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安平桥西街蔡氏古民居鲟埔村休闲
介绍的文字比较冗长,图片较多,所以把行程安排放在了前面,可以往后慢慢翻看各个地方的历史渊源。
参考行程
(1)8.00,BRT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乐都汇集合出发;
(2)8.20,沿途有经过翔安隧道,可隧道口附近林前站上车!
(3)9.15,走高速,大概9.15到达南安官桥的蔡氏古民居,参观游览摄影,门票约15。
(4)10.30,上车,继续前往东西街游览和自助午餐,车程45分钟。
(5)11.20,西街闲逛,顺便吃各种特色小吃。
(6)14.00,集合上车去鲟埔村,车程半小时,观赏鲟埔海砺房,。
(7)15.20,集合上车去往安平桥,车程45分钟,泡茶赏景-徒步世界最长的石桥。
(8)17.00,准备上车,回厦门。
(9)18.30,到达厦门,回温暖的家。
全程休闲徒步在历史建筑间,遇雨可能会取消行程,期待各位的加入。。
费用说明
费用80元/人
包含:来回车费+户外保险费,无公餐(中午在东西街自助吃小吃,可相约聚餐),蔡氏古民居需门票20(打折15)需自理:4月24日8.00--18:00(可能路上变动会有少许出入):休闲,摄影,徒步:★:★:★★★★(人文景观)
:包车:80(来回包车费,保险费,一米二以下小孩60):阿旦,电话,或号:xmhike(厦门不凡户外)了解其他活动详情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平桥全长米,桥面宽3~3.8米,共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4~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东/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目前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
鲟埔渔村是位于泉州海边的小渔村,福建三大渔女中的鲟埔女就在鲟埔渔村。这里曾是古闽越族的聚居地之一。宋代鲟埔一度为商船云集的分流中心。后因倭寇进袭,鲟埔设立鹧鸪巡检司,建铳台,修城墙。海蛎壳修筑的蚵壳厝和鲟埔女奇特的头饰“簪花围”是鲟埔渔村最靓丽的两道风景线。虽然如今鲟埔村已随着城市化建设改为丰泽区东海街道鲟埔社区,但鲟埔女艳丽的头饰始终坚守古老的习俗。此外,鹧鸪巡检司、顺济宫也值得一看。
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海蛎壳修筑的蚵壳厝和鲟埔女奇特的头饰是鲟埔渔村最靓丽的风景线,这里古朴的民风民俗已刻上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迹。
鲟埔女、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
鲟埔的另一大特色是蚵壳厝。蚵就是海蛎。鲟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载着丝绸、瓷器的商船从鲟埔起航,到达非洲北岸卸货,返航时,船员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放在船上压舱,稳住重心,利于航行。载回来的蚵壳就堆放在海边。鲟埔村民就地取材,化废为宝,用大而中空的蚵壳垒砌墙面,墙里隔着的空气多,这样筑成的墙冬暖夏凉,极具腐蚀性的海风也奈何不得,长年累月的风雨反将它们洗刷得纹理清晰,洁白亮丽。
蚵壳厝的优点是就地取材,隔音效果好,冬暖夏凉,不怕蛀虫。墙体坚固。所以沿海民间流传有:“千年砖,万年蚵壳”的俗语。浔埔蚵壳厝大的带有天井(即二进),小的只有单独的一栋,但都建筑得错落有致,组成了一道独特的古民居风景线。
“蚵仔煎”是闽南著名的风味小吃。一提起“鲟埔”,人们便会想到“鲟埔蚵”。鲟埔人把山上的条石、杂石抬到海滩上,二条、三条架成一株。过了一段时间,石头上会附生出海蛎来(洛阳桥就是利用海蛎固基法造桥的)。由于鲟埔处于泉州湾入海口,水中微生物丰富,所以出产的海蛎特别肥美,闽南风味小吃“蚵仔煎”,就是以鲟埔蚵作为最佳原料的。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朴,而东北角最后一座附建的书轩,梳妆阁,为二层小楼,凭栏远眺,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同时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饰、丰富的内涵,从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yy/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