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二上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7日,年诺贝尔奖被授予法国生物化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生物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以表彰她们对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贡献。

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这两位科学家的发现非常重要——她们发现了基因技术中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使用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非常精确地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这些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在催生新的癌症疗法,并有可能使治愈遗传性疾病梦想成真。

在卷帙浩繁的科学史上,有不少科学发现是“无心插柳”,发现这些遗传剪刀工具也是意外之喜。沙尔庞捷在对化脓性链球菌——一种对人类造成最大伤害的细菌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分子tracrRNA,她的研究表明tracrRNA是细菌古老的免疫系统CRISPR-Cas的一部分,该系统通过切割DNA来解除病毒的武装。

年,沙尔庞捷发表了这一研究。同年,她开始与拥有丰富RNA知识的资深生物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携手合作,她们偶然注意到,在一种名叫Cas9的蛋白的加持下,CRISPR才能显示出它作为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强大潜力。

这两位女性科学家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试管中重建了细菌的遗传剪刀——CRISPR-Cas9,并简化了这一剪刀的分子成分,使其更易于使用。随后,她们对这一遗传剪刀进行了重新编程——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这一剪刀天生就能识别病毒中的DNA,但沙尔庞捷和杜德纳证明可以对其进行控制,使她们能“定点”对DNA进行切割,而在DNA被切割的地方,科学家们可以更容易改写生命的密码。

自从沙尔庞捷和杜德纳在年发现CRISPR-Cas9基因剪刀以来,有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使用这一基因剪刀。该工具在很多基础研究领域“大显身手”,比如,植物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借助这套工具开发出能够抵抗霉菌、病虫害和干旱的农作物。在医学领堿,研究人员正在运用该技术,探索阿尔兹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法,创新型癌症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能够治愈遗传性疾病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节选自《科技日报》年10月7日)

材料二: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用“基因剪刀”成功“剪掉”了小鼠运动神经元中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致病基因,使携带致病基因小鼠的发病时间推迟、寿命延长,为治疗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新希望。

先前研究发现,一些渐冻症具有遗传性,而大约20%的遗传性渐冻症是一种名为SODI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携带SODI基因突变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借助一种病毒向小鼠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细胞核运送可编码Cas9蛋白质的基因,该基因表达出的Cas9蛋白质可作为“分子剪刀”,“剪掉”突变的SODI基因。

实验结果显示,在携带致病基因的小鼠中,接受基因疗法小鼠的发病时间延迟了将近5周,未接受基因疗法的小鼠多活了1个月左右。

研究人员说,目前这种治疗并不能让渐冻症小鼠恢复健康,但相信随着技术不断完善,这种基因疗法将来有望用于治疗人类渐冻症,延长患者寿命。

渐冻症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患此病。该病影响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造成运动神经元死亡,令大脑无法控制肌肉运动,肌肉也会因缺乏运动而萎缩。该疾病尚无有效疗法,患者在疾病晩期会完全失去行动能力,最终可能因无法呼吸而死亡。

(节选自新华网年12月28日)

材料三:

人类基因遗传疾病未来或将得到彻底解决?

陈熹介绍,经过改造的CRISPR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和生物医药领域。

有了这样一把“大剪子”,是否意味着人类的基因遗传疾病将得到彻底解决?陈熹表示“基因剪刀”也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脱靶效应一直是阻碍其应用的关键障碍之一。在基因中,长相颇为相似的信息数量极多。因此,“基因剪刀”在对基因信息进行修饰时,很容易出现“误伤”或是“路痴”的状况,存在着小概率的“跑偏”,不小心伤及其他基因,这便是基因编辑中的“脱靶”。这个问题对于日趋精准的医学治疗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也是科学家们不懈奋斗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基因编辑所面临的伦理争端,也是科学界普遍存在争议的话题之一。“我们如果对生殖细胞进行治疗,稍微过线一点,可能将修饰基因传给后代从而扩散到人群中,也可能定点改变人的正常特性。”陈熹介绍,目前,基因编辑不可以在能发育成人的胚胎细胞上进行操作。但在未来,一些遗传病的基因编辑早期临床试验获得允许,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节选自《新华日报》年10月14日)

