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典旅游景点四清净寺
又名麒麟寺、圣友寺,
实名
艾苏哈卜大清真寺
(Ashab阿拉伯语含义是“伙伴,弟子”)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即公元年,回历年。
三百年后
即
元至大三年(年)
耶路撒冷人阿哈玛
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形式
出资重修。
中国罕见的
石结构
千年伊斯兰古寺
和
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
并称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名寺
国务院第一批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
82年入选中国十大名寺
清净寺门楼前
尖拱大门上额
横嵌着一长浮雕阿拉伯文《古兰经》石刻,
文为:
“安拉秉公作证,
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
他是万能的、至睿的,
安拉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通高12.30米,基宽6.65米,深12.32米。
全部用加工平整的辉绿岩石和花岗石砌筑。
外墙采用长石条及正方形丁头混砌,
每隔一层而呈现出一方块形状。
门楼由四大尖拱门构成
内、中、外三层,
第一道拱门高10米,宽3.84米。
穹顶正中衔接外层,
倒悬一朵雕刻精致的辉绿岩石莲花。
以此垂莲为中心,
砌嵌成放射状,由上端沿外层各侧延伸,
有如蜘蛛网状拱形宝盖
中层
辉绿岩石尖拱门内的结构,
是用花岗岩石精工雕砌成半穹窿形,
穹窿壁上,
砌饰着87个精工雕琢的小型尖拱,
状似蜂巢。
同门楼东西两墙砌饰的
8个巨大尖拱壁门、壁龛,
以及构成门楼分成三层的四道尖拱大门,
整座门棂共有大小尖拱99个。
是象征赞颂至高无上真主的99个尊美之名。
门楼的造型巧夺天工,
讲究艺术美观,
又装饰诚心崇拜安拉,铭刻永颂真主,
有非常浓厚的伊斯兰色彩。
内层为石砌正方形,
东西两壁各砌饰一巨大尖拱壁龛。
上部为青砖块圈筑的圆形大穹顶,
涂垩洁白,无任何装饰,
象征无限宇宙空间,
览胜者抬头仰望
如凝视天际天体,
令人仿佛置身在异域境界,
唤起对天方古国的奇妙想象,
别有一番情趣地领略了阿拉伯风貌。
在清净寺门楼北墙上
还雕着阿拉伯文建寺和重修的石刻,
译文为
:“此地人们的第一座礼拜寺,
就是这座最古老、悠久、吉祥的礼拜寺,
名称“艾苏哈卜寺”,
建于(伊斯兰教历)年
(公元—年)。
年后,
艾哈玛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
即设拉子著名的鲁克伯哈只,
建筑了高悬的穹顶,
加阔了甬道,
重修了高贵的寺门并翻新了窗户,
于(伊斯兰教历)年(公元—年)竣工,
此举为赢得至高无上真主的喜悦,
愿真主宽恕他……
宽恕至圣穆罕默德和他的家属。”
此浮雕阿拉伯文碑,
是用两条巨大花岗岩石琢刻,
每条宽、高35厘米。
50年代,马坚先生将此碑的阿拉伯文译成中文。
清净寺门楼上,前半部是“望月台”,
乃伊斯兰教伊玛目(教长、阿訇)率乡老
在斋月前及斋月末
站立于台上观望初升新月,
决定穆斯林封斋(斋戒)和开斋日期。
望月台上,
筑砌墙垣环绕,
南墙正中,
内外各砌饰一尖拱墙龛。
北墙正中,
筑开一登台人口,
左右壁嵌镶两块中语言阴字“月”、“台”石刻。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望月台亦采用了中国建筑文化结构与文化含意,
月台四面墙体上端
砌筑24个状如城堞“回”字形垛子,
象征中国农历四季气候之分季节。
礼拜大殿,阿拉伯名叫“麦斯吉德”
即叩拜真主的地方,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因而清真寺建筑,绝无任何人物塑像或动物雕塑,而是雕刻精美花草或几何图案和《古兰经》文作为装饰。)
镌刻着浮雕阿拉伯文《古兰经》。
礼拜大殿
占地平方米,
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
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
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宏伟壮观。
十六世纪末的一份中文记载,
泉州清净寺大殿
:"堂以西为尊,叠叠重重,规制异人间之庙宇,昂昂哙哙,翚天上之楼台。"
生动地表现出阿拉伯伊斯兰式的异域建筑风格。
