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泉州

摄影

陈正权

无名、低调、包容、古老

这所有的词汇聚成两个字

——泉州

这里是

宋元时期全球商客最向往的地方

做大生意的人都得去打卡一圈

丝绸、瓷器、香料、翡翠玛瑙......

走在路上都可能捡到黄金

它更被公誉为

“世界宗教博物馆”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发源地”

......

可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今天游小君和你聊聊

这个被白岩松推崇

“一生至少去一次的地方”

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值得向往?

01无名之路

泉州因为古城区酷似鲤鱼

也被称为“鲤城”

鲤鱼跃龙门形容它

倒真是恰如其分

▲泉州城在极长的一段历史中,只能说是平凡得毫不起眼。自秦朝设立闽中郡开始,泉州这片土地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断被划分给不同郡县。甚至在唐朝时,泉州这个名字都曾属于福州。摄影

赵啸飞

在夏至春秋时代的泉州

是典型无人理会的草根之地

而它成为小港口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但是在很长时间里

泉州海港的规模

也就几十条小渔船的体量

因当时中原王朝对于南方地区的开发

普遍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

泉州人民纯粹过着

自给自足的小日子

▲惠安女在盐田劳作摄影

丁子翔

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

大量中原人口南逃入泉州

才加快了经济劳动进程

▲晋江大桥,西晋中原汉人逃至此,沿江而居,是为晋江地名由来。泉州港在晋江的入海口处,不冻、不冷、不淤、避风港湾宽广,为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奠定了先天条件。

至唐代

福建的沿海地区才得以重视开发

但也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和江淮地区支持力度有着巨大差异

对于西方来的海商们来说

如果只是单纯想要缩短航线距离

广州无疑才是更好的选择

而此时

大陆的另一端

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那里不断有船队前往东方

收购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

他们是MadeinChina的最大买主

紧挨的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使得泉州成为了当时中东海商们聚集

进行瓷器收购的最重要港口

▲德化陶瓷温润细致摄影

方托马斯

▲宋元时期的蚕丝上衣

公元年

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

泉州才正式确定为官方国际贸易港口

成名之路终于开启

▲泉州水门巷,古时市舶司(现海关)办公地

02

海丝征程

南宋末年海上贸易的迅猛加快

泉州穆斯林商人蒲寿庚

依靠来自中东的回兵

屠杀驻守在泉州城的宋兵之后投靠元朝

做了市舶司的主管

掌管着泉州的海外贸易

拉拢敢拼爱拼的闽南商客

奔赴全球

让泉州港的国际贸易范围更广阔

▲马可·波罗商贸团队

大量进口阿拉伯半岛至婆罗洲一线各类商品

珍珠、胡椒、珍稀木材

以及舶来的食物和药品

▲海上丝绸之路印尼交易的印尼面具

中国的城市精英垂涎非洲和东南亚的象牙

象牙被大量制成佛像、笔、扇子、盒子

或点缀于家具之上

泉州当地为增大中国商品的输出

在“德化”大搞陶瓷

▲月记窑,德化当地最古老最大的窑,此窑烧一次要几十吨干柴,能出上万个陶瓷,烧一次周期约1个月。摄影

张利煌

▲摆件工坊

▲德化现在是全国三大瓷器生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供图

图虫·创意

在“达埔”制香

▲达埔现被誉为中国香都,当地人家家制香,香料远销全球。

元政府更是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

拉直大运河,沟通南北航路

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泉州,就是在这种历史机遇的推动下

走在了历史的最前头

▲洛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前后历六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早期洛阳桥风貌,闽南水墨意境。摄影

凌波微步

当时游历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情不自禁称:

泉州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港"

▲史载:"当时泉州港中有大船百余艘,小船不可胜数,这里出产的绸缎,较杭州及大都更好。"足见当时泉州的繁荣景象,这也正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典型表现。

03

异域文化共生共荣

世界各地的商人奔赴于此

在这片热土上不舍昼夜的淘金买卖

也随之带来了自身的文化

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

摩尼教、犹太教

......