1.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非常精确地改变动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催生新的癌症疗法,治愈遗传性疾病。

B.沙尔庞捷的研究表明,化脓性链球菌是对人类造成最大伤害的免疫系统CRISPR-Cas的一部分,其分子tracrRNA通过切割DNA来解除病毒的武装。

C.在渐冻症的研究实验中,接受基因疗法小鼠的发病时间比健康小鼠延迟了将近5周,比未接受基因疗法的小鼠多活了1个月左右。

D.携带SODI基因突变的小鼠在治疗过程中被注入了一种基因,“分子剪刀”指的是该基因编码表达出的Cas9蛋白质,而不是该基因本身。

2.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日趋精准的医学治疗来说,基因剪刀的“脱靶效应”无疑是致命的,成为基因剪刀应用的一个关键障碍。

B.CRISPR-Cas9基因剪刀自年被发现以来,在农业和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C.鉴于当前修饰基因存在的风险,因此现在和未来基因编辑不可以在能发育成人的胚胎细胞上进行操作。

D.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渐冻症具有遗传性,但大约80%的遗传性渐冻症并不是由SODI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3.“南方科大副教授贺建奎领导的团队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该团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CRSP-Cas9”修改了婴儿的CCR5基因,号称先天性免疫艾滋病。年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构成非法行医罪。”请从材料三中概括出该团队研究得不到法律认可的理由。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布罗代尔的“世界时间”概念,我们可以说,在12世纪之前,“世界时间”的钟摆是在东方,在中国——在洛阳,在长安,在汴梁,在泉州。然而之后,这个钟摆开始悄悄地摆向了西方,摆到了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然后到西班牙,到荷兰,到英国,最后又到了北美洲。“王安石变法”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尽管当时没有一个人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造成“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不是自然性的,不是资源性的,而是制度性的,首先是政治制度,然后是经济和文化制度。

欧洲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瓦解后,就进入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9世纪爆发黑死病和大饥荒,其文明水平和经济能力与东方的中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当汴梁、临安人口超过一百万时,同时期的欧洲城市要小得多,一般只有数千人,规模最大的威尼斯、那不勒斯和巴黎等,也不过数万人口而已。不过到了11世纪,欧洲却发生了一些前所未见的社会变革。

年,宋神宗驾崩的那一年,在意大利北部出现了中世纪之后的第一个由市民选举执行官的城市——比萨城,这意味着“自由城市”的诞生。从11世纪开始,大量失地的欧洲农奴纷纷逃离封建领主所控制的城堡庄园,来到没有人身管制的城市,根据当时的欧洲法律,他们只要在城市里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自动地成为“自由民”,因而有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自治是商业自由的土壤,自由成为新生的市民阶级的合法权利,他们在这里经商,并尝试着建立自治机关,比萨城的自由选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就在比萨成为“自由城市”的两年后,年,也是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众多自由学者聚集在这里,研究古老的罗马法典和医学。到年,皇帝费德里克一世颁布法令,规定大学作为研究场所享有独立性。独立的大学体制的建立,让欧洲的知识精英与国家权力之间形成了平等钳制的关系。

发生在王安石年代的这两个事件具有分水岭般的意义。自由的城市催生自由的商业,自由的大学催生自由的思想,而自由的商业和思想又是人类文明走向现代社会的两块奠基石。

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

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解读“王安石变法”,当有新的体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删节)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变法”正处在“世界时间”钟摆到达东方的历史时刻,尽管当时没有一个人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B.自由的城市催生自由的商业,自由的大学催生自由的思想,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是观察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

