,送礼品尝,极受欢迎。
除了吃元宵,节日里还有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而每个地区
又因地理环境和
生活习惯的不同
衍生出了
极具地方特色的
地方元宵习俗
趁此佳节
跟着团团来看看独特的莆田元宵吧
莆田元宵从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二十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元宵节,每逢元宵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锣鼓升天,热闹非凡。
车鼓队
“咚咚咚”“锵锵锵”,车鼓队气势磅礴。
跳傩火
抬着灶神座越火而来既庆祝新年到来,也祈福驱邪,表达家家户户兴旺发达的愿望,也体现着莆仙人民的勇敢和不惧苦难的精神。
跳棕轿
抬着棕轿,踏着节奏,形成“8”字形穿梭跳跃,期盼着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
接香炉
游灯
皂隶舞
不仅仅如此
还有莆田特色的
菩萨出游、妈祖巡游
欢
欢
喜
喜
闹
元
宵
领略完莆田元宵
再陪团团
听听其他地区
小伙伴的
过元宵感想
泉州方言“灯”、“丁”同音,“出灯”同于“出丁”,寓意人丁兴旺。元宵节家家户户挂花灯,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上街赏灯,小孩走街串巷嬉戏“游灯”,十分精彩!
早年间天津在正月十五这天有舅舅要给外甥送灯的习俗,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灯的造型讲究送“鸭子灯”,谐音“押子”,表达舅舅对外甥的美好祝福,十分有趣。
挂花灯,是山西人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从十四至十六,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异彩纷呈。放焰火,为山西人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放烟火,到时全家人一起到大街上看,其乐融融。
四川元宵节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百里不同村,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但不变的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元宵喜乐。
过完热热闹闹的元宵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大部分的人又要踏上了异乡之旅。所以闹元宵,闹得不仅仅是元宵,还有人们那浓浓的乡愁。每当在异乡孤枕难眠时想起家乡的元宵,多了几分深情,更添了几分回忆的欢喜。那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一幕幕热闹的场景,牢牢的藏在人们记忆深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莆田学院青年媒体中心出品?
文案
梁娜部分来源于网络
排版
胡森森
图片
来源于网络
封面
林亦楠
编审
虞悦监制
邓美珍
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