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幼高专三链有机融合共铸幼师成长
闽南网3月22日讯“面对此次突发疫情,颜晓燕教授的团队第一时间开启线上教学,与我们共同研讨幼儿居家活动课程,引导家长科学育儿,为孩子筑起了一道疫情防火墙。”晋江市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幼儿园教师说道。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明确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近年来,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致力于解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短板弱项,在与晋江灵幼教育集团等联合办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幼教行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三链”有机融合,共铸“幼师成长”摇篮。
构建“三链”融合、校园“双元”共育卓越幼师新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是优化幼教人才培养的务实举措,也是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创新之举。学校、幼儿园双方主动联系,明确各自使命、调研各自需求,从园所发展角度而言,要成就名园最主要的是成长一批卓越的幼教名师;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角度来看,衡量一个专科层次专业是否是高水平专业的核心标准是能否培养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优秀幼儿教师。这意味着园所发展的人才需求与幼师学校人才培养高度一致。为此,双方开展深度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努力实现幼教行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三链”有机融合,共同构建“校园‘双元’共育卓越幼师新模式”。
泉州幼高专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陈景明介绍说:“基于专业建设、园所发展,学校把‘卓越幼师成长’分为四个阶段:职前3年育新人、职后5年育新师、职后10年育骨干、10年之后育名师。校园‘双元’共育卓越幼师的实施路径是‘四共建·四共同·四共研·四共构’。”
“四共建”与“四共同”即“共建核心课程、共建特色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团队”“共同分享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评价学生、共同促进就业”,主要针对第一、二阶段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卓越潜质的幼儿教师。
“四共研”与“四共构”即“共研幼儿发展、共研教学活动、共研课程建设、共研幼教课题”“共构幼教理念、共构教学主张、共构核心能力、共构幼教愿景”,主要针对第三、四阶段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卓越幼儿教师,以及专家型双师素质高校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产教融合唯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所能”和“所需”对接,形成一个双向转化深度融合的体系,才可以实现专业与行业、教学与实践、育人与就业的精准对接。
“双师协同”立体化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
在产教融合、校园“双元”共育卓越幼师的整体规划下,泉州幼高专与灵水中心幼儿园组建了“校—园”互通的教学团队,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每年安排5名教师定期前往幼儿园开展业务培训、教科研活动;幼儿园每年有4-6名中高级职称教师全程参与校内艺术、教育与综合技能实训与考核,幼儿园5年以上教龄教师全方位承担学生校外实践学习活动指导工作。
“园所和高校教师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理念协同设计‘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共分三段推进:第一阶段包括校内基础教育与艺术技能实训与考核、校外入学即入教式园所见习、观摩式课程见习,第二阶段包括校内应用教育与艺术技能实训与考核、校外观摩式课程见习、参与式项目实习,第三阶段包括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考核、毕业作品设计与考核、校外融入式教育实习、浸入式毕业实习,围绕专业发展的体验与调研式暑期社会实践全程贯穿,‘职业能力训练’与‘岗位适应实践’交替并进。”泉州幼高专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桂莲介绍道。
泉州幼高专通过“四个协同”使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活动得以贯通,即协同研制教育、艺术与综合技能实训大纲与“参与式项目实习、融入式教育实习、浸入式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协同研制暑期实践活动方案、专业核心课程见习活动方案;协同开发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学习资源,协同制定立体化考核标准,协同组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教学。呈现“岗训精准对接”“层层递进式设计”“立体化协同实施”等特点。
在泉州幼高专的引领、指导和帮助下,晋江市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幼儿园高质提升、不断沉淀、稳步发展。“在高校教师协同引领下,学园秉承‘培灵动之能,育水韵之美’的办园理念,以幼儿为本,致力于培养‘健康、自信、乐学、和美’的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园先后荣获晋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示范性绿色校园、福建省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等荣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母校毕业到服务一方热土,仍然能在母校的关怀与帮助下成长,我深感幸运,也一直心怀感恩。”该园园长柯丽容说。
共建“3+5贯通制”育人活动体系,双元共育“四有”新幼师
为培养“四有”新幼师,泉州幼高专与灵水中心幼儿园共同研制了“3+5贯通制”育人活动体系,将职前三年培养与职后五年成长活动有机衔接,一体化、递进式设计,循序渐进引导入教新生成长为厚基强能的幼儿园教师。学校量身定做一系列主题专项活动,以“培英第二课堂”活动、“培英讲坛·优秀校友话成长”活动等坚持两代师表一起抓,层层递进服务于“职前+职后”幼师一体化成长。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做到观察幼儿有方法、分析幼儿有见解、班级课程有特色、活动组织有策略、融合教育有部署、班级管理有思路、家园共育有路径、综合育人有成效。
泉州幼高专校长庄一民介绍,“3+5贯通制”育人活动体系精准对接卓越幼师职业素养发展,将师德养成与职业能力发展有机融合,将职前专业学习与职后专业成长有机衔接,学校教师与园所名师共同组织实施体系化培育活动。在校生、幼儿园新教师通过持续八年的培养,在幼教岗位上,展现出众的风采。
名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产学研”,培育幼教骨干与名师
为了有效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园所办学质量,学校专家型教师与幼儿园骨干教师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了五个名师工作室。主攻幼儿课程设计、儿童科学理论教育研究、幼儿园文化环境创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研究、幼儿园足球特色课程建设等五个领域。
在实际工作中,五个名师室既相对独立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又密切合作针对幼儿教育新领域、幼儿园教育实践新问题进行联合创新。以“专业名师”育“幼教名师”,在名师工作室长达10多年的运行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商共研幼儿发展与需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与游戏化、专项创新课题,学校教师引领幼儿园教师共同建构新的幼教理念、新的教学主张、新的幼教职能。
“园校合作带动了高校教师深入幼儿园,为理论找到实践平台,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深入研究,从而改进教学、完善理论。”该校许琼华名师深有感触。
“作为学前教育学院的一名专业课教师,一名中共党员,我非常荣幸能参与联办园灵水中心幼儿园的指导工作。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老师们明确设计与组织各类音乐活动的要点,同时我也收获颇丰。听课、评课,让我积累了大量优秀的音乐活动教学案例,为自己专业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发现一线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我今后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思路。”青年骨干教师林洁怡说。
泉州幼高专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学校“”党建机制,在通过双元共育“四有”新幼师,促进产教融合显成效。
泉州幼高专党委书记苏白茹介绍:“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师生代表福建省、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比赛获各类奖项超42项,参加‘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2项,毕业生以专业技能过硬、整体素质高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校园共同培育幼教骨干与名师,让泉州幼高专毕业的校友都成为‘四有’好老师,遍布闽西南、遍布全国各地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幼宣)
来源:闽南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