C.比萨城的自由选举使得比萨城里“自由民”成为新生的市民阶级,他们拥有商业自由的合法权利,尝试建立自治机关。

D.“王安石变法”强化了政府管制能力,虽然使得同期在欧洲所出现的法权思想无法萌芽,但在社会制度上也是一种创新。

5.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布罗代根据尔的“世界时间”概念,引出对文明演进首要原因的探讨,即政治制度对文明的影响。

B.列举欧洲的“黑暗中世纪”、黑死病及大饥荒等事例,意在与下文欧洲的社会变革,“世界时间”钟摆西移形成对比。

C.文章列举费德里克一世颁布法令的实例,直接证明了自由的商业和思想是人类文明走向现代社会的两块奠基石。

D.作者分析11至12世纪东西方文明大分流的原因,是为了给未来中国现代文明走向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6.在“王安石变法”与“比萨、博洛尼亚变革”的东西方历史事件对比中,作者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思考是什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

老舍

小山的半腰里,那青青的一片,在青色当中露出一两块白墙和二三屋脊的,便是树华农场。江上的小渡口,离农场大约有半里地,小船上的渡客,即使是往相反的方向去的,也往往回转头来,望望这美丽的地方。他们若上了那斜着的坡道,就必定向农场这里指指点点,因为树上半黄的橘柑,或已经红了的苹果,总是使人注意而想夸赞几声的。

它的创办正在抗战的那一年:重庆的人口,在抗战后,一天比一天多;所以需要的东西,像青菜与其他树华农场所产生的东西,自然的也一天比一天多。

无论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只要看过这座农场,大概就不会想象到这是赔钱的事业。

然而,树华农场赔钱。

创办的时候,当然要往“里”垫钱。但是,鸡鸭、青菜、鲜花、牛羊乳,都是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可以在利润方面有些数目字的。按照行家的算盘上看,假若第二年还不十分顺利的话,至迟在第三年的开始就可以绝对地看赚了。

可是,树华农场的赔损是在创办后的第三年。

丁务源,丁主任,管理这座农场已有半年。农场赔钱就在这半年。

连场长带股东们都知道,假若他们脱口而出地说实话,他们就必定在口里说出“赔钱的原因在——”的时节,手指就确切无疑地伸出,指着丁务源!丁务源就在一旁坐着呢。但是,谁的嘴也没动,手指自然也就无从伸出。

他们,连场长带股东,谁没吃过农场的北平大填鸭,意大利种的肥母鸡,琥珀心的松花,和大得使儿童们跳起来的大鸡蛋鸭蛋?谁的盘子里没有盛过使男女客人们赞叹的山东大白菜,绿得像翡翠般的油菜与嫩豌豆?

再说,谁家落了红白事,不是人家丁主任第一个跑来帮忙?谁家出了不大痛快的事故,不是人家丁主任像自天而降的喜神一般,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丁务源是哪里的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切人——中外无别——的乡亲。他的言语也正配得上他的籍贯,他会把他所到过的地方的最简单的话,例如四川的“啥子”与“要得”,上海的“唔啥”北平的“妈啦巴子”……都美好的联结到一处,变成一种独创的“国语”;有时候也还加上一半个“孤得”,或“夜司”,增加一点异国情味。

四十来岁,中等身量,脸上有点发胖,而肉都是亮的,丁务源不是个俊秀的人,而令人喜爱。他的长袍永远是比他的身材稍微宽大一些,于是他垂着手也好,揣着手也好,掉背着手更好,老有一些从容不迫的气度。遇见大事,他总是斩钉截铁地下这样的结论——没有问题,绝对的!说完这一声,他便把问题放下,而闲扯些别的,使对方把忧虑与关切马上忘掉。等到对方满意地告别了,他会倒头就睡,睡三四个钟头;醒来,他把那件绝对没有问题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天下事都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他根本不去办。

当他刚一得到农场主任的职务的时候,他便被姑姑老姨舅爷,与舅爷的舅爷包围起来,他马上变成了这群人的救主。没办法,只好一一敷衍。于是一部分有经验的职员与工人马上被他“欢送”出去,而舅爷与舅爷的舅爷都成了护法的天使。占据了地上的乐园。

