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华光在线rdquo欲飞

(福建省职业院校广播影视类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来到中国泉州对“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其间一幅长达25米的摄影长卷惊艳四座,生动再现了泉州海洋文化诸多史迹与遗址,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十至十四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这件作品主要由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师生集体创作而成,他们从众多照片中选取极佳的角度和光线进行再创作,前后修改几十稿之多,整幅长卷连接得天衣无缝、一气呵成。这则新闻经央视网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一所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的民办高校,再次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不由令人想起25年前那个仲秋夜晚……

(年郎静山大师在上海接受华光摄影技术学校“永远名誉校长”聘书)

顺势而为,勇立时代潮头

年9月2日19点,华灯初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一条新闻:“中国首家民办摄影学校——华光摄影技术学校在泉州洛阳江畔正式成立。”一石激起千层浪,随之而来,《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华光摄影技术学校的诞生,央视《神州风采》《东方之子》和《生活》等栏目中也分别播出学校创办过程的专题片《洛阳有个吴其萃》。

“我出生在泉州古老的洛阳江畔,那潮起潮落中的海涛,那昼夜轮回的太阳和月亮,陪我度过充满幻想的童年。祖父在20世纪30年代开设了当地首家照相馆,上世纪50年代父亲接过了祖父手中的木制照相机。从14岁起,当小工、拉板车、开山、采石,一口气当了16年的泥水工……”

每年9月,当天南海北的莘莘学子来到华光学院求学时,吴其萃董事长都要亲自给他们讲授第一堂课,进行入学教育和校情教育,深情地追忆从一台照相机到一所高职院校的艰苦创业历程,令学生们为之动容、为之振奋——

年,吴其萃用元购置了一台海鸥照相机,注册“一杼霞影室”,年改名“华光照相馆”。白手起家的他,开始了用一台照相机打天下的创业和办学生涯。

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摄影家组团来到泉州采风,顺道参观了洛阳桥畔的华光照相馆。借此机缘,吴其萃结识了我国首位摄影记者,也是将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艺术、时居台湾的郎静山摄影大师。郎老亲笔书就“华光摄影技术学校”的校名牌匾,并制定了“务实求精”的校训。年5月,百岁高龄的他欣然应允受聘华光担任永久名誉校长。得益于郎静山大师,华光从此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台湾摄影名师周志刚、林再生长期提供奖学金,每年资助华光学子赴台创作深造;余光中、龚书绵等数十位台湾著名文化艺术大师,受聘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任教讲学;创办于年的文人雅集“中华粥会”会址从台湾迁至大陆,永久落户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由福建省教育部门主办、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承办的“海峡两岸大学生摄影创作大赛”,作为福建省两岸交流的一个品牌,迄今已举办六届;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以其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台湾及海外摄影家的重要创作与交流基地……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的办学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大好形势和泉州的良好环境。南宋诗人刘克庄生动描述了泉州人的特点:“闽人务本亦知书,若不耕樵便读书。惟有刺桐南廓外,朝为原宪暮陶朱。”泉州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开放思维和创新精神,亦儒亦商成风,既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又有积极的开拓意识;既追求中庸和合,又善于推陈出新;既能够海纳百川,又勇于搏击浪尖。为了形象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年,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牵头组成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大型摄影考察团,最远处到达非洲大陆东岸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拍摄了数以十万计的图片影像资料,这批极具历史意义的影像在年文化部门举办的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上受到了中外来宾的高度赞扬,也为泉州海丝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正是“海丝文化”熏陶下“泉州精神”的更好诠释:“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

历史从来只垂青弄潮儿和实干家,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从元起步到今天华光学院的成就,吴其萃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坚持创业,开拓进取、执着追求。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一届又一届的华光学子,化成他们内心成长的力量。

