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乐游丰泽这两条线路带你穿越古今,对

五一将至

“I尚丰泽”特别推出五一特辑

连续五天

为大家推送丰泽旅游攻略

点击第一期

收藏三条好玩精品线路

第二期为大家送上

带领大家

穿越古今,感受非遗孝廉文化

背上行囊,准备出发

1

非遗文化游

FEIYIWENHUAYOU

泉州这座“宝藏城市”

藏着许许多多的非遗文化

它们厚重灵动,鲜亮迷人

这个五一,不妨一起启程寻访~

非遗主题一日游

泉州少林寺

这里拥有省级非遗南少林传说;在这里可以领略少林风光和武术风采。

茗山茶村

这里拥有省级非遗清源山茶制作技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能让你静下心来,倾听自己。

蟳埔民俗文化村

这里拥有国家级非遗蟳蜅女习俗、省级非遗蟳埔女服饰制作技艺和市级非遗蟳埔蚵壳厝营造技艺等;这里不仅有“蚝宅”,更有“佳人”。

我们去哪里呀

泉州少林寺

NANSHAOLIN

泉州少林寺坐落在清源山风景区之东岳山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泉州少林寺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历代高僧名师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活动历史悠久,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泉州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古寺历尽沧桑,虽历经几番兴衰荣辱,其恢宏气势犹存,宏伟的大雄宝殿前的石埕上,两株数百年的古榕参天,犹如立定的罗汉巍然不动。

泉州少林寺定期有公益武术展演,到此方可一睹少林武术风采。

茗山茶村

MINGSHAN

位于清源山西南面的茗山茶村,天然林木繁茂,所产清源山茗茶已有千年。远望茶村,面积广阔,四面皆由茶树覆盖;近看茶园,绿意盎然,所到之处都是景。茶村在原闽南出砖入石古建筑特色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融入禅茶元素,重新设计装修创建而成,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人文体验馆、清源茶坊、清源食坊和茶言观舍住宿区。

来此泡一壶清源古茶,凭栏眺去,看泉城灯火,自有一番悠然自得。

清源山茶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处还设有丰泽区非遗馆——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清源山茶)分馆,可以观摩清源山茶的制作工艺。

蟳埔民俗文化村

XUNPUYUCUN

蟳埔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留下了不少海洋文化痕迹。蟳埔蚵壳厝,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她传达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精湛技艺,更是“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蟳埔女的服饰头饰、生产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均被较为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而成为民俗研究的活化石。

来此,体验蟳埔市集、蟳埔装扮,品尝闽南美食,欣赏文创产品和非遗文化,感受鲜活的人文古迹,寻找到深藏的闽南乡愁记忆。

2

孝廉文化游

XIAOLIANWENHUA

市区首条孝廉文化研学旅游线路

这个五一

不妨带孩子走一走

品读孝廉故事

寓教于游

接受身边的孝廉文化熏陶

东湖街道-孝廉文化研学一日游

线路:东湖亭、二公亭——苏氏家庙——急公尚义坊——泉州少林寺——七里庵

●东湖公园东湖亭、二公亭

致敬重教兴文的姜公辅席相

东湖公园主入口的二公亭,是东湖公园最具特色的一座亭子,亭柱有楹联“甲第破天荒永怀姜席二公德,人文夸海国迈步关山万里程”,铭刻着泉州人对席相、姜公辅教化之功的感念,也承载着席相、姜公辅、欧阳詹等名士忠贞耿直、兴文重教的家国情怀。

唐贞元年间,东湖水面40顷,是当时泉州主要的园林,留下许多名人游湖的传说。唐时,泉州太守席相与被贬为泉州别驾的姜公辅常结伴相游东湖,鼓励泉州士人志存高远,上进报国。其时,有欧阳詹荣登科举金榜,次年姜席二公便在东湖亭设宴欢送赴举的八秀士,欧阳詹陪宴作记,一时传为美谈,东湖亭也自此扬名。后来,二公先后他调,乡人为其功绩所感,便在东湖亭旁另选一胜岛,筑亭纪念二人,故名“二公亭”。亭成之后,“温陵甲第”欧阳詹特为席相、姜公辅撰《二公亭记》,后又有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写诗吟赞“二公亭插艾荷间,绿盖红妆四面环”。重建的二公亭,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主持设计,将文化内涵引入了建筑之中,再现了二公亭深厚的历史神韵。

●苏氏家庙

缅怀忠勇殉国的苏缄

苏氏家庙位于东湖水漈村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年),是一座闽南“皇宫式”建筑。整座家庙古朴清雅,家庙后厅堂高挂“御赐怀忠”“忠勇家风”金字匾额,青石柱楹联曰:“文章推许国,忠烈表邕州。”两匾一联,所述的正是苏氏第五世祖苏缄一家忠勇卫国、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

