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旦跟文物局专家走访丝路国保
在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存在着一个穿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辽阔海域、借助季风航行、联系沿岸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航运和贸易线路体系,这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文化和文明交流通道之一。在7个多世纪之前,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就是沿着这一海上大通道完成了他的世纪之旅,通道的西端是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威尼斯,通道的东端就是中国的现在叫泉州的这座城市,历史上它的名字叫——刺桐(因为整个城市种植刺桐特别多)。
年开年,我们去泉州,跟着文物局专家走访这些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群。
12月29日
泉州集结
12月30日
上午:开元寺、泉州府文庙
下午:老君岩、蔡襄祠、洛阳桥
12月31日
上午: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清净寺
下午:泉州博物馆、九日山祁风石刻
1月1日
上午:江口码头、真武庙、非遗博物馆
下午:蔡氏古民居、草庵摩尼教遗址
16点送晋江机场17点泉州站
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黄明珍女士,文博副研究馆员。年到泉州市博物馆工作,对泉州民间信仰、闽南建筑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参与组织多场展览,参与策划编辑《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福建卷》、《八闽文化综览》、《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东亚海洋考古研究》、《泉州民居营建技术》等著作。
清净寺(国保编号:1-III-40)
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也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年)。元至大二年(公元年)重修。
著名的《哈尔迪斯》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言论录)里有一句话涉及到了中国。这句圣训太特殊太著名,所以它在阿拉伯世界无人不知——“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前往求之”。
于是,在唐初就有穆圣门下的四位大贤来唐传教,其中大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都来到泉州。
奉天坛遗迹,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增加殿内采光效果。临涂门街的南墙全长23米,而透过八个长方形高大的窗,街上人们可望见里面。明万历碑记称,奉天坛立的巨大花岗石圆柱一十有二,象征着农历12个月。
开元寺(国保编号:2-III-5)
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年)更名开元寺。主体格局形成于宋代,历代屡有修缮。大殿前方东、西侧矗立镇国塔和仁寿塔。寺庙里拜庭两旁古榕参天,依次排列着各个朝代的石碑石塔,仿佛在诉说寺庙的历史。
镇国塔为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年)重建的花岗岩石塔,八角五层,仿木构楼阁式,通高48.27米。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年)重建。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以应桑开白莲之说。
殿内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雕刻精美。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祗。
甘露戒坛为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
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
东西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西为“仁寿塔”,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年)由自证法师重建,高44.06米。
洛阳桥(国保编号:3-III-16)
位于洛江区洛阳江入海口,这里原为古泉州湾洛阳港,又名“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年)蔡襄主持建造,并于年完工。由花岗石砌筑,现长米。建桥时首创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等多种先进的建桥技术。
桥南村有纪念蔡襄的蔡忠惠公祠,祠内有蔡襄手书,被誉为撰、书、刻俱佳的“三绝碑”——《万安桥记》碑一通,是极为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泉州出现造桥热,有记载的大型桥梁有座,史称“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国一的安平桥就在附近的晋江),洛阳桥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的梁式石桥,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造桥技术。
天后宫(国保编号:3-III-81)
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其建筑艺术高超,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也是历史上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中心。
妈祖是泉州的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而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老君岩造像(国保编号:3-IV-6)
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西峰下。雕刻于10世纪。造像由一块硕大天然的岩石雕刻而成。老君岩造像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古代石刻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造像,是清源山诸多宋元时期宗教雕刻的典型代表。
九日山祈风石刻(国保编号:3-IV-13)
位于泉州城区西郊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上,是12-13世纪泉州地方政府主持航海祭祀活动的石刻文字记录,也是现存唯一的古代政府有关航海的国家祭典的石刻文字记录。
古代航海依靠帆船,而帆船需要风力驱动。但风信无常,官方就在九日山延福寺昭惠庙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航海顺风典礼。典礼结束后,参加典礼的官员在此宴饮,并游览九日山名胜,撰文题刻以志纪念。其中最珍贵的,当属12、13世纪的航海祈风石刻,计有10方,为中国仅有。该山石刻体现了古代泉州海上贸易的繁盛及海洋贸易管理制度的成熟,也反映了顺应自然、独具特色的东方海洋文化。
泉州府文庙(国保编号:5-III-)
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府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
德济门遗址(国保编号:6-I-97)
德济门为泉州古城南城门,建于南宋绍定三年(年),元代改为石筑,明洪武初年修缮并增建月城(瓮城),清代亦有修缮,年损毁。
位于天后宫的对面,为全城繁华要地,历史上蕃舶客航聚集之处。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门中唯一保留下来、并经科学考古清理的城门遗址,是古刺桐城的象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宗教石刻,见证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华、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
泉州港古建筑群(国保编号:6-III-)——真武庙
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法石社区宝觉山上。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至开宝六年间(—年),目前保存有宋代的石质建筑基础、台基、部分铺装及宋代雕刻的石狮等,木构件多为清代按原貌修建。
真武庙主祀真武大帝,被尊为能镇妖驱邪的海上保护神,在10至13世纪,泉州官员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祭海活动。真武庙是泉州海神信仰的重要史迹,见证了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独特的海洋观和海神崇拜。
泉州博物馆
草庵石刻——摩尼光佛造像(国保编号:4-IV-10)
位于泉州南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麓。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创立,唐时传入中国。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初为草构,因名“草庵”。
现存主体建筑为石构,寺内岩壁雕有摩尼教创始人摩尼光佛造像,摩尼光佛造像为目前世界上所仅有,年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在瑞典隆德大学举行,以泉州草庵的摩尼光佛造像作为会标,世界摩尼教研究会也以此作为会徽。
元/人(单房差元、15人成团)
包含:
1)五顿正餐顿两早餐;
2)两晚泉州全季酒店(12月29日住宿未含,如果需要可代预定,元一晚标准间)
3)含所有景点门票;
4)全程舒适空调大巴;
5)文化研究者全程深度讲解、领队全程贴心服务;
6)全程没有安排任何购物的时间;
7)其他(保险、讲解器)。
不含往返泉州的大交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hj/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