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和长足发展,年,经福建省政府部门批准、国家教育部门备案,华光摄影技术学校发展成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年,正式更名为“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学校占地多亩,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目前,除了设有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独具特色的摄影学院外,还发展了艺术设计学院、运动科技学院、建工学院、商学院、中婚旅游产业管理学院、健康养老产业学院、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设置近4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建有一批国家级别、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校长陈雅芳教授介绍道:“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以服务福建省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为主,比如鸿星尔克、特步、安踏、柒牌、七匹狼、富贵鸟、度等,我们把专业的特色和企业的发展对接起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学校连续三届被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中国摄影名校”“全国摄影业百强企业”“全国艺术教育新人奖”等荣誉称号,并被福建教育部门确定为“福建省职业院校广播影视类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门人才培养工作二轮评估回访,两个项目评为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得福建省政府部门授予的“襄教育人”牌匾金质奖章。当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积极呼应“中国制造”“互联网+”“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及“一带一路”倡仪,围绕福建海丝核心区和五个大泉州建设的目标,遵循民办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显特色、上水平的艺术类、传媒类应用型示范性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郎静山、吴印咸摄影艺术馆)

务实求精,培育专业自信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回眸华光摄影学校成立之时,“务实求精”作为校训,一直是华光人恪守的专业精神。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技能、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所谓成功者,不只是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还包括富有创造精神,在各行各业精益求精,对国家、民族和社会默默奉献的千百万劳动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异军突起、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不乏优秀的大师工匠,在区域经济、区域产业、区域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将始终保持“务实求精”的精神,培育学生的专业自信。

一是发挥专业特色。新兴的民办高职院校同样具有明显独特的专业优势,如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的摄影专业就颇具特色。多年来,摄影学院培养了多名国家级别会员、数千名省级会员。学校组编的《摄影基础》《摄影实践》两部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荣获全国高职教材“百部(篇)工程”一等奖、全国艺术类教材金牌奖。学校主办的大型专业期刊《海峡影艺》,现已出版34期,该刊在全国民办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办学25年来,学校共出版教材、专集和画册百余部(册),教师发表论文共余篇,获得国家专利63项。吴其萃教授还被国家人社部门推选为国家摄影师考核题库专家组组长,陈雅芳教授荣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专家组组长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委。正是坚持“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专业、集群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紧密对接泉州海丝文化、轻工纺织、电子商务等主导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形成了摄影摄像技术、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的人才支撑。

二是改革评价体系。学校建立了以职业技术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贯穿学生从培养到毕业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在校期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在专业教师、企业技师和创业导师的引导下,对接企业需求,推介学生优秀作品为企业所用,实现“作品转化产品”。毕业考核除了论文,摄影作品的发表、专利的产生、产品的运用都可以替代学分,有效为行业企业供给“能干活、留得住、善创新”的专业人才。

三是鼓励参与竞争。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师生在历次全国性摄影大赛中摘金夺银、硕果累累。在年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全国报名参展作品21.4万余幅,仅入围幅,而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独占鳌头,有38幅学生作品入展。华光学子刘乘良的一组《灶乡情》拿下了阿联酋国际大赛最佳奖,荣获奖金17万元人民币。各学科的学生在各类别的竞赛中,获得数以千计的奖项。在过去一年中,学校鞋服科学研究所有13件专利作品已被企业投入生产,成为年市面上多款鞋服流行产品。众多从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走出去的学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在社会各领域奉献自己的才智。

国家教育部门领导指出:“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学科优势和研究优势。”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坚持特色办学之路,强化优势专业建设,扎实推进内涵建设,植根福建大地,力争为中国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学校大门)

“博”古通今,传承优秀文化

年,华光学院新校区建设就是从一座博物馆——郎静山摄影艺术馆拉开序幕的。

博物馆与大学渊源深厚,建立于公元前年的世界上首座博物馆——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博物馆。中国人独立创办于年的首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也是一座高校博物馆。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博物馆承载着大学的光荣历史与灿烂梦想,对传承人类文明之火种、夯实大学精神之根脉有着重要意义。

物华天宝,熙色韶光。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拥有自己丰富的博物馆群,这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是极为罕见的。郎静山摄影艺术馆、吴印咸摄影艺术馆、陈复礼摄影艺术馆、五代同堂摄影艺术馆、吴其萃摄影艺术馆、《康定情歌》文化馆、泉州民俗文化馆、海丝文化馆、红色文化馆、全球粥会馆、国学馆等等,囊括了摄影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办学、教学和研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立德树人。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始终把博物馆建设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工程。例如,有关中国最初的影像记录都是外国人着意拍摄的缠足、抽鸦片、赌博、行刑等“奇风异俗”的画面。对此,郎静山先生感到不满和义愤,他认为中国有非常美好的一面,从而创作了“集锦摄影”,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好河山。郎静山说:“我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我都认为应多研究国画中蕴含的旨趣。”这让华光的学子在郎静山摄影艺术馆里学到了中国文化自信。再如,学生从吴印咸摄影艺术馆中学习中国革命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康定情歌》文化馆中学习吴文季不屈不挠、歌唱光明、热爱祖国与家乡的情怀等等。

