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些被遗忘的旧厂房,如今竟变成了这样
泉州旧厂房改造记
QUANZHOU说到隐藏在泉州的“旧厂房”那可真是不少。蜜饯厂、面粉厂、报纸印刷厂、机械厂…而如今,它们都改头换面变成了摄影师们私藏的拍摄地-文·创·园-源和
/泉州市鲤城区新门街号
//源和//
源和之所以叫源和,是由于晋江庄杰茂、庄杰赶两兄弟在年创办的蜜饯小作坊。
时代在变,源和堂蜜饯早就走入泉州人的日常生活里,如今它还成为一个Loft风创意园的代名词。
源和也不单是只一个蜜饯厂,而是蜜饯厂、面粉厂、油厂、麻纺厂、电视机厂的综合体。
改造后的文创园,源和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工业遗存大罐、大烟囱、钢结构艺术大厅...都是刷爆社交平台的“拍照打卡点”
还有“隐藏”的文创街,餐厅、民宿、酒吧、KTV、健身房…
甲第门
/泉州市鲤城区新华北路65号(中闽百汇对面)
甲第门修建于年,它的前身是泉州晚报的印刷厂,㎡的建筑面积,全部打造成创意文化空间,是小青年们喜欢的地方没错了~
园区里有彩虹房、报纸隧道,很值得打卡哦~
超酷报纸隧道长约50米。隧道的两边和顶端,贴满了报纸,主要以外文报为主,有泰文、英文、法文等等。
数以千计的报纸,和园区之前是晚报社的印刷厂离不开关系,配合昏黄的灯光,隧道自带迷离气息!
东亚文化之窗
/泉州市鲤城区崇福路号
改造前的东亚之窗,曾是中侨集团旧机床厂。如今改造的区域划分为10个主题场馆和风情步行街。
整个文创园“色彩斑斓”,走进园区,最先看到的就是亮眼的黄色。明黄色和蓝天相互掩映,绝对吸精!
园区里的红色建筑不少,中式复古风的红色建筑让人晃眼以为在北京。
这里摆放着不少废弃机床,在风格百出的创意园里,这样的“复古工业风”也很吸精,很适合拍一组帅气的照片。
觅鲤
/泉州市鲤城区镇抚巷37号
这里本是60多年的纸品厂,也曾风光无限过,生产的扑克牌年产量最高达到万副,厂里的员工高峰时期,更是多达多人。
虽地处闹市,距离中山路、南俊路几步之遥。但历经岁月洗礼,早已破败不堪。经过这半年多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了“觅鲤文化创意园”,重焕生机。
红砖厝,大车间,满墙的绿植,锅炉时代留下的红砖大烟囱,透过建筑,仿佛能窥见往昔峥嵘岁月。
老房子不是只有被拆除的命运,还可以以另一种新的面孔,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西西里
/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号
西西里集合区是由泉州原糖饼干大楼改造而来,作为西街最大、最高的一栋楼,因为位于游客较少的西街后半段,便鲜少被人提及。
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想到里面竟然暗藏玄机,四层楼,每层都有所“担当”。
走进西西里,便能看到一楼墙壁上的涂鸦,张扬的配色十分抓人眼球,怪诞的风格,营造满满的街头感。
via.小红书猪猪胖了
四楼是一家叫做“亦可天台”的小店,面积不大,但是店里布置得很温馨。特别是这个蓝色纱布的窗台,视野很好,傍晚来拍照非常好看哦~
兆泰
/泉州市晋江市安海桥头工业区54号
//兆泰//
兆泰文创园前身是晋江兆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保留了80年代末期的工业厂房建筑风格,而今被改造成了创意工业园,于年正式对外开放。
斑驳的墙体,陈旧的楼梯,一进入兆泰文创园就被复古的气息包围着。
迎着恰好的阳光踩着栏杆稀疏的投影或是在长满藤蔓的墙边来两张合照都别有一番风味。
破旧的厂房、充满回忆的老物件,保有了80年代末的工业气息。
文创园的天台是一定要打卡的。纯白色和草绿色搭配出的清新感觉,怎么拍都很高级。还有安静的书店可以呆上一整天。
海潮生态美院
/泉州市丰泽区美食街园区六艺学堂内
10年前,把美食街旁这个杂草荒芜的废弃工厂改造成Loft艺术空间,是一个“被嘲笑的梦想”。
这里原本是泉州第二针织厂废弃的厂房,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厂,更像一片废墟,只有几块破墙体勉强立着。
改造后,这里成了美食街最美的庭院,竹林小道,葡萄架,玻璃茶室,露天咖啡屋...这里还有个好听的名字“海朝生态美院”。
在这个美学空间里,孩子在这里玩乐,家长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快乐。
每一个角度,都是精心布置出来的美,徜徉在宁静幽雅意境之中,一边欣赏、听风、看雨、读书、品茶,宠辱皆忘。
这些废旧工厂的重新改造
让泉州古城重焕生机
也保留了历史独有的痕迹与记忆
-留言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旧址改造的秘密基地?”
欢迎在留言区补充分享哦~
编辑
宝宝
拍摄
番茄家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泉州出品-
商务合作电话│论“干饭”,福建人从来没输过!
泉州这家印尼沙嗲肉串,开着导航都找不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s/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