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发生灾情后,由哪个部门机构提供资源

一、中央机构北宋中央的两个财政体系分属三司、户部与司农寺,主要是治理分配国家的财务,其收入之基础是来自地方百姓的上供与税赋,因此,当地方出现灾伤需要紧急资金时,储存于中央的钱粮则成为供应救灾的资源,内藏库或朝廷的封桩钱粮即在此时发挥作用。而尚书省属下的吏部与礼部的祠部,以钱粮以外的资助模式补助救灾经费。其他尚有军粮提供救灾之用。古代国库(一)内藏库宋太祖干德年中,约在平定川蜀之后,建立封桩库,将平定各国争战中所得的财富贮于此,以备不时之需,此即内藏库的前身。之后,内藏库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十月设置,关于它与封桩库的关系一直有争议,说法有两种,一是内藏库与封桩库只在于名称的变化,二是内藏库是由其他库改成,而以原封桩库易名隶焉。宋泉州市舶司遗址内藏库类似国家的储备金,其收入来自于,一坑治的金银,二左藏库之绫罗、川蜀的锦缎与各路的绢帛,三杭、明、广州市舶司的犀牙珠玉宝物或香药等,四每年新铸钱币或其他钱币。内藏库时常用于军费、赈灾及赏赐。当朝廷需要用钱时,即从此库支用,《长编》记载:另据汪圣铎先生所着之《两宋财政史》,将内藏库财富支出分为五项:皇室消费、赏赐、军费、恤灾、助三司。其中恤灾与助三司,即是作为灾荒时的救助之用。以《长编》、《宋会要辑稿》与《宋史》统计北宋仁宗至哲宗,尚不包含真宗以前与徽、钦二帝,其支用次数计有十多次,略举如下。仁宗时“以京东饥,出内藏库绢二十万下三司,代本路上供之数。”、“出内藏钱帛赐三司贸粟以赈河北,…。”、神宗时“…仍出内藏库银绢各二十万,易司农粟赈给之,并以赈河北西路饥民。”、哲宗绍圣二年二月“诏内藏库支钱十万贯、绢十万疋,分赐河北东、西两路提举司,准备赈济。”诸如这些事例,均充分显示内藏库在灾荒赈济上的重要性,也印证了北宋朝廷对内藏库的仰赖。(二)元丰库与元祐库元丰库,始建于于元丰三年(),其设置的缘由在于:元祐通宝即是熙宁年间推行新法,至元丰年间,诸司有多余的钱被储存,当时管理新法的司农寺就在其机构南边,立元丰库来存放。元丰库是用于非常之用,连皇帝也无法擅自支用,必须经由一定的程序上奏,降旨后才可取用。元祐库则是元祐初年,罢新法,整理朝廷内的封桩钱物库,以其基础成立元祐库,在元丰三年便将元祐库并入元丰库。此后元丰库一直都是朝廷最主要的库贮。元丰通宝元丰库与元祐库,实际上即是朝廷封桩的钱库,属于朝廷所有,与隶属于皇帝内廷的内藏库不同,支用必须经过一定程序,用于国家非常之用。史料中,无法确切获知北宋朝廷的元丰库何年何月被支用来救灾,但其既为朝廷的库贮,且用于非常之用,应该也在提供灾害救助的资源中扮演一定角色。年(宣统元年)吏部给陆军部的公文件(三)吏部与祠部司吏部与祠部司,前者直接隶属于中央尚书省下,后者祠部司是属于礼部之下的单位,此二者之所以与救灾资源提供有关,是由于北宋的救灾方法中,存在以卖度牒与卖官鬻爵作为筹措救灾经费的方式。卖官鬻爵吏部,掌管“文武官吏选试、拟注、资任、迁叙、荫补、考课之政令,封爵、策勋、赏罚、殿最之法。”负责北宋所有官员的任用、考课…等。在北宋初期曾以封爵的方式,作为富人捐助物资协助救灾的奖赏,此时即由吏部负责承办此事。祠部司,为祠部的官司。负责的工作项目之一,为“凡宫观、寺院道释,籍其名额,应给度牒,若空名者毋越常数。”表示祠部负责办理、发放度牒,作为僧道者的许可证明,拥有度牒可免除一些赋税。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开始出售度牒后,到哲宗元祐年间已广泛的被运用于灾荒救济之中。(四)其他资源中央除了以上的资源提供机构之外,还以军粮用于救灾,由于军粮是国家的战备物资,非紧急状况应无法随意支用,所以在此将归于中央的资源。赈义仓由于北宋的政治环境,以致军事物资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备边的经费与军粮对于朝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是灾情紧急时,以军粮作为赈济物资亦有一些事例可寻,兹略述如下:宋真宗天禧四年(),工部郎中姜遵(─)上奏:“陕西、利、夔等路州军,多无常平仓,或岁歉赈粜,即发军粮,望令创置,量民数蓄谷。”这些地方未置常平仓的州军,每年歉收需要赈粜时,只能以军粮赈济,姜遵因此请求在这些地方设立常平仓,以便实时赈济灾民。由此条可知,宋初未设常平仓时,若遇有急需,军粮可作为救济资源的一环。仁宗至和二年(),因为地方各路久旱不雨,百姓生活出现困难,便下诏:“宜令转运、提点刑狱当职官司,出常平及军粮借贷之。”尽管以军粮赈灾之例为少数,笔者仍将其列入提供救灾物资的来源之一。参考文献:汪圣铎,《两宋财政史》(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包伟民,《宋代的朝廷钱物及其贮存的诸库务》(元)脱脱,《宋史》(宋)范质等,《宋会要》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清)徐松,《宋会要辑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103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