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关于端午的这些习俗门道,你一定不知道
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又是一年端午时节,一年又过去了一半。
端午节,许多人想到的是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标志性活动。然而,福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五花八门,许多还不走寻常路。但这些习俗绝对让你大开眼界,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福州·大江小河赛龙舟特色:长乐三溪村龙舟夜赛
1.福州端午节龙舟赛:36支龙舟队角逐中华龙舟大赛福州站 央视将直播
图
福建画报时间:5月29日—5月30日
地点:福州仓山区濂泉路浦下河举行(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附近)
门票:免费
具体安排:(一)5月28日:开幕式预演,资格赛,运动队训练
(二)5月29日:上午各项目预赛、复赛、半决赛
(三)5月30日:上午开幕式,各项目决赛、小决赛、排位赛,颁奖仪式
2.长乐江田镇三溪村龙舟夜赛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几百年来,江田镇三溪村一直保存着独有的夜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相聚一起夜竞龙舟,迎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三溪夜渡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据介绍,古时村人白天要辛苦劳作,到了晚上才有闲情,于是白天外出劳作赶不上龙舟赛的人,傍晚一收工就乘着暮色挑灯竞渡。现在沿溪安装了大灯和彩灯,晚上的“加时赛”越赛越长,有时甚至进行到了9时许,比白天还热闹。
观赏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一般从下午2、3点左右开始)
观赏地点:三溪村
路线:从长乐出发的朋友们可以到城南车站坐去江田方向的公交车,到三溪下车即可。若选择自驾游出行,车程约18公里左右。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外地的朋友慕名到三溪观看龙舟,所以今年想去凑热闹的朋友们要尽早出门,占据有利位置哦。
小贴士:如果到时候实在挤不进看龙舟的队伍,小编建议您调整心态,换个方向。三溪村附近的石门村,也会举行划龙舟,这里和三溪一样,环境清幽,河道通畅,也是观看龙舟的好地方。
3.长乐其他乡镇也各有特色
图
爱长乐古槐镇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屿头湖洋下港(一般时间从13点—16点左右)
路线:去屿头湖的话,从长乐乘坐江田方向公交,到湖坂村或屿头村下车就行步行3分钟即到。洋下港就在马路边很好找哦,只要告诉司机洋下(旧环岛)下车就行啦。
鹤上镇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莲柄港河道
路线:从城南车站坐去沙京的车,经过荷叶当十字路口中,往右拐,步行十几米即可。
航城街道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一般下午1点左右开始
地点:里仁桥
路线:市区可以乘坐4路车到民生小区下车,或者坐6路车到体育公园下车。
吴航街道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从里仁桥出发,到达五竹桥,共有27艘龙舟参与竞渡。
路线:市区可以乘坐4路车到民生小区下车,或者坐6路车到体育公园下车。
营前街道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营前村和马头村
线路:在市区乘坐7路公交车到营前终点站。
玉田镇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琅峰村大溪村坑田村
路线:琅峰村:可坐10、11路公交车到琅峰路口下车。
大溪:坐11路车到赤屿分站下车。
坑田村:10路车到坑田小学站下车,往礼堂方向走。
漳港街道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百户村、门楼村、万沙村
路线:在城南车站坐去漳港的车,到漳港后,坐三轮可以到。
潭头镇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岭南村西湖。
路线:从市区出发,坐长乐至潭头的公交车,岭南下车即可。
文武砂镇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壶井村。壶井村的划龙舟初二最热闹,到时候可以看到30多艘龙舟。
路线:从市区乘坐去文武砂的公交车,到壶井村村部下车,步行20米左右即到。
猴屿乡
时间:5月26日至5月30日(五月初一至初五)
地点:闽江口浮岐段。
线路:市区乘9路车到浮岐村委会下车。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浮岐村的龙舟竞渡将根据涨潮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在上午9点半到11点左右。
4.独特习俗
福州后浦街·划水缸