北宋熙宁八年(年),苏缄任邕州知州的第五年,交趾李氏王朝率领十万虎狼之众侵犯广东、广西地区,邕州城被团团围住。苏缄带领全城军民与敌军展开殊死战斗,为鼓舞士气,他在署衙门院中挖好一个堆满可燃物品的大坑,全家人誓与邕城百姓共存亡。他带领军民坚守城池,血战42天,城池被攻破,苏缄带领全家36口人跳下烈火坑,英勇殉难。

苏缄全家为守卫国土壮烈牺牲,神宗闻其事迹嗟叹哀悼不已,追赠他为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宋哲宗元佑年间,他又被追谥“怀忠”。

●急公尚义坊

旌表乐善不倦的李森

急公尚义坊位于东门仁风街尾东岳庙前古大路间,为清康熙五十四年(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为纪念其八世祖李森献谷赈饥、捐资设东岳山义塚及饵平邓茂七军的德政,上奏朝廷批准重修的。“急公尚义”四字系康熙皇帝玄烨亲笔。

急公尚义坊为三重檐歇山顶楼阁式仿木石建筑,立方柱12根,高12米。现保存基本完好,其石浮雕、透雕精美,是市区数百座石牌坊中的仅存者。李森,是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年)。

李森先世豪富,他继承祖业,复经营盐铁,收益更丰。他核计全年收入,拨出谷物数千担,另行窖藏,凡亲友及里中贫人嫁娶病葬以至遭火遭盗的,便从其中取出资助。人们有急事需款,他都随时赈给;那些无力还款的,他便把借条烧掉。明天顺年间,他响应朝廷诏令,献出石谷子赈饥,又献石以助边防,朝廷旌表他为“尚义”,赏赐文绮2件。

李森慷慨捐资,兴办不少公益事业。他捐资建口桥、龙津、凤池等25座桥,为安溪的交通航运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他还捐建清溪宫、狮子岩、县衙、县学等;佐修泉州府府衙、学宫、东岳行宫、玄妙观等。

●泉州少林寺

聆听少林寺僧爱国护民传奇

泉州少林寺坐落于清源山东麓,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相传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僧之一的智空和尚所建。传说,当年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时被困,危难之时,少林寺武僧在昙宗的带领下,救出了李世民。

一千多年来,寺庙历经三兴三废,上世纪90年代,在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原址上复建而成。千百年来,每当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泉州少林僧众莫不挺身而出,匡扶正义、抗元反清、抵御倭寇,功载史册。唐天佑元年(年),少林寺“千僧技击反王藩”;宋德祐年间,少林寺千僧抗元,“寺僧被屠大半,而元兵三万死余数千矣”;明嘉靖年间,“五百罗汉靖海氛”,少林僧众平倭立功;明末清初,在郑成功起义抗清和东渡台湾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的义举中,泉州少林寺武僧参加战斗……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也与泉州少林寺有着极大的渊源。他从军事家赵本学处学得太祖拳,又师从精通荆楚长剑的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剑(棍)术和骑射,创立了自成一派、独具闽南特色的“俞家棍”,后来还将少林棍回传到嵩山少林寺,成就一段佳话。

●七里庵

贤相韩琦孝亲廉政载史册

七里庵,又称“德济庵”,位于东门外烟墩山,此庵与仁风门正好相距七里,故曰七里庵。庵始建于唐朝,宋时香火鼎盛,建有古塔、寺庙、僧舍,有“日来上山千人拜,夜观泉城万盏灯”的盛况。传说,北宋景德年间(年),宰相韩琦之母连理曾出家于七里庵,后来韩琦与之在此庵中相认。

韩琦自宋仁宗天圣五年(年)中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声望极高,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廷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韩琦去世后,宋神宗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至清代,更先后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庵前有七里亭,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年)郡守宋钧建,为当时士大夫东行饯行之所。明朝建有古塔,可远眺府城。后庵亭塔俱圮,上世纪80年代有民众自发筹资逐渐重修。

防疫提醒

1、请各位游客按照防控要求,出门时自觉佩戴好口罩,建议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用于消毒的酒精棉球)、免洗消毒液等用品,并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同时做好自身防护。

2、在旅游期间敬请配合旅行社、景区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景区的要求进行游览,与他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服从安全员引导。

3、避免在游览期间食用零食,用餐前后勤洗手,用餐保持距离,减少交流。

4、游览时请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请遵守景区生态环保规定。

5、若在游览途中感觉身体不适或有发热、咳嗽等状况,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应急措施。

这个五一一起相约丰泽穿越古今,对话非遗,感受孝廉文化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8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