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悠悠历史中的小美好

?

寒假得空,在泉州古城办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到泉州的老街——西街去转了转,这条自宋朝开始就象征着泉州繁荣的街道以往也来过许多次,但大多时候是在晚上人声鼎沸之时,因此都未曾静下心来看看这些历久弥新的红砖大厝。

当天到达西街肃清门广场时刚过早上9点,路上行人寥寥,店铺也大多还没开始营业,整个巷子显得很空旷和安静,但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方能细细品味这些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

?

1

          

展览篇

正对广场的右手边是一个小展厅,以“润物无声”为其年的主题,在这个隐藏在老街古巷中的小空间里,格局虽小,内容却大,随处可见一幅幅蕴含着传统闽南民俗文化的作品,其中有以影像形式展现并诠释了火把节、蒸碗糕、敬天公、跳火群、数宫灯、烧天金等闽南春节年兜和通过泉州木偶剧团的相公爷春祭仪式,讲述一代代传统闽南人眼中的戏神信仰的前世今生和人、戏、神三者背后的潜在联系,也有历经岁月变迁却依旧生生不息的传统闽南特色手工艺品:延续了闽南锡雕空灵、精巧的工艺美学的杨氏锡雕——铸锡成型,指间雕花,细微之妙,何止物器;在工艺品大机械化时代的今天,仍坚持手工制作的具有泉州乃至闽南传统特色的金苍绣;绢囊贮栗为胎,固之烧缀,及成去栗的无骨花灯等。?

展讯

润物无声新春展——“岁时节庆”系列展

展讯

润物无声新春展——“匠人”系列展

展讯

润物无声新春展——“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诗书画刻作品展

2

          

西街篇

由于尚未到下班高峰期,因此站在清冷的街道中,心头突然浮现些许过往未曾重视的有关于西街的画面。随着工作人员的带领来到展厅斜对面的一个小巷中(西街号),穿过这短短的低矮窄小的巷子,七拐八绕一番后,思绪又突然被眼前的画面拽了回来,讶异于原来西街的窄街小巷之后另有一番广阔的天地,耐人寻味,脑海里突然想起“桃花源记”中的几句诗词: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而里头一山、一小口、一船,这不正和西街、巷口、车子相对应吗,虽无文中那般世外桃源之景色,却依然不失为这喧嚣繁杂的闹市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进入这番小天地后,入眼的是一栋宋宅的后座洋楼,由于年代久远,因此几经修缮后如今终得以开放以供观赏和展览,但在墙角和内构等地方,依旧可以看出岁月斑驳的痕迹,而这也许就是古建筑的引人入胜之处——向世人述说它饱经沧桑和风霜的过往,以今观古,别有一番趣味。

顺着古旧的木质楼梯缓缓行至2楼,才发现早已摆好了许多座位,放置好了各式各样的器材,为即将到来的新闻发布会作准备。看到这心头又有些惊讶和新奇,未曾想在现如今这千篇一律的发布会中,能够在一座古宅中体验一把这别样的感觉,倘若不是眼前的投影屏幕和遍布四周的灯光及摄像,身处其中仿佛自己置身于20世纪初的泉州西街,观其不平凡的曾经。?

3

          

中山路篇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前一句指的是西街的东西塔,后一句说的则是泉州的中山路。中山路,顾名思义,为了纪念革命先贤“孙中山”而命名,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前身是泉州的南北大街,是老城区中最著名的街道,沿街随处可见廊柱式的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的精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此外,中山路的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原为施琅后花园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等,同样散发着古城特有的魅力。

但此行的目的地却不是这些外人早已熟知、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建筑,而是一个较少为人所熟知的,陈光纯先生的故居(中山路号),是泉州最老的洋楼之一。

走进这条小巷,里面如同西街的宋宅一般是一个空旷安静的小天地,入眼是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院内有一口古井,其周围有几处古老的建筑物,格外相似,而边边角角盛开的鲜花也给这座古老的院落增添了不少鲜艳的色彩。

这其中,一幢中西结合式的以红色清水砖构筑的洋楼映入眼帘,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整体呈“同”字形,前端大门呈半圆的特色拱柱造型,是近代早期洋楼典型的代表。如今居住在此的人在楼体两旁都栽植了树木,一旦到了入夏时分,楼顶上便成了一个纳凉的好去处。陈先生的这座故居楼高两层,许是岁月的流逝亦或是本就如此清简,这座洋楼的装饰很少,看起来有点单调但却十分素净,内里如同新的一般,如若不是墙上和屋檐旁的青苔向我们诉说这座宅子存在的岁月,恐怕很难看出这座洋楼已经是个“老人”了。?

4

          

金鱼巷篇

打开金鱼巷的方式有许多种,没有先后和对错之分,无论是为泉州古早味慕名而来,还是为了一窥这别有洞天的小巷后的名人宅邸,都有其可取之道。这条自宋代皇佑年间(公元)就以金鱼巷而命名的小巷,正如泉州许许多多的小巷弄堂一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岁月的蹉跎,依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只是如今的金鱼巷早已是“金鱼世第无迹寻”,留下的只是回荡在空气中的怡静。

这是泉州众多老街中的一条普通小巷,从繁华热闹的中山中路上拐进这里,刚刚耳边的喧嚣仿佛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走在青石板路上的静谧宁静。这条寻常却又不普通的小巷由于1座电影院,2座桥,4种古早味小吃,5个名人故居,而有别于泉州的其他街巷。

如今走进这条小巷,巷口处泉州人曾引以为豪的那家老电影院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年之家,望着那不同寻常的近10米宽的安静的巷口,留在记忆深处中的却是儿时的车水马龙。

对于生活在福建这种靠海的城市的人而言,桥梁是最稀松平常不过的了,然而当我在没有河渠的小巷里看到一座小桥,一种疑惑与讶异涌上心头,而在这条小巷中竟有两座这样的桥梁,走进这里仿佛有一种漫步在《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的错觉。

当天去的时候发现大部分人都聚集在巷口,只为了其闻名的小吃而来,品尝完古早味后便原路折返或转向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山路,真正愿意深入巷子里一探这旧日痕迹的人是极少的。踏在这里的青石板路上,巷子一下子变窄起来,与路口的10米宽相比,这儿两米见宽的小路才是小巷原来的模样,这里的民居大多相距不过数十米,但两旁随处可见的红砖古厝仿佛让我游走于数个朝代之间,流连于“迥园”的山水写意,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雄伟壮丽。?

一只幼稚的猪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
白颠疯是如何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hj/45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