没被辞退的职员与园丁,本都想辞职。可是,丁主任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他们由书面上通知他,他连看也不看。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但是,赶到真要走出农场时,大家的意见已经不甚一致。新主任到职以后,什么也没过问,而在两天之中把大家的姓名记得飞熟,并且知道了他们的籍贯。“老张!”丁主任最富情感的眼,像有两条紫外光似的射到老张的心里,“你是广元人呀?乡亲硬是要得!”丁主任解除了老张的武装。

“老谢!”丁主任的有肉而滚热的手拍着老谢的肩膀,“哦,恩施?好地方!乡亲!要得么!”于是,老谢也缴了械。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向丁主任开口,人家丁主任是不会眨眨眼或楞一楞再答应的。他们的请托的话还没有说完,丁主任已说了五个“要得”。丁主任受人之托,事实上,是轻而易举的。比方说,他要进城——他时常进城——有人托他带几块肥皂。在托他的人想,丁主任是精明人,必能以极便宜的价钱买到极好的东西。而丁主任呢,到了城里,顺脚走进那最大的铺子,随手拿几块最贵的肥皂。拿回来,一说价钱,使朋友大吃一惊。“货物道地”,丁主任要交代淸楚,“你晓得!多出钱,到大铺子去买,吃不了亏!你不要,我还留着用呢!你怎样?”怎能不要呢,朋友只好把东西接过去,连声道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除了正面描写农场景物外,更多的是以渡客视角的侧面描写,表现出树华农场的环境幽美和物产丰富。

B.“谁的嘴也没动,手指自然也就无从伸出”,写出场长股东们得到丁务源好处后的心虚,间接塑造丁务源左右逢源的形象。

C.“四十来岁,中等身量,脸上有点发胖,而肉都是亮的”,这段文字刻画了丁务源的外在形象,蕴涵讽刺意味。

D.老张等没被辞退的员工最终还是留下来,足见丁务源以诚待人,处事手腕高超,能获得员工们的拥护和支持。

8.小说结尾有丁主任受人请托买肥皂的情节,试分析丁答应时双方各自的心理。

9.小说标题“不成问题的问题”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山狼

(清)赵执信

原山有穴焉,处非极颠,与村墟密迩。而经路险僻,旧盖人所居也。溪谷阴黝,草树蒙密。顷岁,一狼据之。狼状丑且秽,其声甚怪,出入百兽,且能为人。每日暮阴晦,则负穴而嗥,为儿啼,为嫠妇泣,为冤鬼哭,为市井喧哗,为军阵鼓吹,林壑响应,村人震悚,久而憎恶之,然莫敢犯。山中鸟兽闻之,以为雄杰也,群往附焉。有點狐者,善媚,请奉为山之王,群小咸和。狼大喜,声益凶厉,间出行山下,窃鸡豚食之。与人值,亦未敢搏噬。黠狐曰:“此去城市才数里,盍往游乎?”狼意蹙缩,内自揣:吾以夜往,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至,则阑入吏舍。吏者海壖人也,所习惟鱼鳖,见狼则大惊,为具酒脯,致礼敬。狼意得甚,恣饮啖。由是数过吏,浸不避昼日。市人或遇之,骇而走,相恐以妖,竞闭其户。士人者从墙上视之曰:“狼也!”语吏不可近。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有道士,抱奇术,隐深山。闻而造士人曰:“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且不给齿牙矣!”曰:“固知之,众不一,无有弓矢网罟,且吏昵之。”道士曰:“吏亦何利?语有之:野兽入室主人将去。既入其室矣,无已,吾助子。”乃为檄文,告诸神。其夕,大雷电夷其穴。狼适未归,归则无所据矣。狐兽尽散,狼窜于野,厌然不复能自奋。暮声凄断,但如鬼而已。村人相与谋,彼已无能为,操梃棓,敛瓦石,将毙之。城市知而争出,道士笑之曰:“前者神殛之也,幸其未食人,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汝曹之甚也。”众乃止,狼亦遁去。

评曰:狼无能为也,恐动群兽,弄吏以为威,由有所据以发其恶声也。丧其穴,败矣。地固不可以假狼哉!

