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路解难题谋发展,泉州全力保护和激
畅通经济大循环让企业转起来好起来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是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泉州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出台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打通“五难”操作链、促“六稳”“六保”追赶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抢抓发展机遇,全力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的共识,在泉州转化成为中小企业找出路、解难题、谋发展的具体实践,激荡着蓬勃的发展生机。今年1—9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8.4万户,其中新增企业(含农专社)6.6万户,同比上升41.9%,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1万户,总量保持全省首位。以大带小推进集群协作配套——
1—9月实现产能对接约亿元
针对复工复产期间供应链协同配套难问题,泉州凭借强韧的产业底气,打通产业链、企业供应链,鼓励“以大带小”,引导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增强抗风险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4月,晋江市举办了今年首场服装品牌主题产能对接洽谈会,帮助以服装外贸企业为重点的企业及原辅料供应商对接本土品牌资源,拓展订单来源。会上,近50家原辅料供应商和代工企业与柒牌、劲霸、利郎、七匹狼四家龙头品牌企业供应链部门主管沟通,寻求上下游协作机会。线下,这样的主题产能对接活动陆续展开,在线上,由市工信局搭建的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覆盖面更广、全天候的对接服务。举办纺织服装、鞋业、建材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协作配套中小企业网上产能对接会,先后有85家企业在对接平台发布供需信息,意向对接企业超家,意向对接产能近80亿元。产能对接渠道更畅通,协作配套扶持覆盖面也更广了。我市对疫情防控期间新对接的集群协作配套,按在市域内实际协作配套产品销售额的1%给予龙头企业补助,按年协作配套加工产值的1%或加工费的2.5%给予中小企业补助。“疫情期间协作配套扶持政策门槛降低了,龙头企业的补助基数从万元降为万元,中小企业加工产值需占自身产值30%的补助门槛也取消了,意味着更多企业可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利好,有效激发了企业协作配套的热情,龙头企业外协订单积极回流,部分代工企业“外代”转“内代”,数据显示,1—9月全市实现产能对接约亿元。九牧厨卫新增多家协作配套企业,其中协作配套金额超过万元的企业有7家,累计配套产品采购和加工费总额1.5亿元。达利食品新增协作配套企业中,6家协作配套金额超过万元,年配套产品采购和加工费总额达到1.49亿元。政企合力促进内销外贸发展——
线上产业直播节成交亿元
疫情之下,国内外消费市场受到冲击,订单减少、产销不顺,“泉州制造”如何破局?泉州政企互动,线上线下拓展产供销渠道,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促进内销外贸良性发展。4月底,泉州启动“海丝精品·好货不贵”线上产业直播节,县(市)主官不遗余力为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商品直播带货,引领了一波品牌企业直播、全民参与直播的热潮,至9月底平台已成交亿元,年底力争突破千亿元。直播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平方以上规模的直播基地20家,吸引多家国内直播机构入驻,形成一支0多人的网红直播队伍。网络零售产业火爆的同时,泉州坚持走出去吆喝,为“泉州好货”产销对接站台。最近,“泉州建材中国行”江苏南通活动中,当地建材经销商莱盾门窗的负责人直接找到泉港航立工贸公司总经理王煜航,两人很快就谈好一笔生意。王煜航说,“多亏参加了此次泉州建材中国行活动,让公司有机会接到高端别墅防盗门的首笔省外订单,希望在今后的行程中,还有更多收获。”除了“泉州建材中国行”(江苏、海南、广东专场),今年我市还持续开展“机械装备产能线下对接会”“无纺布原材料对接活动”“市重点建设项目与本市建材生产企业产销对接活动”等活动,近家(次)企业参与,达成意向销售金额近亿元。在外贸方面,外贸试点政策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泉州发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作用,1—8月跨境电商预计出口26亿元、增长两倍。用好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政策,市场采购共享平台实现向全省开放,至9月底全平台出口.77亿元、增长94.68%。多渠道帮助外贸企业寻找新市场、新机遇的行动也在进行中。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实施“泉州品牌专区”推广计划,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国际买家推介家我市优势产业和品牌企业;引导企业与中国制造、外贸牛、环球资源等国内外线上平台合作,组织多家企业参加非洲、柬埔寨、俄罗斯等经贸合作网络推介会,开拓新兴市场。降本减负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银企对接意向融资超千亿元
1—8月(所属期),泉州市累计实现新增减税降费65.52亿元,其中:新增减税35.94亿元,新增减免社保27.38亿元及减免非税收入2.2亿元。全业务拓展“非接触式方式”办理出口退税业务,缩短退税办理时限,1—9月全市累计办理出口退税.82亿元;在市发改委的积极争取下,泉州成为全省工商企业用气价格最低的城市,非居民用户管道燃气销售价格每立方米降价0.元,家用气企业全年可节省用气成本约2亿元;……一揽子惠企措施的落地、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支持,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而金融精准滴灌服务,则为“中小微”注入了资金活水,让更多的企业转起来、好起来。受疫情影响,今年德化某陶瓷公司的美国市场订单少了近一半,库存积压,资金压力较大。德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客户经理上门走访时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当场为企业负责人许女士介绍了人民银行出台的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政策。随后,迅速开展贷前工作,仅用3个工作日,该企业就收到了万元纯信用贷款。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出台“金融七条”,建立金融顾问机制,组建金融服务企业专业小分队,开展“百名行长进企业”活动,畅通银企对接渠道,用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工具、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以及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通过全方位金融举措,减费让利,纾解企业资金压力。截至目前,为超2万家企业采取增贷、转续贷、降低利率、延期还款等支持措施,支持企业发债亿元,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新增项目直投1.3亿元。发展供应链平台,落地全省首笔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推广“平台撮合+国企担保+银行授信”模式,余家中小微企业借助龙头企业及各类供应链融资平台获得融资超百亿。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近0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超30亿元,减免担保费超万元。积极争取省纾困专项资金贷款落地泉州,已放款笔,金额35.86亿元,居全省首位。市县两级已组织各种类型银企对接75场,意向融资超千亿元,其中在年建筑业银企对接活动上,泉州市建筑行业协会分别与6家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获得亿元授信支持。数据显示,9月末,泉州市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13.2%,增速居全省前列。(来源:泉州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w/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