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头保自己,练狮阵顾乡里卢厝狮阵泉州
年12月22日,以卢厝狮阵为主体申报的“泉州刣狮”项目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示,这是继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之后的第二个“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座小小的滨海城市能拥有两个“国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石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参与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卢厝村,了解狮阵的起源、发展及传承道路。
卢厝狮阵已有多年历史石狮人民有着传统的尚武精神,以传统“五祖拳”为主仗、狮阵为操演形式的南少林武术遍布石狮城乡,年石狮荣获首批“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狮阵武术(刣狮)源自宋明时期的军事阵法和武艺演练,在抗倭战争中闽南地区练武蔚然成风,各地乡村开设武馆大兴练场,形成“闽南处处少林风”。明末清初,闽南民俗庆典活动中套用模仿《水浒传》人物故事,扮演将进行绕境、摆阵和武术表演,衍化成为“宋江阵”。后又融入传统舞狮,加入武士与青狮的打斗盘练,闽南方言称为“刣狮”。阵法操演、武术演练、弄狮盘打三大部分总汇融合,组成系统化表演项目“泉州刣狮”,成为中华武术体系中“他人无、我独有”的大型集体综合武术操演形式。泉州刣狮在明清时期融入闽南民众文化生活,成为闽南地区民俗庆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数百年来薪火相传,并远播东南亚各国。
卢厝狮阵历史悠久。“练拳头保自己,练狮阵顾乡里”,这是卢厝村妇孺皆知的俚语,卢厝狮阵的起源也就得从这句说起。据清嘉庆十五年()的《西山杂志》史书载:卢厝村是石狮沿海偏僻小村,深受倭寇及盗贼侵扰祸害,为保家护村,卢厝村在明清时期就开设武馆成立狮队,聘请拳师到村里集中授艺。清代中后期,卢厝村会盟石狮沿海“顶五乡”,在卢厝村复兴狮阵训练,构建各乡村有难共帮的治安联防体系。卢厝狮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保家卫国精神薪火相传卢厝狮阵以鼓钹居中、彩旗排列,组成点场指挥台,演练时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彩旗飘飞,鼓锣擂响,场面热烈。阵法操演以龙虎旗为前导,狮阵武士分为二列阵队,各持短兵、长兵、双兵、特长兵等武器,扁担、锄头、雨伞等农具也是信手拈来的兵器,卢厝狮阵运用的器械多达40余种。演练时,两列阵队拥簇青狮冲入场中,串绕变幻青龙阵、蝴蝶阵、蜈蚣阵、八卦阵、连环阵、长蛇阵等各种阵法。
在阵法操演中,青狮舞弄穿绕其间,招式变幻莫测,气势磅礴。随后狮阵武士轮番上场,演练各式拳术、各种兵器,进行单练、对练和多人群打,刀光剑影,各显神通。最后是打狮盘斗(刣狮),武士持各种兵器轮番与青狮搏杀盘打,吼声阵阵,惊心动魄。整场操演持续1—2小时,狮阵勇猛威武,充分体现军事阵法、武术技艺和刣狮盘打的实战风貌,尽显勇猛坚毅的武林风范和集体齐勇的尚武精神,形成震撼人心的文化奇观。
时隔多年后,卢厝狮阵再一次站在了保家卫国的前沿。20世纪30年代,旅菲乡贤、狮阵元老卢斌郎先生曾带领几位中共地下党员南下,在家乡卢氏宗祠办“卢江学校”(今复光小学),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群众中开展篮球体育活动,成立“农民篮球队”;以狮阵武馆为掩护,组织农会和赤卫队,以此组织群众开展地下工作。年春,石狮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卢厝秘密成立,卢斌郎任书记,卢厝村成为福建省革命老区基点村。从此,星星之火在石狮周边燎原。年秋,中共石狮支部、中共永宁支部相继组建。年春,在中共泉州特支的指导下,中共石狮永宁区委在卢厝成立。狮阵队员长期有力支持革命工作,为解放石狮作出重要贡献。其间,旅居菲律宾、东南亚各国的卢厝华侨相继在当地设武馆,传播南少林武术和狮阵文化。“正是为先辈们的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所感动,才使得我们村坚持不懈把卢厝狮阵活动继续开展下去,这已成为我们村的一种信念、一种动力。”参与卢厝狮阵国家非遗申请的卢鸿源说道。
狮阵是一种乡愁一种乡村记忆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卢厝狮阵集体操练停顿。自年起,热爱狮阵的卢厝老拳师以家庭个体传承形式,教授本村青少年。至80年代起世界兴起武术热,旅居菲律宾的卢厝乡贤、狮阵第二代(馆)元老卢朝晖、卢斌郎、卢武敏等筹款回乡复兴狮阵组建武馆,报经晋江县政府批准,于年10月成立“福建晋江卢厝西坑复光南狮队国术社”,全面复兴狮阵,并由第三代(馆)师兄弟担任教练,即此形成卢厝狮阵武馆群体传承的教习形式。
在此期间参加狮阵训练的队员,视为第四代(馆),其中卢武定、许光平、卢天送,卢武稿等百余人成为卢厝狮阵的中坚骨干力量,使得卢厝狮阵达到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练武情绪最高、练拳形式最多样的规模。“卢厝狮阵对老一辈的华侨来说是一种乡愁,这是一种乡村记忆。”卢鸿源说道。
卢厝狮阵成功列入福建省级非遗文化名录。此后,卢厝先后成立狮阵武术馆、狮阵理事会,组织社会团体筹措民间资金,集资建设狮阵武术训练馆、展示馆,并通过网络推广狮阵文化。村民练狮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得卢厝狮阵再次进入黄金发展期,参与人数、技艺水平、活动频率和社会影响力快速上升。年,卢厝有了泉州首批非遗(刣狮)传习所,狮阵进校园、刣狮学术研讨会、青少年五祖拳公益培训班等活动让狮阵文化在海内外进一步传播。
经过三百余年历史传承,至今卢厝村依然有老少中青多人能上阵操演,以气势恢宏、拳风古朴、技艺齐全的阵势倾倒海内外观众,每逢节庆时经常操练。“我们卢厝狮阵都是义务的,虽然大家平日里忙着谋生,但只要说是狮阵的事情,大家都能放下手头上的事。这一点让我很感动。”卢鸿源说道,狮阵讲究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正是有了此种精神,村里人都能和谐相处。
改革开放以来,卢厝村狮阵武术如沐春风,多次应邀参加各级政府举办的大型文体活动开幕式表演,展现狮阵武术的阵法、技艺和弄狮盘打,深受海内外武术界同仁的赞誉。同时,先后派出十多批运动员参加国内各种武术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申遗!我们不遗余力!这次来自全国的申遗项目有件,泉州刣狮能在此次正式公布的项中,实属不易。”卢鸿源说道。
近年来,卢厝村以留住乡村文化记忆、乡愁为出发点,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卢厝狮阵文化园,通过文字记载、实物展示来宣传卢厝狮阵的保家卫国的精神,让狮阵武艺永恒传承。目前,卢厝正积极筹建狮阵非遗传习馆,计划年第一季度可开工建设。(石狮日报王秀婷颜华杰文/图)
版权所有转载标注来源
各景点介绍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