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ldquo泉州阿姨美食r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重新定义了女性的30岁。而在泉州,也有这样一群阿姨们,凭借自己的手艺火爆泉州美食圈。云儿经过了一周的筛选,选出了泉州美食圈那些“乘风破浪的阿姨们”一起选出你喜欢的阿姨们吧!庄阿姨51岁了,笑容超级甜,年过半百的年纪,在她的眼里依旧能看到星星。她的芋头饼,每天准时五点开卖,去晚了就买不到啦。芋头饼分咸、甜两种口味,全部都是庄阿姨手工做的。每次经过,云儿都会忍不住买几个回去。芋头非常的松软,芝麻香气浓郁,皮薄又酥脆。现在庄阿姨的芋头饼已经有店面啦,就在之前摊位对面的小巷子里,走几步就能看到。藏在华大学生街里的地道东北菜,在学生街绕了三圈,才找到了姜阿姨的店。“锅包肉”可以说是姜阿姨的拿手好菜,趁热咬一口,还能发出薯条般咔吱脆的声音。酸甜的酱汁包裹在黄金脆皮的四周,咬开后却是扎扎实实的里脊肉条,富有嚼劲。小鸡炖蘑菇,这道东北菜代表作也是店内必点。入味且嚼劲十足的粉条加上嫩得出汁儿的鸡肉构成了每个东北人的记忆。一条小路,就数她家最热闹。看似这么不起眼的小铺,谁能想到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在攀谈的空隙,阿姨利落的翻着鸡排,出锅后又刷上秘制的花生酱。咸香酥脆的鸡排还混合着一点花生碎,简直是绝配。除了招牌鸡排之外,还有一些经典炸物也是儿时回忆里,让人念念不忘的味道。每天四五点天还没亮的时候,陈阿姨母子俩便起床开始采买一天的食材。看似常见的材料,却凝聚着母子俩对美食的热爱。陈阿姨是做了三十多年地瓜粉团的老师傅了,手艺是从她婆婆那学来的。地瓜粉团是现点现做,加了阿姨的绝密武器——巴浪鱼干。汤汁也是这个粉团的精髓之处,是陈阿姨的儿子特地跑遍台湾学习,再结合上地道的泉州做法,才研制出来的。只要喝上一小口,浓浓的鲜味就在嘴里蔓延。裴阿姨是朝鲜族人,来泉州也已十六载有余。因为对家乡的思念,开了这家叫“三千里”的韩料店。店里的小菜都是裴阿姨自己做的,辣椒酱和大酱汤也是自己调料的。韩食的小食碟碗格外地多,饭点一到,厨房里就忙得不可开交。一份烤五花肉60元,还附赠6盘小菜。色泽均匀的五花肉,正是一斤的分量。两个人的话再点份主食就够了,烤得两面微微焦黄是最好吃的时候。阿姨的卤大肠摊子摆在县后路路口,从钟楼的位置往泉州二院方向走个一百来米就能看到。看着普普通通,连个招牌都没有,但却是摆了十多年的老味道!不同于其它家,卤汁香料味更重些。肥肠吸了些卤汁汤水,一口下去又脆又嫩又香,任谁吃了一口魂儿都得馋没了~闽南人最爱的肠灌肠,切成小圈圈后,一眼就能看出干不干净。带回家爆炒加热下,那香味飘得,连隔壁邻居都能闻到。唐阿姨的鸡蛋汉堡摊已经在七中后门摆了十几年了,味道却是一如既往的好。阿姨翻动汉堡的手法非常娴熟!手起刀落,一锅七个鸡蛋汉堡冒着金闪闪的油光!外皮酥脆,内里鸡蛋香味十足,里面加了香肠,萝卜丁,肉馅,有番茄和辣味两种口味。热气腾腾,让人吃完还想再来一个!阿姨姓陈,是印尼华侨,2岁时随父母来到泉州安家。她笑着告诉我们,一开始不过是在社区做一些印尼小吃请邻居吃,没想到手艺广受好评,就支起大棚开始了烤串生涯。炭火升起,肉串滋滋啦啦地冒着油,立马口舌生津。要说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当然是沙嗲酱。陈阿姨结合了泉州人当地的口味进行了改良,口感更加的诱人。喜欢辣味的小伙伴,还可以尝试未加沙嗲酱的辛辣风味,也别有异域风情。华鹏牛肉店的老板是一对60多岁的姐妹花,“华鹏牛肉店”也是取自两个人的名字“华”和“鹏”。35年的努力经营,最出名的还是这碗牛肉羹。牛肉羹细腻嫩滑,带着淡淡的姜丝味儿,香而不腻。吃完肉再来一勺汤,爽口沁人满口留香。除了牛肉羹,店里的粽子也是阿姨们自己包的。沾上泉州人最爱的花生甜辣酱,软糯的米粒浓郁而香甜,搭配一碗牛肉羹,足以饱餐一顿。刘阿姨在南俊巷摆摊子,卖了三十多年的腌桃子。原先摆在对面的铁门旁,去年开店后生意更好了,一天能卖个一两百斤。她家的腌桃子吃起来很脆爽,酸甜酸甜的,一口一个还会爆汁,怪不得爱吃的人这么多。店里的李子看起来也很诱人。这个季节用的是粉李,稍微靠近一点就能闻到开胃的酸甜味。//旭日初升,泉州的阿姨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熟悉的顾客又如同往常一般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一个个摊位、一家家店面仿佛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与其说是我们见证了她们的成长,不妨说是阿姨们见证了我们的乘风破浪。
上一篇文章: 拿走不谢来泉州石狮,你得知道这份美食攻略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参与留言区互动
#你还知道泉州有哪些阿姨美食呢?#晋江实小的好朋友小吃店的阿姨!!!吃货攻略丨第98期
??编辑:滚滚合作联系:今日爆文:开在居民楼下的沙嗲面,被追着吃了18年!推荐阅读:藏在「爷爷家」的书院,没有几个人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