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一场闽南皮影戏吧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这就是皮影戏的魅力所在。
闽南皮影戏简介
闽南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硬纸板剪制形象并借助灯光照射光影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它流行于福建省的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具有闽南地方艺术特色。
闽南皮影戏的历史
闽南皮影戏于明代从广东潮汕传入,明末清初传入台湾。民国初期,皮影戏曾在闽南兴盛一时,后逐渐衰弱。抗战时期又十分活跃。建国初期皮影戏在厦门、漳州、泉州仍有表演。“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皮影戏在漳州、泉州已消失,而厦门的皮影戏一直延续流传至今。
由于闽南皮影戏是从潮汕传入,故其起始演唱以闽南北管戏唱腔为主。对白以普通话和闽南方言为主,带着潮州口音。剧情多采自历史传说或民间轶事。
闽南皮影戏制作皮影的材料为牛皮或硬纸皮,皮影人物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形象写实,造型夸张,服装花纹细腻,图案近似宋代笔法,富有闽南地域特色。
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在身和两手安上三根竹竿,即可操作演出。
除了人物造型,还要刻制一些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道具主要为影窗,也可根剧场地实际情况而定。以白纸或白布作幕,便于单人操作。其次要备一盏油灯或若干支横管萤光灯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配合锣鼓音乐来演唱,整个表演立体感和现场感很强。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一场现场的闽南皮影戏了呢?
但是近几年,继漳州和泉州失传后,该戏种在全省只有陈郑煊老人传承。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闽南皮影戏面临失传。
所幸,在市文化局的重视下,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老人找到接班人——弘晏庄木偶艺术团团长庄晏红带领叶艺芬、施立坚和游金凤三位徒弟一起拜陈老为师。亲身领略闽南皮影戏的风采指日可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hj/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