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迹前,书法家现场挥毫,惊叹泉州很有
“很少看到国内竟有一个地方,能密集地看到这么多写得这么好的牌匾。”昨天,第一次来到泉州,走近开元寺,中国美院教授韩天雍对着山门墙外的“桑莲法界”驻足,看了许久;到宋时朱熹留下的那句“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得弘一法师补书的殿宇廊柱,再一路到大雄宝殿的牌匾、立柱,韩天雍无一不赞叹。
这些牌匾,有的始于崇祯年间,有的从清朝中期挂到现在。“泉州很有内涵,很有戏。”这座像书法之城的古城,让他看到了文化的古,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底蕴之深。韩天雍此次到来,是为参加位于泉州古城西街艺术空间的年开年首展——“刺桐墨韵——中国古今书法名家作品展”。
今天上午,“刺桐墨韵——中国古今书法名家作品展”书法展开幕
参展书法作品来自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院教授韩天雍、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艺术家何玮明等十余位名家;展览还特邀陶瓷艺术家苏献忠,以及借展张瑞图、吴鲁、弘一大师3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力图呈现一场丰盛的书法大宴。
艺术空间的主理人、当代艺术家吴达新说,“这像是中国书法的‘梦之队’”。此次展览,由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办公室、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主办。十余位书法家,周四下午已陆续抵达泉州,当天晚上就来了一场“夜游西街”,在泉州的千年古街上,感受古朴又热闹的市井烟火,走进古城的生活。
昨天,为让远道而来的书法名家们,能用书法与古城对话,在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下,书法家们分别走进泉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点——东西塔、承天禅寺、老君岩、清净寺、府文庙、天后宫、临漳门,触摸泉州历史人文肌理,并在古迹前现场挥毫,为泉州留下诸多墨宝。
正因如今走近古城,也才有了开头韩天雍教授的那番感慨。今天上午10点,“刺桐墨韵——中国古今书法名家作品展”在艺术空间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月26日,市民朋友可以前往品鉴。而接下来数日,书法家们将继续走进古城生活,深度了解泉州在地人文。
陪书法家逛古城,听他们聊泉州与书法的渊源
用古文字对话千年古塔
韩天雍(中国美院博导)
“这是第一次在古塔前写字,感觉接到了这里的地气。”昨天,在开元寺千年的西塔下,韩天雍用千年的古文字大篆,挥毫写下“仁寿塔”“、桑莲古迹”。两“古”对话,品味泉州历史。他说,这场塔下书写让他真正开始走进泉州。
此次泉州之行虽是第一次,但他早就通过书法认识泉州。他曾带学生一同研究过祖籍晋江的明代书法大家张瑞图与其的书法,也认识了张瑞图身后的家乡;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出尘24年,有十四载在闽南驻锡,大师的书法在这里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达真韩天雍也通过泉籍的书法朋友,了解泉州的只言片语,这一次是许多因缘的累加,而至最终的抵达。韩天雍的太太刘茜是陶瓷艺术家,本次同行到泉州,两人感慨于泉州庙宇老宅随处可见的牌匾文化,她说,”日本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密集看到牌匾,但国内真的好少,这么好的书法作品,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要是能把这牌匾背后的故事梳理出来,做成册该多好”。
”在东西塔下写字,是这几十年来首次。”吴达新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策展之初就想做个有创意的策展方式,让书法家们在名胜古迹前书写泉州,让古城与书法家对话,像行为艺术一般。这是种难得的体验。下午,3个小时的书写与开元寺游览,让书法大家们感受到泉州底蕴之深。韩天雍说,有机会还想与太太来泉州做个“书法陶瓷双人展”。
泉州领闽南文化风气之先
李木教(福建省书协副主席)
在老君岩面前书写,李木教想写一些与老子、道教精神相关联的诗词语句;兴之所至,又写了写与泉州相关的古诗词。李木教是漳州人,他说,对泉州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书画方面,也和泉州保持密切互动,还曾经作为省政协委员,到泉州专题考察过。所以,这次来泉州,她对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文学、诗词、戏曲、宗教以及书画方面的成就,都不会有陌生感。
他说,现在进入文化建设的新时期,泉州依然是风潮迭起,领闽南文化风气之先。这一次的“刺桐墨韵——中国古今书法名家作品展”,结合“观心雅集”书法论坛,并且选取历史文化景点现场挥毫,形式上很新颖,“我想这已融入了当代艺术的情愫,也可以说有行为艺术的元素在内”。
