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是怎样建成的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

一条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一千年。

光明之城泉州历史悠久。

而建城之初就开始形成的西街,

正是宜古宜今精妙之所在。

西街的历史,

可追溯到千年之前——

??开元寺门前的西街石板路上,牌坊耸立,行人挑担前行。这是迄今为止西街最早的照片。(摄影:佚名)

千年来

西街见证了

泉州的朝代更迭、沧海桑田

西街养育出

泉州的名臣良将、才子佳人

这里是泉州没有围墙的历史展览馆

也是源远流长的泉州传统文化汇集地

??西街头钟楼下。这是关于钟楼最早的影像记录。(摄影:佚名)

01

公元年-年(唐代开元年间)

泉州建唐城,对城区进行规划,此时的西街逐渐“列屋成街”,东起双门前(今钟楼下),西至西门素景门(今孝感巷口),距今已有余年。

02

公元年(唐朝末年)

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时,拓展城区范围,西街因拓城延伸至今日的甘棠巷口。

03

公元年-年(五代南唐保大年间)

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对泉州城重加版筑,西城门(当时称“义成门”)移到如今的西街西端与城西环路交叉路口,西街总长得以延伸,至此西街路线基本定型。

04

年(民国年间)

拓改马路,拆卸西街马路至开元寺口,长余米,宽约10米,土面。紫云屏不动,留于路中。

05

年春

西街马路续建完毕。其后逐渐形成如今西街的模样。

06

福建省认定公布第一批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泉州西街榜上有名。

07

央视的《记住乡愁》走进西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早已融入西街的乡愁。

如今的泉州西街

东起钟楼,西抵城西路

是市区保存最完整的的古街区

??民国时期泉州西街西城门(义城门)(王赞成提供)

??年,遥望双塔(杨湘贤摄影)

??年的泉州西街片区(胡国钦摄影)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杨清江认为,西街的形成,与其地理优势是密不可分的。西街所处的位置,在古城属于高地,为避免水患,这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古城最早的街区。

在泉州闽南文化研究者洪泓看来,西街不仅串联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还是一条“活着“的民俗街。随时随意进入一古厝,依然鸡飞狗叫,养狗逗猫,儿孙绕膝,尽享天伦。

西街并非仅用来展示历史的地方,而是原生态的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街区。

??杨湘贤摄影

??一棵长在房屋上的榕树,曾是西街一景(许志荣摄于年)

在“老西街”的记忆中,这里盛行“拳头烧酒曲”,南少林武术、烧酒、南音,一代代泉州人在这里畅快地生活。

这里是历代繁盛的商业街,老字号、老手艺的店铺鳞次栉比。

传统美食汇集于此:东壁龙眼、润饼、满煎糕、面线糊、蒜蓉枝、田螺……独具闽南特色的风味令人眷恋。

??陈世哲摄影

拥有兼容并包气度的西街,各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生辉,千载文史在这里沉淀绽放,呈现出半城烟火半城仙、满街都是圣人的独特魅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街片区(摄影:林水坤)

西街既是泉州历史第一街,也是泉州人文第一街。

如今的西街,千年的历史积淀之上,有真实无修饰的市井生活,又有时尚的文创业态,秉承泉州一如既往的包容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继《巷遇》《泉州中山路》之后

泉州文旅集团、泉州网再度联合推出

《泉州西街》系列报道

让我们走进西街

一起发现其中令人痴绝的

传统之韵、兼容之美

欢迎加入粉丝群

︿

策划:许志荣

统筹:杨莹

文字:王了

编辑:杨莹林欣霖(实习)

往期链接

这个夏天,我们一起点亮西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78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