或许你听过端午划龙舟,但你绝对没听过划水缸。在福州晋安区后浦街,每逢端午节,这家家户户都要划水缸,就是在自家的厨房里,用船桨划水缸里的水。
端午节当天早上,村民就要把自己家里的水缸装满水,中午时分,划水缸的人排成两排,一队从村东头开始,一队从村西头开始,敲锣打鼓,逐家逐户地划,一定要把厨房划得满地都是水,而且水划出来越多就越吉利。
粽子水洗澡
端午,福州人不单单吃粽子,还用粽子洗澡。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粽叶具有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等功效,非常适合夏天。
写“午时书”
福州端午节的对联正名叫“午时书”。全国各地区,一年当中贴联就只有春节一次,唯有福州一年两次。“午时书”的形制较为短小,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
5.福州荷叶包
荷叶包是福州人端午节祭祖必备供品,必须是印有太阳图案的方为正宗。荷叶包在福州方言里与“好吃包”谐音,喻示人们祈望生活好又甜。
6.孩子点雄黄
每到端午这天,都要用毛笔蘸上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中央点上一点,称为“点雄黄”。古时候的人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孩子遭虫蛇咬伤。福州三坊七巷每年都会举办“点雄黄”习俗。
厦门·犹记郑公练水兵特色:惊险刺激水中捉鸭
1.水中捉鸭
水中捉鸭,这流传在侨乡集美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端午节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参加者必须徒手、赤脚,走过涂有润滑油的独木桥,触摸到独木桥顶端的标杆方可取得捉鸭子的资格。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勇气和技巧的民间集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端午节民俗活动,看似简单成功者却很少。
2.海峡两岸龙舟赛:6月10日开赛为期两天
一年一度的集美龙舟赛是厦门人的一大盛会,也是厦门的一张烫金的名片。
时间:年6月10日
地点:厦门市集美龙舟池
赛事安排:(一)6月10日:上午开幕式、米直道赛;下午米直道赛。
(二)6月11日:上午米直道赛决赛、“嘉庚杯”“敬贤杯”总决赛;各单项、各组别及总决赛颁奖仪式;下午拔河赛及拔河赛颁奖仪式。
(三)6月12日中午前离会。
3.厦门绿豆糕
根据中医理论对二十四节气的分析,端午节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在这个时候人们的情绪波动都比较大,非常容易烦躁和忧虑,加上现在正值夏季,气温也渐渐高了起来,在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一些东西来缓解这一状况。
而绿豆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的疗效,做成的绿豆糕也是口感松软,非常适合在这个时候食用,能大大缓解因为阳气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有效的化解及忧郁情绪。
再加之“糕”和“高”同音,有积极向上飞黄腾达的寓意,与端午节的粽子连一起又有“高中”的寓意,对于准备赶考的学子来说又是一个的美好祝愿。因此在端午节吃绿豆糕就这样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泉州·浓浓的闽南风情特色: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
1.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
石狮蚶江的闽台对渡(海上泼水节)习俗,是早已闻名于世的传统独特的民俗活动。蚶江位于石狮市北部的泉州湾南岸,曾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港对渡。每逢端午节,两地对渡船只上的人们身披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互祝吉祥,逐渐形成这全国乃至世界仅此一绝的民俗。
时间:5月29日-31日
地点:石狮蚶江镇后垵澳古渡头
活动安排:(一)5月29日上午9:00:在石狮市文联大厦“海丝风情”书画摄影精品展,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二)5月30日:陆上活动具体包括:民俗踩街,将邀请公背婆、高跷、唆啰莲、拾音、南音等民间艺术团体以及国际南音大会演的社团参与表演;攻炮城活动;两岸灯谜联猜和“亲子”包粽子比赛。海上活动:海上泼水,初步共有40艘船只参与活动,而海上泼水重点,又在于“海上抓鸭”。同时,将有6支龙舟队伍举行龙舟比赛和进行“王爷船”巡海仪式。
(三)配套活动:第十一届蚶江海上泼水节摄影比赛、“海丝杯”全国灯谜邀请赛、石狮市第十九届(蚶江)侨乡谜会、“海丝情”国际南音大会唱、闽台美食展和项目奠基、竣工仪式。
2.水中捉鸭壮雄魂
△第五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精彩瞬间(赖进财摄)
