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揭秘原来央视播出的泉州海港极致美景
10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直播系列报道《江山多娇》,并与央视综合一套综合频道并机直播。报道共持续六天,今天上午,第三集《海洋篇》正式播出,泉州海丝元素再登央视荧屏,在共和国诞辰这一特殊时期向祖国献礼。
大型直播系列报道《江山多娇》采用独特的航拍视角,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明的同时,还深层次呈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在第三集《海洋篇》当中,泉州亮相时长约五分钟,丰富的“海丝”元素占据了全篇不少篇幅。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枢纽城市,泉州成为央视团队策划《江山多娇·海洋篇》时,体现海洋元素的第一选择。为了拍摄这一大型节目,央视团队在九月份就来到泉州,泉州广播电视台全程参与,共同策划,梳理了泉州所有与“海洋”“海丝”有关的元素,从中选择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点,延展出整个拍摄的脉络。
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蔡斯琦
比如说古代的航标塔,海丝上的航标塔六胜塔,在介绍的时候,他们也觉得这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点。所以在片中我们最后也看到,呈现的时候就是以六胜塔为历史和现代的连接点,围绕着它,拍摄了祥芝渔港码头的生活场景,蟳埔渔村的生活场景,以及石湖码头现代远洋行业的情况。
以海为纽带,古代的泉州梯航万国,也由此成为了多元文化宝库,开元寺、清净寺、草庵摩尼教寺,不同宗教信俗在泉州的和谐相处,在镜头中被一一记录。以海为耕田,泉州沿海劳动人民自古以来从海洋中收获丰饶,这样的生活场景也通过摄制团队从日出到日落的守候而被呈现在节目当中。
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蔡斯琦
除了高空俯视的大景之外,我们看到在蟳埔渔村赶小海的场景也是比较少见的。那天天刚亮,我们趁着晨曦,在滩涂上,拍摄蟳埔妇女敲海蛎。这种生活场景也是平时比较少能在片中展示的。
《江山多娇》分为“山岳”、“江河”、“海洋”、“色彩”、“生命”、“中国梦”6大篇章,运用了多种拍摄手段,比如直升机、多旋翼航拍器、水下摄影机、高速摄像机、手持无人机云台等多种特殊设备,呈现空中、水下不同视角的拍摄和延时拍摄等多种极致画面。在《海洋篇》里,摄制组大量采用了从空中鸟瞰这一独特视角。为了从这个较为少见的角度更好地展现泉州的美景,泉州广播电视台协助央视团队在泉州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踩点和拍摄。摄制组耐心等待最适合航拍的风向、光线和场景,反反复复拍了多次,最终将泉州千百年来的海洋文化、海洋生活以及以海洋为契机的发展前景做了回顾和展望。在国庆期间,泉州也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向祖国献礼,向世界再一次展现了“海丝”泉州的气魄和魅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hj/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