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人的守桥事业人民资讯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本文来源:侨乡科技报」今年78岁的陈德衫是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的居民。退休后,他当起洛阳桥的义务讲解员,向市民和游客讲解洛阳桥文化。也因此,他被称为洛阳桥的“活字典”和“活地图”。30年担任义务讲解员年近八旬,身板笔直,和颜悦色,这是陈德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洛阳桥建于北宋,桥长丈,阔1.5丈,桥两侧有栏柱,28只石狮,石塔9座,4座石将军雕像……”一说起洛阳桥,陈德衫声音洪亮,神采飞扬。说陈德杉是洛阳桥的“活字典”,一点也不夸张,走在洛阳桥上,记者随手指着一个物件,他都能说出一段与之有关的历史或者传说。比如桥上的“月光菩萨”雕像名字的由来,陈德衫告诉记者:“在民间传说中,菩萨雕像额头镶嵌着番客所赠的夜明珠,入夜后,夜明珠发出的光芒像月光一样,故而得名。”为何会担任洛阳桥的义务讲解员?陈德衫告诉记者,他第一次讲解洛阳桥是在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泉州考察,其中一站便是洛阳桥。我为领队的迪安博士讲解洛阳桥筏型桥墩的设计巧思和原理。”陈德衫回忆,后来他逐渐成为了洛阳桥的义务讲解员,特别是退休后,研究洛阳桥、讲解洛阳桥已经成了他的主要工作。“我从小就听父辈讲述洛阳桥的传说。对我而言,洛阳桥不仅是一座桥,一处古迹,更是一段值得终身守护的记忆。”陈德杉说,编著相关文史书籍那么,为什么陈德衫会对洛阳桥如此了解?原来,在退休前,研究洛阳桥史料和民间传说一直是陈德衫的业余爱好。此外,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洛阳桥,自年退休后,他愈发痴迷于在各种典籍中寻找关于洛阳桥的一切,并精心编著了《洛阳桥传说》《洛阳桥撷趣》等11本有关洛阳桥文史的书籍。从年开始,陈德杉还常常到社区和学校推广普及洛阳桥文化历史,并不遗余力地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讲解员。如今,已有10多名志愿者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洛阳桥的典故,充当起洛阳桥讲解员的角色。自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作为22个遗产点之一的洛阳桥迎来了一批批专家学者和游客,陈德杉更忙了。他说,洛阳桥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藏着时代的辉煌,他会将洛阳桥的故事一直讲下去。□本报记者彭坚林/文陈德杉/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s/10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