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其实挺好玩的,只要你跟着他的地图走
本期人物:青羊
泉州“大拾堂”团队创始人之一
厦门大学美术学院毕业油画专业
泉州美术家协会会员
举办个人水彩插画展《梦?生长》
插画作品刊登《旅行家》杂志
与邮政出版《我的梦想是一座花园》
全国发行水彩明信片《闽南美食第二辑》
《水彩泉州十八景》《闽南旧物》等
周五的夜晚,在泉州西街的小巷子里走,偶然间在一条路的侧面墙壁看到了一只巨大的斑马手绘。
我兴奋的和同行人说,我们走进去看看吧。
就这样,我们按指示,来到了大拾堂。
在这里,我见到了青羊。
他是泉州西街裴巷7号文创工作室大拾堂的主创之一。
你可能从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也没听说过他的店,但如果你去过泉州,一定会对那些具有闽南特色的明信片、插画、手绘地图有印象。青羊就是这些作品的主创之一。
年,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读大三的青羊和朋友结伴来到泉州。
第一次与泉州邂逅,就让青羊深深着迷。
年,经朋友介绍,青羊来到泉州一所高校教画画。
在工作中,青羊被古城吸引,常常在古城街巷写生。
比风景更吸引青羊的,是古城的民俗风情、风味小吃。
这些鲜活生动的地方文化元素,让青羊在创作中入了迷。
青羊作品:台历插画
青羊作品:二十四节气插画
青羊认为创作,是一个很好玩也有难度的事情。
因为创作并不是简单的绘个图、画个画就结束了,最难得是前期。怎样做准备工作,收集,然后思考,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进行绘画。
泉州这个城市对青羊来说有一种归属感。
那是他每次离开泉州再回来时都能强烈感受到的,他想要用自己的画笔去表现这种归属感。
知名的泉州十八景,是青羊用他擅长的水彩的方式创作的。
青羊说,水彩表现出来的韵味和摄影是不同的。水彩与众不同的清新,能从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间接的增加我们对这个古城的认识。
大拾堂墙上穿红内裤的男生的那个是青羊最早的一部分插画。后来青羊在绘画过程当中不断加入一些闽南的元素。
青羊觉得,绘画这个事情,是要伴随他一辈子,成为他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他希望通过绘画来描绘他看到的东西,想到的事情,让绘画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
大拾堂的由来也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年1月5号,青羊和三个朋友想一起做一点和泉州文化相关的事情,于是建立了这家文创工作室。
大拾堂的一砖一瓦都是青羊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慢慢弄起来的,他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捡垃圾的,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巷子中看到一个六十年代左右的木柜子,可能是拆迁的原因被丢弃在街边。
本来他们骑着车,但是想要把木柜子带回来,于是他们就把车丢了,用手扛回来。辛苦的累了一身汗,但是拿回来摆在大拾堂里,大家都开心的笑起来。
还有一次,他们开店到凌晨,准备回去睡觉的时候,看到有一堆垃圾,里面堆放着很多花砖。
旁边的铲车正准备要吧这些垃圾运送走,大拾堂的小伙伴决定用电动车把这堆花砖拉回去。暖色的灯光和冬日的寒风映衬中,他们一边运送花砖,垃圾车一边工作。
大拾堂的寓意就是拾起。
他们在生活中捡起一些旧物,让这些拥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不会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
与其说大拾堂是一个创意空间,不如说是一个“闽南时光博物馆”。
我们还能看到清源山,老君岩等等这些优美的风景创作,
他们通过这些美好精致的物件,如印刻着闽南文化韵味的旧摆设,飘散出文艺气息的明信片,向世人传递着泉州的风俗。
“泉州是本太深厚的书,需要我们慢慢读。”
青羊说,大拾堂是一个很包容的空间,他们用年轻人的方式和情绪,展现珍藏起那些被遗忘的传统、习俗,同时也留存闽南当地的生态文化。
他们希望拾起那些富有闽南色彩的传统文化和被遗忘的美好事物,融入他们自己的灵感和创意,设计出极具特色却又兼具传统的产品,更符合大家的生活需要。
除了以画笔写意古城,青羊还和伙伴们办起“闽南手绘传习班”。
在闽南建筑绘画课程中,青羊和小伙伴带着孩子们走街串巷,到一些富有泉州特色的建筑景点去写生,对闽南的建筑特色做了深入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也是让孩子在绘画当中学习闽南传统文化。
泉州能够挖掘的东西太多了,真想细细去品味。
想再去泉州逛逛,去大街小巷走走,坐下来泡茶跟当地人聊聊。这真的会让人感到神奇,就像在出差途中偶遇大拾堂,才发现恰巧加到的老板竟然就是泉州手绘地图的创作者。
“泉州是个讲缘分的地方,你得亲自来泉州体验,才能了解的比较清楚。”
文:Libby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你感兴趣的内容——
露肤装
吃货
INS风
未知职业
末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yy/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