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将有ldquo地方立法权rd
在日前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中国授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规范授权立法、明确税收法定原则,并对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边界划定等,这是中国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
对泉州人来说,这次《立法法》的修改意义非常重大——泉州很快将成为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在我省,原来拥有这项权力的只有福州和厦门。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士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泉州市目前已展开前期调研,为享有立法权后的立法工作做准备。
泉州拥有地方立法权后,会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及普通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泉州本地设立的第一部地方法规,将会在哪个领域?连日来早报记者采访多名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律师及普通市民,请他们谈谈对这一利好的期许和建议。同时,由于地方立法权限仅限定在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几类事项,泉州市相关部门也对此发表看法。
□早报记者赵鹏云林福龙李心雨实习生林淑娟\文潘登庄丽祥胡彦明\图
回顾泉州争取地方立法权的艰辛历程,不得不提一位身份特殊、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连任三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就泉州争取地方立法权的历程,以及泉州获得立法权后对政治、经济等领域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今后泉州在开展立法工作时的建议等,昨日戴仲川接受早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历程10多年奔波为泉州争取立法权
戴仲川今年已是第13次参加全国两会。从年他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领衔提出“泉州申请较大的市”,到年提出修改《立法法》的建议,十几个年头一路走来,支撑着他的就是“泉州什么时候能拥有地方立法权”这一信念。
聊起泉州争取立法权的历程,戴仲川感慨良多。年他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发达的泉州,地方性法规的缺位问题比较突出。”他称,年立法法颁布前后,除直辖市外,全国拥有立法权的只有三类城市:省会、经济特区和较大的市。因此,从年开始,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戴仲川都会提交相关建议,“向国务院申请批准泉州为较大的市,赋予泉州地方立法权。”
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间转到年左右,事情突然出现大波折——“较大的市”审批全面冻结,“申请较大的市这个路行不通,泉州与地方立法权擦肩而过,很是可惜!”
在这种情况下,戴仲川又萌生了建议修改《立法法》的念头。经过周密调研,精心收集,年全国两会上,针对《立法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他领衔提交一份议案,建议对《立法法》进行修正。之后该议案经全国人大主席团审议,被列为大会正式议案交专门委员会办理,在修改立法法时予以吸收。年,戴仲川再次提交相关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立法法修正案提交大会审议并高票通过。”戴仲川兴奋地说,泉州终于盼来了地方立法权。
影响
因地制宜制定法规
助推泉州改革发展
按照新修订的《立法法》,包括泉州在内的全国所有设区市将获得地方立法权。戴仲川说,泉州具体何时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还要经过一定的程序,“除了福州和厦门,我省哪个设区市先享有立法权,由省人大常委会确定,再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不过戴仲川也表示,无论是从人口数量、经济总量还是立法需求,泉州都有条件成为省内第一批有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
戴仲川说,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因此,从国家层面制定的一些法律,总体上比较“原则”。泉州作为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地方特色非常明显,因此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大的法律框架下,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从而助推泉州的改革、发展。
“地方法规不能与上位法抵触,只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戴仲川说,如果上位法对某一事项没有规定的,泉州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规,从而推动本地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此外,一旦有了相应的地方法规,除了助推改革发展,还能进一步推动地方依法行政,让政府做每一项事时“依法有据”。
观点
法规代替红头文件
更精细也更人性化
取得地方立法权之前,泉州在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有不少红头文件。相比之下,这些红头文件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在遇到具体事项进入法院审判环节时,司法机关也不能依据文件来办案。戴仲川说,一旦有了地方法规,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对一个城市的管理和保护来说,地方性法规比红头文件效力更高。
戴仲川说,每一部法律的制定,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某个事项通过广征民意、反复探讨和调研,最后制定出严谨的地方法规,代替原有的红头文件,可避免制定的法律不够严谨、公正。
“比如城市建设和管理比较粗放,通过立法,可以让建设或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戴仲川说,泉州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立法进行保护,如今是非常有必要。“只有高质量行使地方立法权,才能对泉州的改革开放、城市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戴仲川说。
建议
制定地方性法规前
泉州要做充分准备
“从目前来看,泉州的立法能力和立法需求并不匹配。立法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但需要立法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加强具体负责机构建设,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戴仲川说,泉州在制定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前,一定要做足这三个方面的充分准备。首先,应在全国人大、省人大的指导下,对相关立法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也要适当增加立法专业人才,尤其是法律方面的人才,并加强相应的工作机构的力量。
“立法是一项很严肃的事。”戴仲川建议,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整合高校及一些法律团体的力量,为起草地方法规的草案做准备,同时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
戴仲川说,泉州取得地方立法权,其实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每一位市民都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