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泉州那些古巷名称的由来下
南岳后街的来历
南岳后街在中山南路亭前街的后面,该街旧称南岳辅,为通往南门的要道,商业繁盛。自从马路开辟,市场更易,此处遂在街后,故名后街。这街以南岳衡山得名;因旧泉城以其山川形势,有了小五岳:即东岳凤山,西岳龙山,北岳泉山,南岳衡山,中岳云山。山上各有庙祀岳神,今庙仍在。
洪衙埕
在菜巷内西向.洪承畴降清后被封为三边总督,他的府第建于此,故名。
通天巷
在菜巷南段东向,洪承畴之弟洪承畯.愤其兄降清,在其府第对面建一座通天宫,祀奉宋代抗金名将张巡、许远,许远的塑像怒容满面,伸出右手直指洪府。“通天”与“滔天”谐音,寓有怒责洪承畴罪恶滔天之意。其地因称通天巷。
都督第巷
都督第巷在梅石街,为明抗倭英雄俞大猷都督第遗址,故名。现遗址湮没,仅存一草坡,因亦称为都督第坡。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江河市人,举嘉靖乙未会试,以平倭寇功,官总兵,擢右都督。当世宗嘉靖间,倭寇骚扰沿海,所至焚毁杀掠,为祸惨烈!俞大猷与戚继光合力除寇。俞在江浙抗倭八年,在广东抗倭两年,在福建收复兴化城,在平海大败倭寇,斩首二千余级,至穆宗隆庆间,倭患始平。当时有“俞龙戚虎”的称号。著有剑经、兵法发微等书行世。
都督第:
在北门街东侧。明代抗倭名将都督俞大猷在此建府宅,人称“都督第”。附近与俞大猷有关的地名还有:“模范巷”,在都督第南,俞大猷有一营有功士兵驻此,人称为“模范”,故名;“营房街”,在北门文胜巷东段,是俞大猷兵营所在地,故名;“破柴巷”,在都督第与模范巷之间,因兵营食堂设在这里,士兵常在巷中劈柴,故名。
执节巷
在一峰书院东南侧文胜巷东向,宋淳熙十六年(年)工部郎中诸葛廷瑞,奉使赴金国吊祭病逝的金世宗完颜雍。他坚持将按礼仪行事,不辱使命。宋光宗因他执节有度,屡加重用.绍定三年(年)泉州知州真德秀奏请在其故里立“执节”牌坊,以褒扬前人风范,故名“执节巷”。该坊立在文胜、执节、模范三巷交叉处,附近地名因称“新坊脚”。
甲第巷
在西街南侧.唐代“开闽进士”欧阳詹府第在此巷内,府第大门有宋代朱熹题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后人因取“甲第”为巷名。
甲第巷
甲第巷在西路,巷为昇文街和新峰街分界处,巷内有唐开泉进士欧阳詹故宅。詹糸泉州登科甲的第一人,故巷以此名。欧阳詹字行周,晋江潘湖人,唐德宗贞元七年进士,时称为龙虎榜。史称:“初闽人未知学,观察使常为设乡校、课文章,延泉名士欧阳詹教导劝勉,闽俗一变。”宋朱熹题詹故宅联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后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著有欧阳行周文集行世。
聚宝街
聚宝街在南门,现为溪滨街和临溪街交界处,商业繁盛。它是宋元时代泉州与海外通商的一条繁荣街道;当时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国商人,以大舰巨舶,载来他们本国和货物,都停泊于附近城旁,然后以小船沿圆通港直至车桥起卸,外商即将货物在此街与我国商人交易,故名聚宝街。所谓车桥,即中外商人车马辐辏集于此的意思。该街尚有车桥头和圆通港的名称和遗迹。
舶司库巷
舶司库巷在中山南路水门街(花桥亭与水门巷的中间)。巷甚狭小,多糸民居。该巷是宋朝泉州市舶司仓库的住所,故名“舶司库巷”。巷尾即是水门巷的水仙宫边,便是宋哲宗元祐间设立的市舶司遗址。南宋是泉州和海外交通极盛时代,外国商人来往频繁,宋政府设市舶司于此,掌外舶出入征榷贸易诸事。泉州市文管会在该处竖立“宋市舶司遗址”的石碑一方,以纪念之。
打锡巷
打锡巷在中山中路的海滨街。从巷头至巷尾,在明代起的三百年来,即开设了好多的打锡商店,产生了不少优秀的锡雕艺人。他们世代相传,累积经验,创作了许多小巧玲珑光彩夺目的锡器,象烛台、杯、盘、盏等家具,为民间婚丧喜庆佳节盛会及日常所乐用。“打锡巷”之名,即由此而来。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加以“绵庄锡雕”质量不纯,锡雕一途,日趋衰退!泉州美术工艺厂,在该巷找到了沉寂已久的锡雕老艺人杨炳坤,出而复兴此业。他首先创作了两件别出心裁、艺术性很高的锡雕“天宫”和“泉州东西塔”,获得很高的评价。在国内外向他订货的已是不少了。
涂山街
涂山街在中山中路,现为新华街和新民街分界处。民间相传:街名的来历和开元寺东西塔的建造有关。据说在七百多年前,泉州劳动人民建造这高达四十八公尺以上的石塔时,未有机械的帮助,建造只靠人力,不必说它雕刻的艺术,单讲它每支大石柱重达数千斤至万斤,如何扶置塔上?所以是建造一层,土即堆高一层,建造至五层,土亦堆高五层,作为阶梯,直至造完,土已堆至此处。后来此处建筑商店,变为繁荣街道,故称涂山街。
花巷
花巷在中山北路,为新华街和通政街分界处。这巷从清朝到现在约二百年间,多开设制纸花的商店。他们制造瓶花、盆花、妇女头饰花、过年花等。有通草的、有色纸的、有丝线的、有绸缎的,花样繁多。头饰的如菊花、梅花、牡丹、芍药等。过年花如春花枝、藤花枝、扎花等。但制作精美巧夺天工的却为瓶花和盆花:它大都是十八学士、鸡爪菊、玫瑰、白莲、水仙、红梅等花种,制得神乎其技,令人真伪莫辨。相传该巷最初开设花店的是一个名叫柯乞的人。后来,因风俗改变,妇女头插花逐渐减少,过年花亦销路不旺。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hj/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