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泉州桥文化泉州人为何对桥充满热爱尊

  桥,古人管架设在江河湖海之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称为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古训,更是先民留下的人类智慧。

  桥依城而修,城因桥而兴。

  泉州,这座依江靠海的城市,因河线密布而水润丰美,如今更因横架的条条通途而现代发达;一座座已经建成的桥,将一座大城的大气与大度,大智与大见传递向四面八方。

夕阳中的泉州晋江大桥

 

温陵桥事

  泉州古桥众多引领风骚。一座座物质的桥,在闽南哲学里,意味着大功德。闽人对桥充满热爱、尊敬和向往。为什么?

  因为,桥对闽南黎民百姓而言,关乎生存,有着太真切长久的实惠。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境内山地丘陵占总面积4/5,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横贯其中。丘壑纵横斩断家园与良田,积蓄于千山、流转于万壑的晋江,淹没低处,漫上滩涂,减少了人生活的陆路区间。这时,难道就唯有埋怨空间的逼仄、资源的缩减、出行的不便?

  不,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不允许他们轻易向自然低头。没有路,就架桥铺展。水淹没了路,桥又拓展了路,路又改变了城,城又影响了人。路与桥的合作、桥与水的匹配、人与桥的相依,人、桥、水、路的默契合一,正是泉州先民依水而居、生息不止的生存写照。

  桥,遍布在温陵大地,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天地,充分显示了泉州先民的非凡智慧。历史上,不管是桥梁数量还是技术,在各个时代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一个侧面也见证了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泉州古桥古塔》一书介绍说,宋代以前,有关泉州桥梁的记载非常鲜见。“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表明,泉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桥梁建于唐代。”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博研究馆员黄真真多年来都在收集和研究泉州的古桥。她说,泉州的古桥中,建造年代可考的唐代古桥有十座。

  宋元时期,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海外交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为了适应货物转运、商民往来需要,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泉州出现修造石桥热潮。当时,不仅造桥数量多,而且速度之快,工程规模之大,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后人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誉。

  “这一盛况与泉州宋元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港口繁荣、海外交通发达的现象十分吻合,几乎每座大桥的建造,都与海外交通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黄真真举例说,举世闻名的洛阳桥、安平桥就是这时期建的。

  宋元时期大批石桥的建造,对完善泉州陆路交通的作用非常明显。许多大型石桥建在陆路交通的动脉干线或大江巨流的渡口处,或与隔海市集相通,或直接建在海舶停靠的码头附近,通商旅、畅货运,从而改变了闽中南沿海交通阻塞现象。

  桥,路的延伸,岁月漫漫,沧桑变换,泉州古桥走过千年积淀而更具魅力。聚石水中、涉水通路,在泉州,公路就是历史,就是文化。

洛阳古桥跨越千年

  

智慧加持

  如果说,泉州的桥是这座城跨越千年的文明,那么,桥梁管护中现代科技的运用,就是施予文明的智慧加持。

  在泉州市公路局桥梁与隧道管理中心监控室内,中心主任杨飞燕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跳出一幅幅桥梁底面、柱面及横梁等结构面高清画面。画面监控的对象实际是位于数公里之外、国道上的泉州大桥。“通过无人机将泉州大桥各个部位实时画面传输回后台监控室,桥梁‘渣不渣’,专业人员一分析便知。”

  传统桥梁检测多是由人携带仪器攀爬至桥梁各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易忽略细节,给桥梁质量埋下隐患。而无人机航测桥梁底面、顶部,省时省力,还提升检测准度、精度。

  桥梁检测中无人机的运用,是全省首例,是泉州公路部门加强对桥梁科技管养的缩影。

  泉州现有桥梁余座,大规模车流量给城市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却也给大桥管护者带来不小难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强所辖桥梁科技管养,一方面引进‘桥医生’长臂检测车、桥梁高空清洗车、无人机等高新机械养护,一方面于内充实桥梁隧道专业化管理技术力量,于外联合福州大学技术力量,逐一对大中型桥梁进行检测、危桥改造。”市公路局局长郭根才说。

  五年来,泉州辖区内大中型桥梁经历种种恶劣天气,“镇定自若”,没有出过一起事故,日益趋向“智能”的桥梁管养模式,给桥梁安全管理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

  智慧管养之外,桥文化抢救,同样够精彩。

  据史料与调查统计,经宋、元、明、清,泉州古代建筑的各类桥梁共座,但有的因年代太过久远而倒塌,有的因交通拓改而被拆除,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仅余座,桥文化保护不容乐观。

  有感于此,泉州市公路局编纂、出版《泉州桥文化》等书籍。书籍图文并茂,遍寻多年岁月泉州城的桥,为老桥、今桥画像构图,填补泉州桥文化空白,获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这样一本“泉州桥文化博物馆”,吸引着无数市民踏上涓涓细流,跨上浩荡江河,前来领略桥与城的沧桑文明。(泉州公路局刘紫燕)

回顾泉州古今桥梁故事

  泉州市公路局原局长、泉州市路桥协会会长林建筑认为,一座座桥梁,就是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述说着勤劳勇敢的泉州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历程,也为泉州积淀了丰富的多元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建一座桥梁博物馆可以再现这些历史文化。

  惠安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说,一句“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足以体现宋朝时泉州一流的造桥技术,这样的历史应该被众人知晓;而泉州的现代桥梁又创造了新的历史,这种传承创新的智慧同样应该被传扬。

  泉州市公路局一位参与编撰《泉州桥文化》的老同志也持有上述观点。他说,不仅在古代,泉州人的造桥技术值得宣扬,在当代,泉州人的造桥技术同样值得一书。比如年,晋江养路段大中修工程队被省公路局指定去支援龙岩的永定东门大桥建设,是因为在当时全省的七个工程队里,我市的石拱桥建设技术最精湛,最成熟。所以,他也认为,建设一座桥梁博物馆有利于再现和展示泉州人民的智慧。

