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美食攻略一之老字号好成财
牛排馆在泉州并不鲜见,泉州人对牛肉的热爱程度从遍布街头巷尾的牛肉店就可以看出来。俗话说得好“咸饭配牛排,大份又实在”,在随意的小店里来上一份牛排,一碗牛肉羹,再搭配一份咸饭,即满足了快节奏用餐人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口欲。
在泉州,对牛肉的烹饪方式传承了本土特点,其中又以牛排和牛肉羹、牛杂汤的特色做法为甚。一百位食客有一百种不同口味,各家老字号牛肉店也有各自多年积累下来的追捧者,你说这家做法地道,他说那家味道更正,没办法标榜哪家牛肉最美味。所以,在泉州吃牛肉也就见仁见智,各有所爱了。
“好成财”牛排馆在泉州的呼声甚高,红遍全国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2》更是将其作为美食取景地,进一步让“好成财”,让泉州牛肉的名气走出泉州,走向全国。不敢说“好成财”的牛肉是泉州最好的,但其传承百年的味道以及一众粉丝,却可以证明“好成财”在某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好成财”老店位于泉州古城涂门街关帝庙和清真寺对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方便了外来观光游客品尝泉州特色。这是一家传承了多年的老字号,多年前,老板的爷爷离开家乡下南洋,去了菲律宾做厨师,民国初年回到家乡开了牛肉馆。在南洋见识了西式牛排的做法,回到泉州后老板融合了西式和本土烹饪方式,主打产品牛排受到了泉州人的追捧。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到如今第3代传人黄财成开了这家“好成财”牛排馆,延续了这份古早味。
小店入门即可看见一面“荣耀墙”,各种头衔无不显示这家店的光荣历史,仔细看了一下,比较有含金量的头衔主要有“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福建百年老铺”,头衔代表不了味道,只能是说明其质量、口味能够传承百年,必有其优势之处。
“好成财”是古城泉州被选中上《舌尖上的中国2》的老字号之一,以其周围的古城风貌和手作牛肉获得导演青睐。如今有不少人冲着这个原因不远万里而来品尝牛肉,其实好成财只是泉州一众牛肉店中的一成员,若因这个原因而称其为泉州最美味牛肉,未免有失偏颇。
这位便是“好成财”的老板黄财成,更多本地人习惯称呼他为“牛肉财”,去店里用餐的人几乎都可以遇见他,更多为人津津热道的是他标志性的体型。用老板的话说,没有如此“重量级”的身材,怎么搅得动牛肉拿得动刀。不知为何,看见老板的身材总是有让人胃口大开的心态,估计换成一个面黄肌瘦的老板就没有这种感受了。
“好成财”多年来一直坚持亲自采买原料,亲自下厨烹制。他家的牛排、牛肉羹乃至肉粽都是保留菜单,有其独特秘方和制作工艺。要在大泉州一众牛肉店中脱颖而出,仅靠质量还不一定可以取胜,更重要的是质量和独特性的相互融合。许多牛肉店只是随大流的做法烹制牛肉,缺乏主打产品和味觉记忆,这样的牛肉店只能说是图个饭饱,称不上值得回味,而“好成财”做到了值得回味。
牛排很多食客是冲着“好成财”的牛排慕名而来的,这一份牛排15元,分量适中并不算大,肉、筋、骨三者俱全。他家的牛排采用传统的香料外,又加入了看家秘方南洋咖喱下去闷煮,汤汁亮黄带有一丝咖喱味,牛排肉质细嫩而不需要大肆周张地去啃咬咀嚼,你可知一块闷煮干老的牛排嚼起来是何等折磨,然而好成财的牛排非常好入口,且味道渗入牛肉之间而不是浮于表面。咸饭闽南人吃牛肉往往喜欢搭配咸饭而不是米饭,咸饭作为牛肉店的“标配”,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好成财”的咸饭中萝卜丝分量甚少,基本只起到配色作用,米粒口感Q弹而不烂,咸味适中。咸饭单独吃还是有点干涩,最好的方法是将牛排的肉汁淋入咸饭提味,这样一来咸饭吸收了牛排汤汁的鲜美,相得益彰这也是泉州人热衷的吃法。
牛肉羹“好成财”店里提供的牛肉汤品种很多,但作为泉州经典标配,还是选择了牛肉羹汤。每天只做一桶牛肉羹,是店主三十多年来的经营之道。做一桶牛肉羹,要用五十斤牛肉,还要手工搅拌两个小时,加上切肉的时间一个小时,腌制的时间一个小时,牛肉羹制作完成需要4个小时,是纯粹的体力活,用机器取代手工制作,以前老板也尝试过,但是熟客一吃就辨出味道不对,机器从此成了摆设,传统的手工做法也因此延续至今。他家的牛肉羹汤头为羹状,并不是清汤,牛肉羹口感脆嫩,但汤中生姜丝却少了。
萝卜炖牛肉萝卜炖牛肉不同于牛肉羹汤,其牛肉并无加地瓜粉下去搅制,而是用原块牛肉下去腌制炖煮后加入高汤和白萝卜。一份萝卜炖牛肉20元,汤不同于牛肉羹,而是清汤带有料酒味道。如果想要更多的品尝牛肉本身的味道,建议可以尝试萝卜炖牛肉而不是牛肉羹。
肉粽有食客曾言“好成财”的肉粽味道非常好。肉粽一个7元,传统做法,个头算大。内容包含了传统肉粽的卤蛋、双层肉,肉粽表面淋上甜辣酱,碗底佐以花生酱,咸中带甜,肉粽捆包结实,米粒也颗颗入味,也算是值得尝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yy/6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