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阶与泉州卫生志
范金阶(~年),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前埔村人。其故居坐落在山野茂林修竹,垅田交错,流水潺潺的一个叫垅头的地方。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的民居,白壁灰瓦,飞檐翘角,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其百年故居保存之完整在当地实属罕见。在该故居往前走不远处便是南峰,闻名遐迩的郑樵书堂(又称南峰书堂)便坐落在山坳之中。郑樵青少年时曾与从兄郑厚在此同学共勉,坐面论道,历时六年之久(一说十六年),从此学业日新月异,留下一段佳话。厝的后山便是山峰险峻的越王台,其层层垒台,因西汉闽地东越王余善在此据险筑台而得名。
据《莆田广业里范氏族谱》记载,范金阶为范仲淹第36世孙。其父母生下六男两女,他排行最末。小时他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倍受家人疼爱。在他少儿时代,正值抗日战争,而后又是国共内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范家贫农家庭,青黄不接,时有断炊,经济拮据,乃为常态。但为逃避壮丁,保其性命,父母亲还是狠下决心送去读书,因为当时规定,读书可免壮丁。他先上私塾,后入学堂。其父病逝后,经济陷入困境,由兄长继续抚养,尤其是三兄金应资助最多,关怀备至,加上族亲的支持,他得以继续读书。在民国36年,他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莆一中。年考上福建省福州财经学校。毕业后,长期在卫生系统工作,先后任晋江地区卫生局防病办副主任、“文革”下放永春时任湖洋中心卫生院院长、晋江地区计生办副主任、泉州市卫生局局长与书记等职。
年退休后,先后担任泉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市直卫生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泉州市卫生志》主编、《健康与道德》副主编、《泉州市百科全书》编辑等职。
他一生立三等功一次,受到国家计生委、省、市政府通报表彰十次。
拨云寻意书堂,倚树听云漈水。范金阶生在南宋史学家郑樵的故里,郑樵书堂又近在咫尺,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其修史治学精神的影响。他特别对郑樵“困穷之极,而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专心致志编撰《通志》,献身学术的精神,深受感动。正是来自故乡这位伟人的感召与启迪,使他知晓盛世修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利国利民。同时,他亦深知,泉州自唐宋以来,素有“东方第一大港”、“海滨邹鲁”之雅颂,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即在于此,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使之成为名闻遐迩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医药历史,涌现出一大批名医名药。古老的民俗医风和传统医药以及现代的医药卫生无不闪烁着熠熠光彩,泉州没有理由不写出《泉州市卫生志》。但是,这些曾经的历史,如同遗散四处的珍珠,要把它找出来、窜起来,掸去历史的灰尘,让它重新闪耀光芒,谈何容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年他被任命为晋江地区卫生局局长,而后泉州市成立,他又担任泉州市卫生局局长。正是在他任内,便着手《泉州市卫生志》的编纂筹备工作,并于年孟秋成立了《泉州市卫生志》编纂委员会。该志编纂。
历时12载,他任过该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即使在他退休后,自始至终都是泉州市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的实际领导者、推动者。作为主编,他在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准绳,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变革,积淀与延续中取裁史料,把握方向,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求实存真;他能提纲挈领,提要钩玄,集思广益,从善从流;他团结编缉,待人以诚,群策群力,和衷共济;他从遴选编辑、办公场所、争取资金、提供车辆等各方面,均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泉州市卫生志》的编纂工作,范金阶亦经人事更迭,职务变动,乃至退休,但他对编志工作从未懈怠,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十多年如一日,不改其志。他经常出面联系有关部门,寻找档案资料,拜访专家学者,事必躬亲,尽心竭力。为请已经离退休的老同志参加修志,他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在他的感召下,许多离退休的老同志重新“出山”,参与编史修志。他先后遴选14位人员(包括几位专家和离退休)专(兼)职从事撰写编纂工作,整部志书的编撰历经一纪,其中途还有数位离退休老同志因病退出或因病逝世,其中酸甜苦辣,当然只有作者自知。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在这12年间,他夙兴夜寐,心无旁骛,上下求索;愽采众长,句斟字酌,几易其稿,终于传世。该书无疑是他晚年心血的结晶。当我采访曾任过该书编志办副主任的翁演章老先生(涵江新县镇?溪村人)时,他回忆起这一段编志的历史,激动地说:“‘老范’做事认真,不耻下问,求真求善,光查泉州的医学著作宋代至清代就有9部,民国时期有6部,解放后包括内部资料有数百部,相关资料更是数不胜数,堆积如山,这些都是他亲自出面联系,他做了大量我们无法替代的工作,无他难于成书啊!他的确劳苦功高。”
铁肩担道义,恒心著志书。年1月,正是进入新世纪的元月,由泉州市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范金阶主编的《泉州市卫生志》这部体大思精的巨著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13篇72万字,是泉州市有史以来第一部记述医疗卫生事业的专业志,上溯唐宋,下至年,贯通古今,跨越千年。全志以《大事记》为经,以各篇章为纬,记、志、图、表、录等体裁,一应俱全。该志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开章启目,秉笔直书,现历史之足迹,记科技之创新,彰先贤之功德,颂今世之伟业,存史资政,系统地记述泉州市卫生事业的历史而独立传世,填补了泉州市行业志的一项空白。该书一经问世,好评如潮。
鉴于他在修志方面的突出贡献,年,他被泉州市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地方修志先进工作者。另外,他作为《健康与道德》副主编、《泉州市百科全书》编辑,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为泉州市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在退休晚年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奉献余热,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至今日,谈及该志书,说起范金阶,我们所到之处,皆是对他的一片颂扬之声。
游子不忘故乡情。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历史上有一段时间隶属于晋江地区,其中有许多莆田部分的医药卫生史料存在泉州,他特别交代泉州方面妥为保管,等莆田同行需要之时,提供方便,全力支持。同时,他是《莆田广业里范氏族谱》的顾问编辑,因在此期间他正忙着主编《泉州市卫生志》,无法分身。但他还是多次返回故里,组织宣传发动,开展宗亲联谊活动,为该书的编纂悉心指导、精心策划、审阅稿本、出版捐资、并为之作序,为族谱的出版尽了最大努力,得到涵江广业里范氏宗亲的广泛好评。
来源:莆田文化网
*1.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转载请注明出处:泉州医声
3.投稿邮箱
qq.白癜风有那些症状白癜风初期好治疗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