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家长注意孩子身上这个ldquo
↑↑↑点击图片进入,了解更多
家里刚添了可爱的宝宝,还沉浸在喜悦当中的妈妈却发现,宝宝手臂出现零星红点。本以为是胎记,可10多天后,红点的面积逐渐变大,整条手臂变成了大片的血红色。医院诊断,宝宝被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
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苏振民介绍,最近的这起病例其实并不少见,该院婴幼儿血管瘤一年门诊量高达多人次,但不少家长对婴幼儿血管瘤很陌生,常误以为是“红胎记”而延误治疗。
案例1
3个月大男婴血管瘤遮住眼睛、鼻孔
当3个月大的小杰(化名)医院整形外科血管瘤专科时,左眼、左边鼻孔已被红色“胎记”完全包裹住,且肿块有儿童拳头大。
“一开始,小杰的鼻翼上有零星的红点,我以为是普通的胎记,就没在意。”小杰妈妈介绍,小杰的“胎记”长得很快,一个来月的时间就把眼睛、鼻孔包裹住了,她这才辗医院求医。
小杰被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再来得晚一些,孩子的左眼就会因感染而失明,呼吸道被堵也会造成孩子胸口畸形。”接诊医生苏振民介绍。经过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的综合治疗,目前小杰的血管瘤已全部消退,没有留下疤痕和后遗症。
案例2
手臂血管瘤差点要了12天女婴性命
小月(化名)一出生,她的手臂上就长了一个血管瘤。当她出生12天时,手臂上的血管瘤已经有手臂的三四倍大,心有不安的家长四处打听,医院就医。
“小月的血管瘤在不断吞噬小月体内的血小板,再拖下去,小月会出现自发性大出血,可能是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大出血。”苏振民介绍,医院就诊时,体内的血小板比正常人低了3万多,情况已十分危险。
苏振民介绍,小月的情况已来不及送到北京、医院治疗,但为小月做手术的成功率仅为40%。“手术不仅考验医生的技术,更考验医生的勇气。”在与小月亲属充分沟通下,苏振民决定立即为小月做手术。所幸手术很成功,小月手臂上的血管瘤被摘除干净。
提醒
新生儿常见长的位置不好可致命
苏振民医生介绍,婴幼儿血管瘤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在1%~10%,早产儿发病率更高,可高达20%以上。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出现,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1:3。之所以女婴发病率更高,是因为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和雌激素水平有关。
“红色斑块不一定是血管瘤,常见易混淆的还有红胎记。”苏振民医生介绍,血管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虽然80%左右的婴幼儿血管瘤,到了五六岁可能会自行消退,但还有10%~20%的血管瘤不完全消退,尤其是生长在口腔颌面部的病例。“很多家长认为婴幼儿血管瘤不是什么大问题,会自行消退。”苏医生说,其实,婴幼儿血管瘤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长的位置不好,可能会累及周围脏器,或出现血小板减少等病症,可能会危及孩子生命。比如,长在眼睛周围,可能会引起遮挡性弱视、散光,严重致失明;如果靠近呼吸道,也有可能造成窒息风险、胸口畸形。因此,苏医生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血管瘤,应尽早干预治疗。
海都记者黄晓蓉通讯员何毓慧
值班编辑王雅君
紧急寻人!南安一母亲带2岁女儿出走!失联6日!紧急扩散!泉州95名男女被实名曝光!照片公开…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海峡都市报
看最靠谱的闽南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