水上捉鸭是安海端午节的保留项目,这一汇集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民俗活动,列入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传,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安海港操练水师,让兵丁走过横架水面的桅杆捉鸭,训练出搏风冲浪的滚蛟龙。这是勇敢者的游戏,本届水上捉鸭体育竞技比赛,还邀请型厝“龙韵”笼吹,奏乐击鼓,旨在为晋江申报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助力。海峡两岸体育爱好者与外国友人参赛,并评选十佳“水上捉鸭王”予以奖励。
时间:5月30日14:00-16:00
地点: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景区演艺岛
3.嗦啰嗹
每年的五月初五,泉州民间的“嗦啰嗹”民俗都很出彩。“嗦啰嗹”也称“采莲”,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称“嗦啰嗹”乃古越族人的遗风,歌唱中的“嗦啰嗹”就是古越族人辟邪去灾的咒语。五月初五一大早开始,先往本铺境人家采“头莲”、“二莲”和“三莲“,之后便沿街沿巷,挨家挨户一路采过。
活动:(一)5月29日15:50-16:40《海丝风两岸情》文艺演出,将会有《请到安海嗦啰嗹》表演。地点:晋江安海温德姆酒店二楼。
(二)5月30日9:00-10:30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展示。地点:安平桥景区广场。
4.泉州煎堆
闽南一带每年的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煎堆也是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吃食。民谣“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俗的生动反映。煎堆,是用麦粉或米粉、地瓜粉以及其他配料调成糊状,下油锅煎成一片一片的圆形软饼。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漳州·旌扬将领开化之功特色:诏安走“贡王”庆端午
1.走“贡王”,全国独一份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端午节走“贡王”的民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
2.敬祖先·拜神明
在漳州,人们把端午节视为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民间有裹粽、卤面、备菜肴敬祖先、拜神明的习俗,同时还有是年丧家不蒸粿做粽及向丧家赠粽的风俗。
3.卤面
漳州的卤面,据说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卤面毫无疑问是所有小吃中的老大哥,原因除了卤面的群众基础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漳州独有的风俗和卤面文化。
龙岩·端午驱邪祈平安特色:“四脚狗”祈平安
1.挂“四脚狗”祈平安
龙岩人过端午节,大人要给小孩做“四脚狗”。所谓“四脚狗”其实就是布老虎,母亲要给儿女做“四脚狗”,布偶内装朱砂、雄黄、香药等香料,清香四溢,挂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发财。
2.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3.苎叶粄
客家人在春夏之交采取鲜嫩苎叶,煮烂捣碎,掺入糯米粉制成饼状;也有制成饺子状,里面用瓜、豆、笋或肉等作馅,蒸制而成的一种纯天然绿色小食。
莆田·端午“五日节”特色:端午过节有歌谣
1.仙游:献纸于虎啸潭
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2.城厢区:烧王船
图
福建画报端午节,莆田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也用龙舟办活动,但不是赛龙舟,而是送龙舟,将手工白报纸裱糊龙舟火化,以祈求平安。据了解,送闽台送王船习俗,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9年4月25日,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3.荔城区:东华桥花灯
莆田的元宵节堪称全国时间最长的元宵节,此外,莆田的端午节也很长。在莆田黄石镇每逢闰年端午都要举行延续五天的莆仙端午节庆祝活动。
黄石东华人都要东华桥搭起桥亭,敬神明求平安、祈丰年歌盛世,已成为莆田乡村欢庆端午节最隆重、最独特、最精彩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4.端午过足五天
端午节在莆仙是一个大节。莆仙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莆仙水特产‘小麦螺’),初四艾(艾草),初五扒(‘扒’即划,划龙舟)一日,初六嘴觖觖(莆仙方音,觖即张着嘴巴,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的了)”,端午过足五天,所以又称“五日节”。
5.吃午时蛋
图
福建画报在莆田端午这天要煮蛋、吃蛋。将“午时草”与鸡蛋一起煮,味道芳香。人们以煮蛋的汤水洗澡,浴后换上夏令新装,每人再吃上两个鸡蛋,以图吉利。
