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泉州古老文明和现代生活结合的完美
巴基斯坦记者对泉州由来已久的伊斯兰文化非常感兴趣摄影:尹鹏轩
巴基斯坦记者在泉州体验南音文化摄影:尹鹏轩
福建是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沿海省份。跟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团,我有幸来到这里,亲身体验和感受这里的风情。
中午12点,经过近公里的飞行,我从北京抵达了泉州。走出飞机,外面细雨绵绵。在我们巴基斯坦人看来,在这样的天气里拜访一座城市,真是件再舒服不过的事情了。汽车开往市区的路上,我仔细打量着这座被称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城市。
对泉州的第一印象,是这里多样化的风格,形式独特的建筑。街道的一边,可以看到古老的传统民居,而另一边却处处可见鳞次栉比的高耸楼盘。望着那些好像要耸入云霄的现代社区,仿佛感觉自己身处在北京或是上海这些一线城市。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随处可见,体现出政府对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重视。泉州的老城区里,民居的一层几乎都被用作商业活动,饭馆、服装店、小商铺,一个挨着一个,浓厚的商业氛围不言而喻。我还注意到另一件有趣的事情,这里的老楼多用红砖修成,像极了我们拉瓦尔品第的国王市场,仿佛漫步在自己国家的感觉。
回顾泉州的历史,从唐代开始,泉州就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当时的泉州港,在中国同欧洲以及其它亚洲国家的商务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泉州港在世界范围内也享誉盛名,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世界名港。这在著名行者马可波罗的书中也有所体现。当时的泉州港,被称作则单(音译)。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里,则单意为“油橄榄”,同时也被理解为和平的象征。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把泉州称为“和平之城”,可以想象,泉州在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顺带说一句,那时候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关系真是可以被称为典范。
泉州还有另一件打动我的事情,不大的老城里,不远的距离上,多种宗教和文化的建筑和谐共处。印度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的清净寺,相隔也不过2公里。开元寺内,香火兴旺,干净整齐;白鸽成群,古树翠绿;东西古塔,遥相呼应。为了方便外国游客,英文介绍也很详细。
离开开元寺,步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伊斯兰古寺——清净寺。泉州清净寺始建于公元年,是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在我看来,清净寺是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友好交往的象征,其建筑风格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一所清真寺十分相似。寺内保存着完好的古兰碑文,配着完整的中文翻译。清净寺内的展览室里,陈列着世界各国穆斯林来访的照片和资料。身为穆斯林,我深深地为自己高兴,有机会来到一个几乎99.9%的巴基斯坦人都不曾知道的清真古寺,实在是荣幸之至。
毋庸置疑,泉州是座兼容并包的开放城市。在这里,古老文明和现代生活完美结合,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商机却无处不在。21世纪的泉州城,安静地传递着和平、友好、发展的信息。与此同时,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向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招手。
来源:国际在线巴基斯坦籍记者沙希德·汗翻译尹鹏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yy/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