二是激发灵感。艺术博物馆可以为创意的形成提供土壤,为灵感的产生创造条件。例如,艺术设计学院引导学生从博物馆中寻求获取新知的欲望,从而不断刺激思考、开拓思路,进而开发创作的潜能。综观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案例,每一件作品的成功无不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在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中创作而成的。艺术博物馆中传统绘画的水墨互渗、虚实结合,明式家具的自然空灵、高雅委婉,古代服饰的端庄规矩、含蓄儒雅等,都是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财富,也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华光学院一位大二的获奖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创作的感受:“现在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产品文化的竞争上,产品设计必须融入本土文化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这件作品正是在学校泉州文化民俗馆里找到的灵感。”

三是养成气质。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其内涵与个性所在,将影响学子的一生。加强学校的特色文化积淀,让历届莘莘学子浸润其中,养成特有的文化气质,是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办学以来一直追寻的目标。正如每一个去剑桥大学的学生,都要到费兹威廉博物馆亲眼一睹爱因斯坦的数学手稿,其间激起的好奇、崇敬和遐想,是在其他场所难以体验的。同样,每一个进入华光学院的新生都要参观校园各类博物馆,帮助他们在人类文明的记忆中涵养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通过具象的的物体,理解抽象的文化内涵,养成特有的文化气质。

大学围墙,不应成为阻隔文化走向大众的障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博物馆群年申报获批国家AAA级景区——华光文博园,这是福建省首家集教学科研与文化旅游于一身的高校旅游景区,也是福建省政府部门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和泉州市海丝游学基地。从而实现更优化的资源共享,彰显华光的深厚文化底蕴,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教育报)

扬帆启航,书写“奋进之笔”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显得尤为密切,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传播文化知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站在时代前沿,不断为社会培养输送适应经济发展的“双创”人才。与此同时,“互联网+”极速地推进“双创”的进一步升级,在教育界引发了一场革命,使教育生态发生一系列变化:学习环境在变化、学习内容在变化、学习手段在变化、师生关系在变化。

在这场变革中,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再一次以敏锐的触角进入实战角色。学校在灵活的体制机制下,培养了一批勇立潮头的“双创”师资队伍,写好奋进之笔,拿出得意之作。以摄影学院副院长陈建强为例,他从年带职创业,组建了创业团队——福州大扬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摄影学院重要的实训基地。五年中,公司出版了10部摄影教科书,其中《后期强》一册创下单本销售20余万册的纪录。国外摄影家曾戏称他为“中国最赚钱的摄影师”!公司注册的“后期强”网站,有数十万粉丝,年公司创下万业绩。年,陈建强向摄影学院捐赠万元作为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鼓励他们创作创业。这是“双创”大潮下,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无数个典型案例中的一个缩影。

随着信息技术深层次的发展,科技与教育进一步融合,大数据(BigData)、“慕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FlippedClass)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教学关系。“课堂—在线”学习环境呈现课堂不同的教学互动形式,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年,华光学院首任校长杨恩璞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来信:“我觉得,将来华光摄影专业,有可能以网校为主。你们要看到此事的远大前景,下决心搞出中国一流摄影网校,而且要搞大规模的市场。”中国有6亿网民,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很大的智能设备、互联网、云服务市场。面对这一大趋势,华光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再一次迸发出创业激情:吴其萃和陈建强两人各出资万元,成立“华光在线”教育有限公司,以华光沉淀30年的摄影文化资源为底蕴,整合大杨影像视觉传媒公司现有资源,首期以“在线摄影学院”为突破口,建设摄影APP平台,致力服务广大专业摄影工作者和数以亿计的摄影爱好者。陈建强成为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昔日的员工成了老板,这种角色的转换也是一个创业的传奇和神话。

泉州在宋元时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无数东西方商船日夜往来,留下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如今,承载着千年古港的开放胸襟,坐落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再次扬帆启航,乘风破浪,以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深远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着绚烂多彩的无穷魅力。(吴峻峰顾坤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6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