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历史话说公元711年以前的泉州不

今人居住的泉州,公元年以前不叫“泉州”。为了有所区别,这里姑且将公元年以前的泉州称为“古泉州”。

大家知道,古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沿海,“西北戴云山脉绵亘,中部丘陵平原交错,晋江横贯其中,东南海岸曲折,水深多湾,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因此,远在新石器时代(约年前),古泉州的闽越族人,就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到这里开发生息。

那个时候,鲤城地面是个荒岛。所以,我们的先民只能散处山林河畔海滨,过着“从渔猎到种植的农耕定居生活”。他们善造舟楫,涉江泛海,“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驾驭独木舟,视舟楫如车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他们用原始手工纺织制陶,具有一定水平,织物有葛(草本植物,可织葛布),陶器坚硬美观。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泉州市郊(南安丰州狮子山)、永春九兜山以及晋江、南安等地,发现数十处闽越族的遗址,有石制的斧、锛、刀、镰和各种陶制的坠、纺轮等生产工具,以及印纹的陶钵、罐、壶、瓮等生活用具。

古泉州远离中原,地处偏远闭塞,长期集群而居,直至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后,古泉州才隶属闽中郡(郡治在福州)。秦末闽越族首领无诸参加反秦起义,帮刘邦灭楚,受西汉封为闽越国,闽中郡即改为闽越国,古泉州属之。闽越国后又改为会稽郡(郡治为今浙江绍兴),古泉州则改属会稽郡。于是,古泉州与中原联系日渐密切起来。

然而,不论是属“闽中郡”、“闽越国”,还是属“会稽郡”,只能说明那时候的古泉州,还没有属于自己直接管辖的行政机构。到了三国东吴,鉴于晋江流域经济发展、政治地位日益重要,才于永安三年(公元年)建立东安县,县治设在今南安丰州,辖今泉州市(除德化县外)、莆田市和漳州部分县、区。西晋时,又把东安县改为晋安县。隋朝时则改为南安县。唐朝时在今南安丰州镇设置丰州,辖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由于晋人衣冠南渡,至此中原文化纷纷涌入古泉州,和闽越文化融为一体。不久,唐又以丰州故地设武荣州。于是古泉州才成为“州”一级的府衙。公元年,因经济发展需求,武荣州州治迁至今鲤城区的威远楼地面。

随着历史变革的脚步,公元年,隋朝时原来的泉州(今福州)改为闽州,而原来的武荣州,则改为今天的泉州。不过,公元年的泉州城区并不大:东到公界巷(今泉州军分区),西至原西菜市场“肃清门”,南通中山街承天巷,北达中山公园“泉山门”。

(来源:泉州网)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博
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47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