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才有的记忆这家店HOLD住了近1
每座城市都有一些隐藏的老字号,旅行指南不会推荐它们,只有本地人才熟悉他们。他们或许规模不大,却从旧时走到今日,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的泉州人。大上海理发厅,便是如此。
「大上海理发厅」
穿过钟楼,沿着喧嚣的中山路直走,
在泉南教堂的旁边,有一间2个店面大小的理发厅。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它被泉州人认为是最好的理发厅。
在老一代人,乃至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
它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记录着泉州男女对潮流时尚的探索与追求。
「怀旧博物馆」
这家店有多老,谁也说不清。
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它就存在了。
从私有变成公有,
从中山路的西边搬到了东边(现在的地址)。
时间在大上海,留下太多痕迹。
踏入店中,你会发现,那些我们发黄的记忆,在这里是真实存在。
公用电话放在简易的木柜上,
在手机还不普遍的时候,它方便了许多人。
如今,它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老式的挂历,木制的联排柜子,毫无装饰的镜子,
横在门口的木板凳,旧音响、旧的DVD……
在店里的不少摆设,可能比你我的年纪还大。
曾经最好最新的工具,现在都已经过时了。
电吹风、烫头发的发帽,也都有了锈迹。
毛巾保洁柜发黄破旧到被误会是废品的……
太师椅已经锈迹斑斑,但椅子却依旧舒适。
坐在上面,时光一下子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从前慢」
在这里,
大家都不赶时间,
坐在门口的板凳上,
悠闲地理发和聊天,让人更多感受到的是“慢”和安静。
店后的空地是洗头发的地方,
没有洗头床,没有热水器。
在角落里,有个用蜂窝煤的炉子。
水一直咕噜咕噜地烧着。
洗头得坐在小板凳上。
尽管总避免不了水花弄湿了脸,
但是,师傅的手很轻,
就像儿时,妈妈帮忙洗头一样,
让人觉得很温暖。
师傅不会地毯式打听年龄工作,
更不会花式推销各种洗发水。
在大上海理发厅里,
依然延续一个师傅负责一个顾客,
剪头、洗头、吹风等全套工序的老传统。
除了拉直,因为没有设备,这里做不了。
其他的洗剪吹、染、烫,
大上海理发厅都能满足。
但是,他们并不会一直怂恿你:
”哎呀,你应该去染个色“”你要烫个卷“什么的。
说要剪短,
师傅就给你剪短,没有任何言语,动作不马虎,手法熟练、轻盈。
「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厅」
上世纪80年代末期,
是大上海理发厅的经营最红火的时候。
当时,
有洗剪吹,有染烫,中间那个店面,则专门卖理发用品。
那时候,
它是泉州第一家经营理发用品的商店。
那时候,
店里的师傅也多,有三十几名。
随着时代变了,渐渐地,
像大上海理发厅这样的国营理发店,再也拴不住年轻人的心。
如今,泉州只剩下这家国营理发厅了。
时至今日,来大上海的顾客还是不少。
有不少老人,有中年人带着小孩子,还有附近的工薪阶层。
一些老顾客,
从他们孩提起,到长大,到步入老年,都是在这里理的发。
但盛况不在,
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前些年,
因为教堂需要拓宽消防通道,
理发厅的店面由3个缩小到了2个。
通往二楼的楼梯被隔断了,
二楼的设备和工具早就蒙上厚厚的灰尘,就这样被搁置,被遗忘。
空调坏了,没有再装。
夏天到了,
只能靠的是天花板上的几把大大的风扇。
老员工一个个退休了,
却没有新的学徒增补进来。
还在店里的师傅都是最后一批的学徒了,
在大上海起码工作了30年了。
它的未来会怎样,
谁也无法预料,
或许,它会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或许,它最终会以一种悄然无声的方式与我们告别。
无论哪种情况,
我们都会记得,
在中山路,有一家大上海理发厅。
大上海理发厅p>
消费:洗剪吹15元
印象·老店
第1期
舌尖上的泉州出品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可以治吗白殿疯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