(选自《饴山文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B.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C.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D.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壖,指的是沿海地区,文中的官吏是海边人,对狼不熟悉。

B.酒脯,指酒和干肉,此处泛指酒肴。

C.罟,本意为“网”,“网罟”指“捕鸟兽的工具”。

D.檄文,指用于晓谕、声讨等的文书;文中檄文意在声讨上天,纵狼危害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山狼所居之洞穴虽不在山巅,但与村落相接,且周边道路偏僻,草木茂盛。

B.原山狼受到鸟兽拥戴,从下山窃食开始,直至后来入城袭击人类,胆子越来越大。

C.村人得知原山狼并无特别的本领,便手持器械,欲将其击毙,市人也争相响应。

D.作者借这则寓言,说明恶者本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给他们的作恶创造机会与空间。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而造士人曰:“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且不给其齿牙矣!”

(2)前者神殛之也,幸其未食人,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

14.原山狼敢于在城市里无所顾忌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宋)陆游

和戎诏下①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和戎诏下:隆兴元年,宋军在符离之战败绩后,与金议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山月”本是乐府旧题。这首诗共十二句,从体例来看,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B.全诗每四句一转韵,每四句一场景,描绘了一幅幅沉郁悲壮的时代画卷。

C.“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两句蕴含着作者对长年战乱,战死沙场的将士的同情。

D.全诗以“和戎诏下”为背景,既写了统治者,又写了将士遗民,有很强的概括性与抒情性。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音乐课上,古筝老师弹起了欢快的乐曲,我们眼前立刻浮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令神仙感动、神物起舞的梦幻境界,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2)雨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引得游人纷纷举起相机,拍下那婀娜的倩影。

(3)有老友来访,爷爷洒扫庭除,开启蓬门,延客就餐,席间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两句,对穷乡僻壤、酒菜欠佳表达歉意,但内心的喜悦一览无余!

七、名著阅读

18.《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是一个经典情节,当提到“苦命儿”时,王夫人哭了,李纨也哭了,连贾政也哭了,他们都是为谁而哭?有何不同?

八、选择题

19.国庆“黄金周”,小云与家人出外旅行,回来之后欣赏照片,赫然发现一张这个时节不可能拍到的奇特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B.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C.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D.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0.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段选文,请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贾珍遂延入大厅坐下。茶毕,方开言道:“昨承冯大爷示知老先生人品学问,又兼深通医学,小弟不胜钦仰之至。”张先生道:“晩生粗鄙下士,本知见浅陋,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贾珍道:“先生何必过谦。就请先生回去看看儿妇,仰仗高明,以释下怀。”

A.谦辞:粗鄙浅陋颜汗

B.敬辞:钦仰仰仗奉命

C.谦称:小弟晚生下怀

D.敬称:大人家第先生

九、语言表达

21.王小明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资金不够,向朋友邵一锋借款人民币26万元,双方约定月利率为3‰,还款日期为一年后(年8月26日),王小明向邵一峰出具借条。借条中存在多处问题,请你找出4处并作修改。

借条

因自主创业需要,现借28万元,所借现金现已收到,月利率为3‰,年8月26日到期时本息一并还清。

借款人:小明

8月26日

22.如今美甲已成为女性的一种生活时尚。若你是一家美甲店店主,请从下面给出的选项中选出一个你中意的店名,并阐明理由,不少于30字。

千指百态指韵流芳指舞精灵指上芭蕾指尖诱惑

甲冠天下甲甲甲指尖旋律弹指之间指尚风情

十、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十一“黄金周”,有网友晒图,配文仅有3个字和2个标点符号:“无锡。善……”竟引来3万多转发、19万点赞。原来,图中显示的是无锡火车站对使用老人机、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7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