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泉州最有诗意的别名吗

泉州最有诗情画意的别名是“刺桐城”,简称“刺桐”或“桐城”,阿拉伯文译名则为Zayton或Zaitun,此名古代曾远播中外。

刺桐一名海桐,是一种高大的落叶树,枝干皆有刺,其叶似梧桐,暮春时节开花,花色深红,甚为艳丽。泉州在建城之时,环城种植刺桐,因称“刺桐城”。古代的泉州人认为此树有神奇之处,如果先开花后发叶,那年必定五谷丰登。大家都希望好年景,所以就希望它先开花。宋代丁谓来泉州当知州,写了“我今到此忧民切,不爱青青只爱红”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泉州人又称刺桐为瑞桐。随着泉州人的足迹,刺桐之名遍天下,不但泉州人从唐山过台湾,台湾也有“刺桐”的地名,而且唐朝后期(当时泉州已成为国际贸易港口,“市井十洲人”,空前繁荣),外国人每年春末夏初,乘船随南风到泉州登陆,一见满城红花似火,对刺桐的印象特别深刻,也称泉州为“刺桐”了。

什么时候开始把“刺桐”代称泉州?

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始自五代割据泉州的留从效。我认为唐朝之说可信。《全唐诗》卷二十七曹松《送陈樵校书归泉州》之诗,已有“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之句,可见唐朝末年已把“刺桐”作为泉州的代名了。五代的泉州人刘昌言,入仕宋朝为官,曾在东京考进士落第,作了一首怀乡诗说:“唯有夜来蝴蝶梦,翩翩飞入刺桐花。”“刺桐”指的就是故乡泉州。

南宋状元王十朋来泉州任知州,称泉州是“刺桐为城石为笋”;明朝惠安诗人黄吾野说“双旌晓发刺桐城”--历代均以“刺桐”称泉州,史书条条有据。不料这个泉州人认为不成问题之事,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却引起世界史学界的一场论争。原来宋元时代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哥?波罗在其所著的《东方见闻录》(或译为《马哥?波罗游记》),以及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巴都他所著的游记,都一再提起中国有个国际大商埠叫做“Zayton”(直译为“齐敦”)。“齐敦”到底是现今何地?有的日本学者说是指扬州,有的法国学者说是指漳州海澄县,当然有更多的人认为应是“刺桐”--也就是泉州。经过争鸣,最后一致同意Zaytonk是泉州别名“刺桐”的音译,才结束这件世界性的学术公案。

泉州讲古

泉州讲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6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