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省内漳州撤县改区,泉州会行动吗
在这里读懂泉州!
昨天,省内设区市漳州憋出了一个撤县改区的“大招”——漳州市龙海市、长泰县“撤县改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更名为龙海区和长泰区。由此,漳州市进入“四区”的新时代。
这样一来,漳州市由原两区扩展为四区,人口规模由原来的80万扩充至万左右,顺利晋级大城市。漳州市区GDP也将由原来的亿增至多亿,中心城区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改变原有的“小马拉大车”经济格局。
打开漳州的地图,我们就会发现,龙海和长泰两地,一个比邻泉州和厦门,一个与厦门接壤并处于九龙江入海口,地理位置极佳。这两地变成区之后,漳州市区得到了极大拓展,一个海湾型的城市呼之欲出。
根据目前申报建设轻轨的标准,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万人以上。可以说,漳州这么一搞,不仅市区与经济特区厦门形成连片,更为未来修建轻轨也创造了条件。
此次漳州对下辖龙海与长泰撤县改区,在省内并非个案。
去年6月,省内设区市——三明市传出区划调整新动态。当月,三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会议同意撤销梅列区、三元区,设立新的三元区;撤销沙县,设立沙县区,要求市人民政府尽快按程序报批。
沙县撤县改区之后,首先是迎来更多的资源倾斜,加速经济开放发展。实力+名气的沙县区,在未来或许能超越永安,成为三明市“经济一哥”。梅列区、三元区合并成立新三元区,同时,沙县撤县改区,三明市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辐射能力的意图十分明显。
事实上,无论是漳州长泰、龙海撤县改区,还是去年沙县撤县改区,只是国内众多撤县改区城市的一个而已。
近年来,在珠三角、长三角重点城市,甚至内地省会城市,刮起了一阵撤县改区的风潮。比较典型的,就是广东的佛山力推“大佛山”发展战略,成功将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地变成“区”。杭州市,下辖的两个强县萧山和余杭陆续撤县设区。此外,杭州的临安、富阳也撤县设区,杭州大都市圈走向了新的阶段。省内的福州长乐市,也变成了福州长乐区……
撤县改区之难,难在一个利字。这些撤县改区的城市中,佛山与泉州比较类似。都是中心城区比较弱,下辖的县市比较强。以弱并强,这是撤县改区最大的障碍。以泉州为例,目前,泉州市区鲤城、丰泽、洛江、台商投资区四个区,无论是财政总收入,还是地方可支配收入,统统加起来,都不及一个晋江市。此外,惠安、石狮、南安三地,都是全国百强县,其实力远超泉州鲤城、丰泽和洛江任何一个区。
按照国家县、区财政不同的分配规则,一旦“县(市)”改“区”,当地可支配财政收入,将有一半要上缴市本级财政,由市本级进行统一支配。此外,一旦改“区”,当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甚至人事方面等一系列的权限,都将部分归到市一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来统一行使。说到底,县一级改区后,各种权力都将大为削弱。
撤县改区,对于泉州来说,一旦成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下辖强县的财政、城建、规划、人事等权限将压缩。表面看,对该地形成不利影响。但是,长期看,整个中心城区将大大扩容,修建地铁、轻轨等基础设施的障碍也将不复存在,这对于做大做强大泉州,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省内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和厦门,中心城区已形成巨大的集群和集聚效应。作为省内经济总量第一大市,泉州的情况最为尴尬,各县市区单打独斗、分散竞争的县域经济竞争格局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当下,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辐射能力,已是全国各地中、大型城市的必然选项。展望未来,泉州想要与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开展竞争,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恐怕很难绕开撤县改区这一必要环节。
可喜的是,我们目前注意到,1月16日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长王永礼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对接落实全省‘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战略格局,站位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下决心调整行政区划,高标准推进‘跨江发展’,集中力量跨晋江联动两岸、跨洛阳江梯次开发”等目标。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