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尾牙习俗,你了解吗你知道泉州老

马上要过年啦,

今天是闽南特有的节日,尾牙!

做生意的老板们今天该请客啦!

把这条内容刷爆老板朋友圈

让他看见咱的心声~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祭祀土地公称为“做牙”,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节令。一年中有好几次“做牙”,农历2月2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诞辰,祭祀活动称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十六都要祭祀,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此节与古代的互市有关。古时,商人们做交易前先拜祭土地公,还要款待客人和伙计。

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

闽南尾牙由来已久,早在清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乾隆《泉州府志》腊月十六日:商贾皆祭土地神,牲醴极丰。清乾隆《安溪县志》二月初二日:各村俱祭土地,名为做福。民国《南安县志》腊月十六日:商贾皆祭土地神,牲醴极丰。遍请亲友,以其品物。现代有关尾牙的描述和记载有《泉州市志》、《泉州民俗文化丛书》、《晋江民俗掌故》等地方志、民俗志。

传统祭仪:拜“土地公”期盼来年平安兴隆闽南人过“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民俗专家黄炳元先生回忆小时候一家人过尾牙的情景,“当天还没亮,人们就开始杀鸡宰猪、蒸刈包、蒸年糕,忙得不亦乐乎”。由于闽南各个地区风俗并非完全相同,祭拜所用供品也就有所不同,但在这个比较重大的祭祀活动上,传统供品中一定要有“三牲”和“五果"。

为什么要供奉“三牲”和“五果”呢?以前,泉州家家都有养鸡养猪的习惯。鸡,有象征家,团圆之意。“鸡”和“基”谐音,“建基”就是“建家”。泉州很看重家的意义:鱼,象征年年有余;猪,和鸡一样象征家,喻指六畜兴旺,人丁兴旺、家庭满眷。另外,由于佛教吃素禁杀生,信佛的人就用面粉做成“三牲”的模样来供奉、祭拜。“五果”象征着金、木、水、火、土,比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供品中,鸡和猪是必不可少的。

当各种食物都准备好后,人们就在土地公神像面前加一张长桌子,把丰盛的贡品摆好。供奉的食物顺序也很讲究,一般在桌子最前方放一壶酒,并排三个小酒杯,杯子中斟满酒。接下去是鸡、鱼、猪“三牲”和“五果”,最后才是其他的食物。

通常祭拜者都是一家中地位比较高的或年纪比较年长的,在家中有威望的人。祭拜前,祭拜者站在中间,面对土地神鞠躬或磕头,点一炷香插在神像前,说一些吉利的话语,请土地神享用供品,然后站到一边。香的燃烧表示土地公在享用贡品,一家人须静静站在两边,不允许大声说话和走来走去。尤其不能站在供品的中央,这是大不敬的。

待香燃烧大半后,祭拜者就再次企求土地爷保佑一家平平安安,生意兴隆等等。然后开始烧金纸,放鞭炮。烧的金纸越多越好,鞭炮也是越多越好,越大串越好。一来是各家各户要祭祀“土地公”,再者商家老板们也要置办宴席招待辛苦一年的伙计、学徒。“从前,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就是从尾牙这一段时间开始的。

尾牙

据民俗专家介绍说,“尾牙”的来历有个传说。相传,在明代有个叫陈米牙的,是专门经营来业的商人。他每次卖给百姓的米,只用他小指头上的长指甲在已售出的大米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为利润。陈米牙“用指甲装米”,虽然每次只赚一点点利,但向他买大米的人越来越多,老少无欺,在江南民间传为美谈。生意人为纪念和仿效他,便在每年春节之前和元宵之后,即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做生意的人和十二月十六日在外的生意人赶回家过年的时候,都要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后简称为“做牙”或“祭牙”,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月十六定为“尾牙”。

一些生意人还把“头牙”和做“尾牙”,延伸为每年二月至十二月,每月初二和十六日都要“做牙”的节俗。

  农历腊月十六,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过了这一天即意味着平安地过了一年,所以一般看作是一种福气,有“尾牙吃欢喜”的说法。这一天,祭祀比平常更为隆重,老板会请伙计吃饭,决定当年的报酬。亲友们聚在一起做明年的打算。过了“尾牙”,大家就开始置办年货,在外的闽南人也陆续回家,准备过年。“尾牙”这一天,各行业主会备上丰盛的供品,贡银也比往常大了许多,来供奉神明。开店的、做生意的都要敬神做“尾牙”,家有雇佣做工的,户主要办酒席请做工的饱餐一顿,以做“尾牙”犒赏雇员。

说了这么多,今晚哪个老板请客呢?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
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1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