  “造桥修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在泉州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林建筑介绍说,泉州有不少民族英雄和海外侨亲爱国爱乡,为民造桥,如抗倭名将俞大猷等。还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时期,泉州为了适应海外贸易的运输需要,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造桥热潮,出现了一种特有的现象,即众多的出家僧人走出寺庙,奔走四方,虔心募化,造桥搭渡。比如南宋末年至元初的惠安县净峰人、白沙灵应寺住持僧侣道询,一生在泉州和漳州两地修造了大小桥梁多座。

  可以说,泉州的古桥修建,在财力、人力与物力上,主要来源于个人自建和民间的自发性募捐集资,而这种形式,一直延伸到当今许许多多县乡道路和桥梁建设上,即民办公助的建桥形式。因而,林建筑建议通过建设桥梁博物馆这个平台,来展示泉州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

  泉州市公路局的这位老同志曾走访了泉州的不少桥梁。在德化,他发现一座木梁廊桥“广济桥”的顶部有“藻井”技术,而这在全国桥梁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工艺一般只用于寺庙和宫殿。而泉州唯一的一座木拱廊桥“长寿桥”目前已岌岌可危。所以,他希望建设一座桥梁博物馆,也能借此引发人们对泉州桥梁的重视和保护。

安平桥

建桥梁博物馆重现历史

  林天成是泉州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组成员,原为泉州市公路局总工,曾是后渚大桥和刺桐大桥的建设总工。他说,泉州的古桥众多,据史料和调查统计至少有座;新中国成立以来,又建造了多座桥;所以,如果泉州建一座桥梁博物馆,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料。

  “从古到今,泉州桥梁不仅数量多,而且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桥梁的类型品种。”泉州市政协委员郭培明认为,洛阳桥和安平桥等泉州名桥又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留下大名,连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都专门研究过。现如今我市又在建泉州湾跨海大桥,这是我省在建的最长桥梁,所以,泉州建博物馆,何愁没有展示内容?

  万炳焕说,厦门的桥梁没有泉州丰富,都能借助海沧大桥做一个桥梁博物馆,而泉州坐拥这么丰富的桥梁设施以及造桥技术,尚没有一个展示的平台,甚为可惜,“不同类型的桥都可微缩为模型,供人观摩、学习和传承。”

  张国琳则表示,古往今来的许多桥梁都保留着历代名人撰写的桥铭和重修的碑记、诗词、楹联,以及民间传说等,这些沉甸甸的桥文化遗产也可作为展示的内容。

  黄真真介绍说,泉州的不少古桥属于涉台文物,比如安平桥的建设和修建过程中,曾出现了郑芝龙、施琅、台湾知府、金门同胞等人物的身影,而洛阳桥的碑刻上有在台的锡兰后裔参与修桥的记载,上世纪初也有台湾的同胞来参与修桥。所以,泉州桥梁博物馆也将架起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

  泉州推崇“海丝文化”,桥梁作为海上交通贸易的载体,可以说,每一块桥板都承载了“海丝”信息,若把这些沿海古桥梁修建更换的故桥梁或遗存陈列起来,就是对“海丝”最好的解说。黄真真说,即便是山区的桥梁,也同样承载了“海丝”的信息,比如茶叶和瓷器要输送到海外去,必经一座座桥梁。(泉州晚报)

盘点泉州大桥

●泉州大桥:年建成通车。桥长米,总宽度15米,其中行车道宽度为12米。

  ●刺桐大桥:年5月18日全面动工建设,年12月通车运营。大桥长米,宽27米,全桥并列6车道。

  ●笋江桥:年建成通车。桥长.89米,宽14.5米。

  ●顺济旧桥: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外晋江下游的浯江之上,它是南宋时期泉州三座重要古桥之一。

  ●洛阳桥: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原名万安桥,桥长米,年-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建。

  ●安平桥: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米),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年),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顺济新桥:年9月1日开工建设,年7月1日建成通车。桥长.5米,宽15.5米。

  ●沉洲特大桥:泉厦高速公路的重要桥梁。大桥长.5米,宽25米。年12月竣工。

  ●泉州晋江大桥:5年5月8日开工,8年建成,全长3.6公里,双向六车道。

  ●浮桥:旧笋江桥,俗名浮桥,位于泉州城西南临漳门(新门)外晋江下游笋江之上。全长米,年列为危桥。

  ●旧金鸡拦河闸桥:始建于年10月,连接南安霞美与丰州、泉州市区的交通功能,是泉州的“生命闸”。年4月14日旧闸开始拆除,新闸于年12月建成,位于旧闸下游米处。

  ●田安大桥:田安大桥年10月动工,年12月31日通车,是泉州市区第一座采用钢结构桥梁的大桥,大桥主线全长.米,桥跨共米,为国内同类型桥梁最长。

  ●黄龙大桥:年9月29日通车,南起鲤城区江南组团,跨过晋江黄龙溪,北接泉州火车站站前大道,全长1.9公里(包括省道立交)。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城市一级主干路,近期按6快2慢布置,远期交通流较大,将改为8车道。

  ●武荣大桥:福厦高铁泉州火车站站前东西大道西延伸段工程,是跨越晋江桥梁的工程,桥长米,桥宽40米,双向八车道,年底项目开工建设。

  ●泉州湾大桥:泉州首座跨海湾大桥和全省最长的跨海大桥,年1月10日,年5月12日通车。

  ●后渚大桥:是泉州首座跨海大桥,于1年动工兴建,3年建成通车,是泉州市沿海大通道的主要桥梁。

来源:今日泉州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病毒式营销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29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