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悠久名人安息之地风水好
泉州历史悠久,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唐宋以来,泉州地位日益重要,宋元时是海外交通贸易巨埠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我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祖家”之一,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泉州文物古迹很多,列为保护单位的有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有不少名人古墓,各具风水特点。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正是外出踏春的大好时光。此时,不少地方已经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红白杜鹃,竞相盛放,让人不禁沉醉在这美好的春日之中。而作为传统的清明节,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沿袭下来的固定风俗。在祭拜祖先之余,作为华夏炎黄子孙,不妨利用清明节假期,去瞻仰一下古代泉州名人,探寻古墓之谜,了解不一样的清明文化。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已发现的超过千年、保存完整的古墓近10座。泉州的古墓结构主要有砖结构和石结构,而明清的墓是用三合土、糖水灰建筑的。这些千年古墓墓前大多数有石虎、石马、石羊,还有文臣、武将等翁仲,这是身份的象征,墓室规模也比较大。历史名人的墓能得到完好的保存,是泉州城市文化的积淀。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我国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市丰泽区灵山南麓,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代何乔远在《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所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的两位弟子(后世尊称为三贤、四贤)到泉州传教,死后葬于灵山。后世尊称三贤、四贤墓为圣墓。两墓紧邻,东西并列,坐北朝南,墓盖用花岗岩制造,高0.6米。两墓之上是年重建的一座石亭,四圆柱,歇山顶。幕后北、东、西三面建有石构回廊,长11米,进深1.04米。廊内有石碑多通,正中石碑立于元至治二年(年),阿拉伯文,记述三贤四贤事迹。右侧为明永乐十五年(年)郑和立行香纪事碑,刻有“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祐。”此外还有多通清代的重修圣墓纪事碑。
图片作者:
志远天下行★清源山弘一大师舍利塔——悲欣交集的一代高僧
弘一大师(-)姓李,名文涛,字叔同,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一生精通诗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篆刻,并重兴佛教南山律宗,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有14年在闽南一带弘法、讲律,年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享年63岁。年3在清源山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塔内顶部为蜘蛛结网的藻井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以增大塔内的空间效果;正面壁上,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作的泪墨画。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大师生前最后遗墨。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曾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已修复。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一大师舍利塔左侧摩崖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的石刻。右侧为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洽、广净法师舍利塔。
图片作者:
志远天下行★施琅陵园——闽南最大的清代墓制施琅,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衙口人,明末清初著名军事家。施琅陵园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墓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平方米,墓庭随山势分7层而下,两对石雕文武官立于最上层墓庭左右两旁;下一层依次对列石马、石虎、石羊,造型各异、神态逼真;往下各层分别为“钦赐祭葬”碑坊,清康熙皇帝第一、二、三次“皇清谕祭”碑亭和“皇清敕建”碑亭;一对约8米高的石望柱分立墓庭左右两侧,间距为米;“山河砺带”山门坊屹立于陵墓前。周围环绕的相思树、松树、丛林等形成一道天然的翡翠屏。
图片作者:
志远天下行★郑成功墓——民族英雄荣归故里
郑成功墓在福建南安县水头镇复船山麓,占地面积平方米。为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延平郡王郑成功之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墓域占地平方米。墓室三合土构筑,坐东朝西,平面呈风字形,列3排,分9室,第二排中室为郑成功的墓穴。墓前有石华表1对,高14米,顶端雕坐狮;石夹板9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戊子年解元”。墓前两侧还有竖立的石板旗杆夹九对,左五右四,备立旗杆时使用,其中一板刻有“戊子年解元”五个字。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县石井人,为明末清初反抗荷兰侵略,收复和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永历十五年()四月,挥师东渡,在台湾人民的支援下,于十二月十三日(年2月1日)迫使荷兰侵略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日(年6月23日)病逝,葬于台南洲仔尾,清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二日迁葬今地郑氏祖茔内。随同迁葬的有其子郑经等灵柩。
图片作者:程远斋主
★闽林始祖陵——泉州最早古墓,八闽林姓始祖
晋安郡王林禄之墓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九龙岗,亦为闽林始祖陵。
林禄,字世荫,西晋·太康十年(年)生。年随晋·元帝南渡,授招远将军。晋·明帝·太宁三年(年)敕守晋安郡(今福建),遂定居晋安,为八闽林姓始祖。东晋·永和十二年(年)病卒,享年68岁。
林禄于东晋·永和十二年(年)卒后,即迁葬九龙岗。其墓为夫妻合茔,呈“凤”字形,占地多平方米。墓前有坊门一座,正中匾镌“闽林始祖”,左柱镌“东晋名藩”,右柱镌“开闽世胄”,左右分列华表二、旗杆柱四。三层墓埕逐级外扩,有石翁仲二、石羊二。墓园右侧通往水曲村路边有一巨石,上镌宋·朱熹题字“长山世缙”。
图片来源:网络
★李光地墓——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之墓
李光地墓位于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为清代名臣李光地之墓。墓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墓碑、石翁仲、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年,石料被用于修渠。近年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草创墓型。
据安溪湖头李氏族谱世系,李光地系唐高祖李渊二十子江王李元祥裔孙;一说为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后其祖经风水大师黄妙应指点,将李伯瑶墓迁到渡东,并按黄妙应之说定居在湖头(其中还有段故事)。清康熙九年(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图片来源:网络
★王潮墓——福建保存完整的唐代大型石室墓
王潮墓位于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凤旗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潮(~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初从王绪农民起义军入闽,后被众所推为主。归唐授福建观察使,后授威武军节度使。在闽时,勤政兴学,薄赋强兵,安民保境。墓占地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干”字形石构地宫,由封门、甬道、前厅、前室、中室、后室所组成。3室均作券顶,前厅为八角九级叠涩顶,墓室上有封土高1.5米。墓前立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各1对,是福建省迄今发现保存较完整的唐代大型石室墓。
图片作者:kevin
★俞大猷墓——“俞龙戚虎”明代抗倭名将之墓
俞大猷墓,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坐南朝北,砖构,外包三合土。俞大猷墓前视野异常开阔,身后是苏垵山,前面流淌着九十九溪,占地多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白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墓道两旁立佩剑将军,又有石虎、石马、石羊及一对八角望柱。年,发现墓志铭1方,志额篆书:“皇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作者:程远斋主
★陈庆镛墓——“抗直敢言”清末著名爱国御史之墓
陈庆镛,官至监察御史,光绪年间,御史江春霖歌其“抗直敢言”。陈庆镛墓位于洛江区北峰镇塔后村后山。原在塔后村福安宫口,占地约平方米。年迁葬西姑院,年重修。墓为“风”字形,占地约平方米。原有石质墓志铭4块(巡抚郭柏荫篆额、太史陈仁撰文、大学士潘祖荫书丹),重修时,重新放置墓中。墓前有清代墓碑1方,石案1块,石狮、石文笔各1对,刻有坊名官职的石旗夹10付二十块,均保存完好。
(图片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属作者)
(招生简讯:5月1日赣州风水养生堂对外招收杨公风水弟子班学员,有志学习者请拨打咨询,)
(温情提示:赣州风水养生堂是集风水命理与中医养生为一体的专业研究机构,为社会各界朋友提供专业服务,凡有志于学习杨公风水者,可提前预约,随到随学。咨询电话66307454,)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