6.念口诀过节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这俗语概括了莆田赛龙舟之外的端午节所有习俗。
“初一糕”是指五月初一,田民间做米糕。“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制作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为四角粽。“初三螺”是指初三时,民间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初四艾”指初四这天,家家户户在门上插艾叶、菖蒲避邪也有插艾会使人清醒的意思。“初五蛋”指初五这天要煮蛋、吃蛋。
南平·因地制宜的竞赛特色:不赛龙舟赛竹筏
1.武夷山:赛竹筏
在武夷山,端午龙舟赛不以龙舟为赛具,独以泛游九曲溪上载客竹筏争流竞技,比起龙舟,竹筏显得古朴简陋,可它是武夷山千百年来传承水上文化的标志物,不是一般的龙舟可替代。
2.做凤凰蛋
武夷山乡村端午节还有做凤凰蛋的习俗,这倒和纪念屈原没啥关系。凤凰蛋比鸡蛋小,黑褐色,其貌不扬,却是当地农家必备常用土药,对头疼脑热、儿童积食等寻常病有一定效果。凤凰蛋的制作时间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其做法是采集二三十种草药风干后混合捣烂,捏成蛋形后再风干,而采集草药的时间集中在农历三月初一或三月十五。
3.邵武:“窦娘”
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4.建阳:晒药囊
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各家皆于此日作酱。
5.建瓯:送瘟神
在建瓯民间认为五月多瘟役,因此旧时每年都要在端午节的傍晚举行隆重的“送瘟神”活动,祈望驱邪消灾。这是全城人共同参加的大型活动,“舟歌”(“舟歌”,是建瓯端午之日表演的传统节目之一。)队位列其中。领唱、帮唱、伴唱者多达几十人,肩扛船桨,高声歌唱。随着队伍的行进,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沿途送进每家每户……
三明·端午的特色民俗特色:挂葛藤保平安
1.龙船歌
三明人过端午节最值得称道的是,“龙船歌”。三明龙船歌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三国,又从三国唱到家乡山水,三明老人小孩都会唱上几段。
2.泰宁:家家户户吃田螺
泰宁地区举办的捉田螺活动
在闽北高寒山区,过了端午,天气才真正转暖。这个时候,是泰宁水田里田螺生长的黄金时机。端午节时,泰宁人家桌上必会上一道田螺,这道菜也是泰宁特色菜。尤其是田螺煮黄瓜,尤俱特色,风味无穷。
3.挂葛藤保平安
据宁化石壁张氏谱载:五代黄巢起义,过路南田坳,见一妇人手牵小儿,身背大儿,不解,问之方知,大儿乃侄,父母双亡,小的系亲生,故如是。黄巢听后深受感动,随手抓来一把葛藤交与妇人,言将此挂于门前,可保平安。妇人回村将此话告知乡人,各家门前均挂起葛藤,果然乡里平安,于是,此风便传了下了来,该地亦称为“葛藤村”。
宁德·“送节”、“记节”特色:送礼送平安
1.送礼
在宁德过端午节,新嫁女的娘家于节前要给女儿送肚兜、巾、扇、香袋等物,由新媳妇分赠家中老小,连续三年,俗称“送节”。女婿则要给岳父母送“节鱼”,一般为黄花鱼,越大礼越重,意为“黄金有余”。左邻右舍的小孩,在端午节这天会簇拥到新娶亲人家,由新媳妇将五色索系到手腕上,俗称“记节”。午时,大人喝过雄黄酒,点孩童之额。
周宁“绞假”
女儿出嫁的第一个端午节,女方父母要送两斤猪肉、至少二十个粽子,还要备青绦、红头绳、避邪丹等礼物。全村男女在端午节这天上午去新媳妇家“绞假”,青年人去用青绦,儿童则用红头绳缠住手脚,意为将来会心灵手巧,会攀高,会“高升”。
女婿给丈人送黄鱼
在宁德地区端午节前女婿照例要给岳父母送黄鱼,俗称“送鱼”。娘家要给外甥、外甥女送节饼、夏天衣物,俗称“送节”。端午节这天,左邻右舍的小孩簇拥到新娶亲人家家里,由新媳妇将五色彩线系到手腕上,俗称“记节”。
2.霞浦:妈祖走水·龙舟竞渡
端午霞浦有别具风格的“妈祖走水·龙舟竞渡”活动。松山村地处沿海,当地的群众信仰妈祖已有多年历史,端午当天,民众将黄、红、白、黑、青5条龙舟的龙首和龙尾在鼓乐和鞭炮的伴随下,一一抬到天后行宫进行清洗、朝拜、祀祭,并在龙头系上红绸带,插上妈祖令旗,然后重新安到龙舟上。
3.寿宁:五月初四过端午节
寿宁,至今仍保存着在五月初四过端午节的习俗。纪念为寿宁建县立下功勋的刘良、李球、刘斌等13人的“义勇大夫”,明朝起,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提前过端午的习俗在寿宁流传至今,相沿年不变。
4.菅粽,不一样的端午味道
畲家人在包菅粽
宁德上金贝畲家寨,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畲族风情浓郁,有良好的植被景观和自然田园风光,保留着悠久的畲族古文化、古民居、古民俗和古文物,并在天象、地文等景观上具有一定特色。尤以村内神秘莫测的明建文帝陵而吸引众多游人,被评为宁德十大最美乡村之一。还可以到这里尝尝这里独有的菅粽。
将精选优质糯米倒入黄碱水里浸泡若干小时,糯米放叶槽中,成为一条玉米棒子状的菅叶粽。每逢端午节,畲族人将菅粽供敬祭祖宗外,还用以馈赠亲友。
不知道这些福建民俗,粽子节怎么能尽兴呢~
图文资料:来源于新浪福建、清新福建、福建画报等
食尚大玩家丨旅游美食生活
给你一个有趣的世界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xs/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