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医药腐败今年以来184名医院院长
医药领域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领域,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医药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腐败问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形象和信誉。
为了坚决惩治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维护医疗卫生系统的廉洁和稳定,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会议要求,聚焦“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打击涉黑涉恶犯罪活动,构建长效机制,形成震慑效应。
在这场“雷霆反腐”的强大威慑下,医院高管主动投案自首,以求从轻或减轻处罚。据中新网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7日,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处。其中,6月以来已有10位主动投案。这些落马的院长、医院涉及全国24个省份,广东、四川、云南等地落马人员相对较多。从医院来看,医院院长、书记超过50个,有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这些落马的院长、书记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从年龄来看,多为60、70后。被查时年龄最大的是中国科学医院(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傅先明,其出生日期为年12月;最年轻的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涓中心卫生院院长陈俊超,出生于年2月,年仅37岁。从性别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占比超过80%。从职务来看,有人是已退休人员,有人是临近退休人员,有人是卸任多年的人员,有人是此前曾被处分的人员。从学术来看,有人有着耀眼的成就,有人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有人承担多项研究课题,有医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这些落马的院长、书记涉嫌的违纪违法行为也各不相同。有的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索要好处费、挪用公款、套取医保资金等;有的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承发包、医疗器械采购、药品招标等;有的违规公款消费、滥发津补贴、私车公养等;有的与黑恶势力勾结,为其提供保护伞,甚至参与涉黑涉恶犯罪活动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侵害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败坏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廉洁形象。
医药领域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中整治工作,深入查找和解决医药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才能夯实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mj/1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