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是一座充满非遗文化和人文魅力的历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早在唐朝时期它就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成为“光明之城”,这里的文化悠久而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和在地文化、海丝文化的创新融合在这里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芒,可以说“泉州处处皆文脉”。

目前,泉州拥有4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国家“非遗”项目、89项省级“非遗”项目、项市级“非遗”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这也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三个类别都有入选项目的唯一国家。

在泉州博物馆里,可以欣赏到各类“非遗”珍宝。木偶头、瓷雕、木雕、花灯、刻纸、彩扎、竹编、漆篮、纸织画、金苍绣……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很多都已是孤品。

泉州的4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泉州主申报的泉州南音、联合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两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主申报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主申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泉州南音舞台表演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被称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年被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洛阳古镇上的孩子们在表演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洛阳古街张氏大夫第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帆船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水密隔舱结构,增强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宋以后,水密隔舱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的造船界所普遍采用,至今此项技术发明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泉州沿海地区尚保留有这种传统的水密隔舱造船技术,对人类航海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年12月,以泉州市木偶剧团为主体、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和漳州市木偶剧团捆绑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木偶戏也迎来了加大力度推广和传播的好时机。据悉泉州市木偶剧团公益性演出已成常态,一年演出场次超过场,天天有好戏。

此外,泉州还拥有34项国家“非遗”项目: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德化瓷烧制技艺、泉州提线木偶、惠安石雕、木偶头雕刻、永春纸织画、高甲戏、打城戏、梨园戏、清水祖师信俗、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泉州闹元宵习俗、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南安英都拔拔灯、惠安女服饰、蟳埔女习俗、灵源万应茶、安溪竹藤编、泉州花灯、五祖拳、陈三五娘传说……,这是一座充满文化和人文魅力的城市。

泉州北管演出泉州德化瓷烧制技艺泉州惠安石雕木偶头雕刻永春纸织画泉州高甲戏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惠安女服饰安溪竹藤编

泉州元宵节花灯

泉州的除夕,除了看花灯,各地区元宵节的活动还有很多形式,有泉港樟脚板凳龙灯巡游、泉港樟脚板凳龙灯巡游、南安英都拔拔灯、永春达埔炸佛、东平跳火佛,还有洛阳古镇海神巡境活动,都是多姿多彩,别具特色。

海神巡境始于南宋时期,是洛阳镇每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清晨四五点,海神便由八人抬着,神像身后各式民俗队伍随行,到洛阳街的东西南北四境各插上竹签,俗称“镇境”;晚上六点半,巡境队伍从昭惠庙出发,开始洛阳三村的巡境活动,所经之处家家户户点“火盆”(篝火)、放鞭炮,以示驱邪祈福之意。活动期间还有舞龙、跳火盆等,海神巡境时要跳过家家户户门前的篝火,壮汉抬着海神腾空而起,直闯“火焰山”,场面让人叹为观止。

元宵节热闹的洛阳桥

洛阳桥是洛阳古镇的标志,更是泉州的城市名片之一,这座与赵州桥齐名的千年古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闽南丰富多元的文化古迹代表。

据悉,全市各地已陆续建成了一批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馆,成为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感受泉州非遗魅力的重要平台。“地下看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太多说不尽、诉不完的故事、文化和民间习俗,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泉州逛逛。

图文来源于网络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建非遗图鉴,你知道多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之路

●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可拉动千亿级市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7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