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谜一样的泉州

从厦门开车到泉州很近,只有区区90公里,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相当于北京人上班路上花的时间。在进入泉州主城区的路上,一片片正在赶工的楼盘不时与我们擦肩而过,城区里以现代的楼房为主,熙熙攘攘的车流与沿海许多城市没什么两样,这一切让满怀期望一来就发现点什么的我们有些失望。

  

老城里的别墅区

  我们住宿的地方在鲤城区的华侨新村,这一片原本是归侨聚居的地方,现在被改建成了一个民宿和咖啡馆为主的休闲艺术区,这片新兴的街区本身就很有意思,而且距离泉州老街也很近。今天,我就是住的阿飞和经营着馆驿七号旅馆。更早的时候,阿飞曾在老街开设了泉州第一家青年旅馆,馆舍用的是以前的老宅子。

  

  

  如今旅馆换成了华侨新村的“洋楼”,但名字依然沿用了原来的“馆驿”二字。也许是曾经做过电视台记者的缘故,阿飞的言语中充满了感情。他眼中的泉州十分独特,就像古人所说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一座“大隐隐于市”的城市。泉州的经济总量10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省榜首,如今,在城市拆迁甚嚣尘上的中国,泉州却拥有大片被保留下来的老城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出门三尺有神明

  凭借着阿飞提供的手绘地图和介绍,我在傍晚时分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距离华侨新村不远的老城古巷中。鲤城区的中山南路,保存有当地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在这条街上有许多美丽的小巷子,如“花巷”“玉犀巷”“奎霞巷”等。行走在一条条陈旧但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小巷子中,时光仿佛倒回了上世纪80年代,一切是那样的宁静、缓慢、悠闲。在泉州老城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感受最深的就是每隔一段路或每拐一个弯后,总能看到一间祠堂或是一座供奉着某位神明的庙宇出现。

  

  虽然来之前,我对此早已有耳闻,但还是会被如此高密度出现的祠堂、庙宇所震撼。在这个高速发展、“跑步向钱”的经济型社会,居然还会有这么多人坚持着传统和信仰不变,真是令人惊讶!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泉州城里仅民间建立的庙宇就达余间,供奉的神明接近位,如此巨大的数量和神明种类,在整个中国都实属罕见。老辈人常常会说,做人做事需讲究天地良心,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在泉州,这句话有了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表现形式——出门三尺有神明。

  

古寺,古塔,泉州人

  位于老城西街和新华路交界处的开元寺始建于唐武后垂拱二年(年),至今已逾年历史。这座古老的佛寺对于泉州人的意义非同一般,你在这座城市每多待一分钟,都会对此有更深刻的感受。从卖早点的小贩到小商店的老板,当得知你是初到此地的游客时,第一句话都会问:“开元寺去了没有?那个地方一定得去呀!”

 

  第二天一早,我便步行前往开元寺,一是华侨新村距离开元寺很近,二是步行可以更好地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千年古刹不收门票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商品经济理念无孔不入的今天,别说像开元寺这样著名的正牌历史景点,就是一些新开发的冒牌景点,地方政府也会挖空心思卖高门票,这一点上足见泉州人的厚道。

  

  开元寺的标志是位于寺院东西两侧的双塔,分别是位于西侧的仁寿塔和位于东侧的镇国塔。东塔初建于唐咸通六年(年),开始为木塔,多次损毁又多次重建,现在能看到的石塔建于南宋嘉熙二年(年),前后历经10年方建成。镇国塔高48.27米,据说重达一万多吨,真不知道它是怎么历经多年的时光一直挺立到现在的,想想就让人唏嘘不已。一侧的仁寿塔建立时间甚至早于镇国塔10年,除了塔身略矮于东塔(45.06米),规模上二者类似。不过二塔浮雕却不一样,观看两座塔上惟妙惟肖的浮雕几乎花去我在开元寺的所有时间。

  

  

  从开元寺出来,我在西街口买了一杯甘蔗汁解渴。榨汁的小哥是当地人,热情地向我们讲解绿色甘蔗和紫色甘蔗的区别:“紫色的更甜,但绿色的更去火。”试着喝了一口,啊!真的很甜,好喝。

  

街巷深处的传统老厝

  “厝”,在闽南语中的意思是指具体的居住地,也有家的含义。朋友推荐我一定要去位于泉州后城旅游文化街号的老厝看看,用他的话说,这座保留完好的老宅院是区别于南洋骑楼的另一种当地代表性建筑。

  

  在泉州的短暂时间里,我们了解到当地人内心中有两种互为矛盾的性格:一种是对朋友仗义、豪爽,即便是刚认识的人也可以一同敞开心扉,把酒言欢;但另一种则是对于不爱打招呼就私闯其领地的外来者,表现出极强的排斥和抗拒,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皆是如此。或许这刚好能解释为什么富裕的泉州人至今仍固执地保留着成片老街区:因为他们对于不经自己认同的文化与规则,具备了天生的反抗性。

  

  老厝当前的主人阿明是一位泉州当地的文物收藏家。改革开放后,头脑灵活、做事积极的泉州人迅速致富,阿明则在机缘巧合中走上了收藏文物的道路。

  

  如今的阿明从朋友手中租下了这座传统的闽南老厝,取名“集古斋”,里面存放了自己多年来从各地收集的古玩珍品。“每一处地方的修理,我都请最传统的工匠,用最传统的方法施工,保证原来的风格不被破坏。”阿明向我介绍着对老厝的修缮心得。老厝的修缮完全是阿明自掏腰包,或许在他眼里,这整间的老厝费用本身就早已是一件值得精心收藏的文玩了。

  

是南音更是乡音

  如果你只在泉州待一晚,那离开前一定得去听一听南音。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南音,又称为南曲、南管、南乐等,发源于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之一。泉州的南音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表演,而且都是免费的,而维系南音社团生存的很大一部分经费都来自于海外华侨的无偿捐赠。

  

  到达府文庙南音乐府时,台上几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孩正在倾情表演着这门古老的艺术,大门敞开着,听众可随意进入。台下的听众大多是上岁数的老年人,一位大姐穿梭着给大家倒着免费茶水。据说,南音保留了唐以前中原汉民族古老的唱法,晋、唐和两宋时期,几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将中原音乐文化带到闽南地区,并与闽南本地音乐融合后自成一格,至今依然保留着“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

  

  我静静地坐在台下欣赏着这传说中的中原古音,尽管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还是被那优美的音色所打动。当想到这就是唐宋时期的流行音乐时,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夜已深,我一个人走过五光十色的中山路返回旅馆,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泉州无疑是谜一样的城市,这里有着太多的文化等着你去感受,也有太多的秘密等着你去探索。

(来源:人在旅途-悠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长按







































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375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