▲宋代明教会教徒的生活用具供图

视觉中国

供图

视觉中国

▲西街的一些墙体上,不经意会发现看不懂的外国文,基本是当时宗教留下的记录。

各国宗教纷纷入驻落地生根

招募信徒修建教堂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假如有一只载胡椒的船去亚历山大港或到信奉基督教诸国之别地者,必有一百只船来到这刺桐港。”贸易的往来带来了城市的富庶,也开启了文化和宗教的传递和传承。摄影

邵晟南

基督教教堂

伊斯兰教教堂

天主教教堂

佛教、道教

带着儒家兼收并蓄的思想

也存在于此

开元寺

福建最大的佛教寺庙

摄影

厦门苏煜鹏

东西塔

国内现存最大最老的一对石塔

摄影

车小颠

铜佛寺

铜佛寺原名「百源庵」

前任住持陈妙莲姑,已往生

由名可知,这是尼姑庵

清源山

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

系全国最大的

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摄影

方托马斯

摄影

车小颠

这有点像西方的多宗教聚合地

比如波黑的萨拉热窝类商贸地带

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多宗教共存

却由于不同,而产生了矛盾与冲突

并且难以调和

但泉州完全不同

多种宗教相生相融

和谐并共存

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04

全民有信仰的古城在多个宗教门派的传教影响下每个崇尚美好的信仰教义在每个新老泉州人心里生根发芽教人学会平和、知足和温柔在蟳蜅村当地人用蚵壳和石砖共同作为建材建造了几百年的城中村蟳蜅女日常依旧带着簪花用古法的手艺收剥着海蛎摄影

方托马斯把盘发的古老手艺带给各地的客人体验这是他们对文化传承的坚信在惠安惠安女依然穿着封建衣、浪费裤开办世界上最小的惠安女博物馆将日常劳作改编为文化节目演绎巾帼不让须眉在崇武古城这是戚继光打海盗土匪的重要阵地老一辈崇武人还默默坚守着余年的抗倭古城供图

图虫·创意保护着老城楼、失灵的车炮、老房子和怀揣着对亲人希望的“手工鱼卷”

▲过去男人们出海捕、打仗,会做很多鱼卷给带上路。

在西街沉淀自唐朝余年的时空古红的番仔楼下商铺林立奶茶、特色小吃、文创店......这里有着新时代所有的网红生意摄影

邵晟南但也有新老两辈的人用最古法的手艺做着地道的美食▲泉州人地道的生活是从清晨的一碗面线糊配猪大肠开始的。摄影

赵啸飞▲提线木偶戏:“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商海浮沉,一个木偶戏就可演绎完整闽南人一生拼搏尔虞我诈的历史,是其重要的精神寄托。在永春白鹤拳从多年前流传到福建至今老师傅坚持着功夫的传承生生不息、广授学徒后人称为“曾武馆”之后还拍成了功夫电影《永春白鹤拳》在安溪这里是真正铁观音的原产地勤劳的泉州人将高山、河流、森林、沼泽一一“征服”一艘艘海船从泉州出发将中国的茶叶运往世界供图

视觉中国??从得不到发展的一块南蛮之地被时代亲吻成为宋元时期世界第一大港站上世界的舞台泉州靠的还是爱拼才会赢的勇气如今商船依然络绎往来道观庙宇的香火依旧旺盛只是一个全民皆有信仰的古城它更懂得谦虚低调、知足自赏它更懂得岁月的弥珍和欢迎八方来客的虔诚这就是泉州你要真正来过才会懂得

供图

视觉中国

游侠客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泉州

驻扎当地,走街串巷

只为开辟更经典、更小众的体验玩法

跟着我们去看一眼泉州吧

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蟳埔村盘发√崇武古城做鱼卷√逛世界最小的惠安女博物馆√西街citywalk√香道体验√陶瓷制作√海滨酒店住宿点击查看线路详情▼

扫码添加游厦厦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yy/61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