为研究张瑞图直奔晋江
盛郁龙(浙江大学古文字研究博士后)
36岁的盛郁龙说,任何人到一座城市,首要看这的历史古迹与文化。昨天上午,他要在府文庙前写书法。刚刚抵达,他便先行探访了大成殿,山东人的他更是担起了半个导游的身份,向同行者介绍这大成殿的规制和孔子与七十二贤人的典故。
“这算是第二次到泉州吧。”盛郁龙是韩天雍的弟子,博士论文写的正是张瑞图。4年前,因为研究需要,他来过一次泉州,直奔晋江,去晋江图书馆、张瑞图书法研究会,在张瑞图的故乡,探索更多的历史文化线索。“张瑞图明代科举高中探花,是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书法造诣更是高深。全国研究他的人不多,博士生就我一个,但我越研究他,越欣赏他,他的为官之道也非常高明。泉州人对他的研究、宣传,是不是可以再多一些。”因为这段研究,他对晋江明末时期的历史也颇为熟悉。
他说,人文的底蕴,是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而泉州是能够吸引他的。昨天,大成殿前用篆书挥毫的他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围观,有位妈妈带着6岁的儿子来拜孔子,特地来向盛郁龙求一幅字,望勉励孩子勤学书法。盛郁龙手书了一幅“笃志”,他告诉孩子,“确定了就要坚持学下去”。
泉州与京都有某种相似
浅野泰之(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在读)
写着一手传统的中国书法,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不时还会发“儿化音”。若不是看到姓名,我们还以为眼前的浅野,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以为泉州有几分像日本京都。这里的建筑保持得很好,我在清净寺前书写,特别有感触。”浅野用汉语告诉我们,家乡在日本横滨,来到泉州之后,才听说两座城市曾一起成为“东亚文化之都”,“难怪刚到泉州时,扑面而来的空气中有大海的味道,两座海滨城市给人的感觉也非常相似。
浅野泰之(右)
横滨有美术馆、废弃仓库改造成的艺术文创空间,我想泉州也可以往这方面探索”。浅野儿时开始学书法,大学以后找到了感觉,想往这方面深入学习。研究生时,他到北京做交换生一年,更加喜欢中国书法的传统,于是便到了中国美院读博士。他说,在日本,书法是老人才喜欢的艺术,学习的年轻学生不是很多。今年6月,他就要博士毕业了。他想留在中国工作。他说,如果以后回到日本,希望把真正传统的中国书法理论和技艺带回去。
随意围观的人都懂书法
苏亚涛(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冬天的天后宫前,苏亚涛写到兴奋处,擦了擦额前的汗,退后两步,观赏着那幅“兰风蕙露”。路过的人群里,不时有人与他探讨道:这“兰”字气息很好。同是第一次到泉州来,他说,这里有很多来自古代的气息,是吉林所感受不到的,在天后宫前书写,他感觉自己写得更气韵生动了。
“不同的城市文化,会反映在这个城市的书法上。吉林在以前是边外,是少数民族文化,书法比较形体文化,而泉州书法,是江南小桥流水的感觉。”昨天,现场观赏他写字的人围了一圈圈,他说,很意外,现场随意走来看的人,竟有些对书法的了解很专业,跟他探讨起墨与纸的优劣,也评价他写下的五六幅作品,“最好的是‘兰风蕙露’,另一张写‘白雪’的纸不适合这墨水”。
“泉州是个文化古城,底蕴深厚,我是写书法的人,一定要到泉州来一次。”他说,他还为今天下午的研讨会,准备了一份他对弘一法师字体流变的研究“,他在泉州终老,字在这里达到很淡泊的境界”。
泉州沉淀着音乐、武术、书法
陈胜凯(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博导)
昨天,在临漳门前,陈胜凯写下“海天为怀”、“迁想妙得”等词句。在城楼上,看着一览众山小的绝佳意境,他又写下“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一副楹联。
陈胜凯从小喜欢音乐、武术、书法。他说,泉州历史上是“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人最有“古意”,是古雅、古朴的。音乐、武术、书法的元素,在泉州这座古城都有很深厚的积淀和影响。这回来泉州,南音界的朋友刚送了他一把洞箫,他爱不释手。他说,有机会还可以为大家演示一下。对陈胜凯来说,闽南地区最熟悉的是泉州。他感慨着,泉州开元寺、草庵,世界宗教博物馆之名名副其实,当年是怎样的一种盛况,至今依然可知可感。
在古城,可发思古之情,可感古人情趣风范。因此,来到泉州,古城是必游之地。特别记得,书法家们在西街老书店“怀古堂”门前时,意外发现为老店题名的是厦门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书家。一家市井小店,能拥有知名书家的题字,令嘉宾们不无赞许泉州的人文底蕴,也令人尤感泉州的瑰宝之多。
此次书法展,还在继续……
展讯
刺桐墨韵——中国古今书法名家作品展
展览时间:年1月12日-1月26日
展览地点:艺术空间(裴巷进入)
参展艺术家
范迪安、韩天雍、何玮明、毛国典
李木教、盛郁龙、陈胜凯、浅野泰之、苏亚涛
尤慎、王乃钦、张继、何来胜
特邀陶瓷艺术家:苏献忠先生
END
文/燕婷月芳图/吕波
回复“往期”查看精华文章
留英设计师回安海玩瓷泥,她给陶瓷穿上百褶裙,还会跳舞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