明的的一次地震中,
圆顶也跟着坍塌,
殿内的设施和圆顶遗物深深地埋在大殿地下,
致使大殿现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明万历碑记称,
奉天坛立的巨大花岗石圆柱一十有二,
象征着农历12个月。
礼拜大殿西墙上额,
横嵌一长列
字迹清晰、雄浑壮美,典雅古朴的
三一体浮雕阿拉伯文《古兰经》石刻,
书法流畅,艺术古朴。
墙正中向后凹入一方形位置宽4.54米,深4.35米,
展现出一以西为尊,敬拜真主的神圣殿堂,
凹入正向墙和左右两侧上额、
各横嵌一长列阿拉伯文浮雕《古兰经》石刻。
正墙中砌饰一座
雕刻阿拉伯文《古兰经》的
巨大尖弓宝盖状壁龛。
伊斯兰教称为“米哈拉布”
即穆斯林礼拜安拉的朝向
(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克尔白(天房)。
左右两墙
各开一长方形大窗,
这一尊严的方位,
在穆斯林心目中是最为崇高、神圣之地,
乃伊玛目(阿訇)领拜的地方。
泉州
是中国唐宋元三代著名大海港,
宋元时期
是东方第一大港,
众多经商的穆斯林纷涌来到泉州经商定居,
伊斯兰教也随着沿海路东传,
故泉州也被公认是伊斯兰教
最早从海上东传中国的发祥地。
元朝时,
伊斯兰教在泉州有多达七座的清真寺。
大量的古阿拉伯、八思巴等
文字石刻,
刻记着当年的多元历史。
即小礼拜殿
只能容纳三十人祈祷,
遇大型活动
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麻礼拜,
明善堂
建于年,在奉天坛西北角,
东西向
二进三开间的闽南风格砖木结构建筑,
原为中、阿混合建筑形式的堂屋,
本是阿訇的住所,
明万历三十五年大地震后,
由于奉天坛圆顶塌毁后无法复建,
明善堂
被改为穆斯林礼拜安拉的场所。
此后屡毁屡建,遂成如今所见之貌。
事物万变,不离其宗。
伊斯兰
崇简清净,崇拜西天,不设偶像,
遵照伊斯兰教义,
至高无上的安拉
无所不在,
不论在什么位置,
教徒只要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的方向祈祷,
都是同样能获得
安拉的喜悦。
悔则净心但顶礼而无供养,
宣则同调即异斋可以合鸣。
明善堂的礼拜殿前,
今矗立一座宋代以叶腊石,
亦称寿山石雕刻的“出水莲花大香炉”,
色白微灰,质纯无瑕,
高90厘米,直径60厘米,重数百斤,
乃宋代遗物,距今已近千载,
雕刻艺术,
古朴庄重,典雅精致,
清净寺装饰莲花,
放置莲花香炉,
表明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雅。
香炉上端是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
花心中凹下一个大洞,以放置香料。
盛开的花朵下,
再圈绕含苞待放的小莲花与永不凋谢茎叶,
底层雕刻了动荡的波涛。
艺术造型真实地反映出莲花本意。
荷叶下
藏着一只小乌龟
这是?
兔子?
羊羔?
还是一只小青蛙?
明善堂大门上额,
悬挂一块厦门关监督(海关关长)唐柯三,
于民国十一年题写之横匾,
书曰:“认主独一”。
大门内上端挂着一匾额,
亦是唐柯三调任山东济南道道尹后,
于民国十三年(公元年)六月敬立的,
文曰:“三畏四箴”。
三畏即:
畏天命、
畏圣言、
畏末日。
四箴即:
箴信真主安拉、
箴顺先知穆罕默德圣人、
箴遵天经《古兰经》、
箴行五功
(教义规定的五大宗教功课,即念、礼、斋、课、朝。)
古礼拜大殿北墙外,
有一口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年),
建造清净寺之时挖掘的
千年古井,
供伊斯兰教穆斯林
前来举行礼拜之前,汲水净身(沐浴)
和
寺众平时日常生活饮用。
明初永乐五年(公元年),
明成祖朱棣颁发的
保护泉州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
《敕谕》(圣旨)碑刻,
该敕谕碑刻距今已有六百春秋,
据有关史书记载,
明永乐三年(公元年)
郑和首航西洋
在东南亚回教国的访问中,了解到
泉州发生过反色目事件,
伊斯兰教穆斯林遭受残酷镇压的情况,
当时连续两次反回排外风波,
造成中国与西洋回教国家的友好关系蒙上阴影,
郑和舟师归航回朝之机,
随即向明成祖奏明情况,
请求朱埭颁降圣谕保护泉州伊斯兰教,
永乐皇帝准奏而颁发此《敕谕》,
对泉州伊斯兰教和穆斯林进行保护。
年
阿曼苏丹国王
全资捐建的新礼拜堂
伊斯兰教义
“清净无染、真乃独一”。
尊崇净洁、喜爱纯白。
每星期五中午时分的聚礼(主麻)
泉州时光大师兄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yy/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