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泉州美景登央视园林纪录片闽南语吟
6月20日晚8点,大型文化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开播,而对83岁的泉州老人傅孙义来说,他最期待的是23号晚上即将播出的第四集《写在大地上的诗》。
在自家古大厝前,傅孙义展示当年他与《园林》导演的合影。
年8月13日七夕当天,《园林》在泉州开机,傅孙义和诗友们跟随摄制组走访泉州公园和景区,探寻古代园林之美。(翻拍照片)
两年前,《园林》摄制组来到泉州取景拍摄,傅孙义参与了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泉州公园和风景区里,以他为代表的鲤城诗词学会成员用泉州方言吟唱唐诗,用声音的魅力诠释古代园林之美。21日下午,记者带着一份好奇心走进傅孙义的家,了解《园林》在泉州幕后的故事。
地上看泉州园林之美征服央视
纪录片《园林》是以朝代分集,每集50分钟共8集,6月20日起每晚8点播出。该片主题为“长城内外是花园,最美叙述在园林”,依托现存的古典园林、文物遗迹,同时着眼于现代园林,挖掘多年的园林史和园林文化意义。泉州一集《写在大地上的诗》将在23日晚播映,片中以盆景结合唐诗、泉州南音、泉州方言等唐代留存至今的艺术形式,用虚拟现实重新搭建唐代园林。
泉州之美在于内在,需要人们深入探寻,她首先征服你的内心,然后征服你的感官。在傅孙义看来,央视之所以选择在泉州重现唐代园林之美,就在于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唐初建成的泉州开元寺,至今完好保存的东西塔,到文学家诗人欧阳詹留下踪迹,曾为泉州十大胜景之一的东湖公园,以及宋代祈风仪式举办地、见证海丝起点兴衰的南安九日山,无不展现出泉州古城“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的深厚底蕴。这也是泉州吸引《园林》摄制组的重要原因。
方言吟唱唐诗重现泉州古早味
文化之美如静水流深,如何让园林之美动起来?《园林》副导演陈韶瑜女士是泉州人,她想到泉州的南音和本地方言,鲤城区文联向摄制组推荐了傅孙义。傅孙义是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歌诀传承人,他从小在文化家庭长大,父母口耳相传教他唱童谣、吟古诗,他可以用泉州方言进行古诗文读(与之相对,日常生活口头表达即为“白读”)。
初次见面的时候,导演随机选了8首王维的诗让老人吟诵,老人当即吟诵出后,得到工作人员一致赞许。之后,《园林》摄制组邀请傅孙义现场吟唱唐诗:在九日山上个人吟唱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开元寺东塔下和诗友对唱白居易的《花非花》,之后在泉州东湖公园,鲤城诗词学会小组共同吟唱《送元二使安西》。
“唐诗无疑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唐园林则是诗人写在大地上的一首小诗。”这是第四集《写在大地上的诗》的文字内容介绍。傅孙义说,泉州方言素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保留着古汉语的语音、词汇的许多内容和特点,吟唱唐诗的韵律感与诗人吟诗几乎一样。在市区芳草园拍摄时,傅孙义与诗友穿着唐朝服饰扮演诗人,席地盘坐,酌以小酒,动静结合,再现唐代诗人吟诵古诗的场景,体现城市韵味。
“美景加古诗,让现代人回到古代的生活感受,一定会很精彩。”傅孙义对泉州纪录片一集充满期待,还不忘向邻里告知明晚准时收看。
傅孙义在南安九日山吟唱《山居秋螟》。
鲤城诗词学会小组在泉州开元寺吟诵《阳关三叠》。
本文摘自泉州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