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派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已有1000
中华曾氏宗商联总会
中华曾氏宗商联会,由天下曾氏家族宗亲自愿结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法规。凝聚家族宗亲力量,为祖国作贡献;弘扬家族孝悌文化,为人民谋幸福;传承功勋忠义精髄,为家族添光彩;为港澳台海外宗亲侨胞回国“祭祖、康养、投资”搭建驿站桥梁。以“助学、扶贫、修祠”为宗商联会核心发展使命,依照《章程》开展活动非营利社会团体。
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
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位于泉州城西龙头山,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曾氏家族开拓南疆历史的发源地。宗祠朝应峰秀丽,旁临大江,碧波荡漾。祠之庭中有幞头(古代头巾)美石,宛如将军坐镇于此。祠之右有奇石笋峭如文笔;祠之左有环石像砚池,林泉润泽,四时葱茏。祠坐东向西,右水倒左,环抱祠前,天井亥字放水。整座宗祠雕梁画栋,朱漆金字,古香古色。
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跃进”时被拆改作油厂、仓库,年动工复建,宗祠首期建筑面积平方米,历时3年至年3月24日落成庆典,主体是原址复建宗祠,结构为三进五间双排护厝(耗资多万,单黄金就用了25斤),内设纪念馆,大厅中龛内奉先祖雕像,对向壁用青石淡浮雕的手法刻出先祖的生平和政绩;祠保持闽南建筑传统风格,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二期工程平方米,包括多平方米的学文习武的大埕、拜堂、照墙、围墙、牌楼石坊、山门、道路;埕前竖立曾公亮铜像,两旁竖起古色的旗杆石架。三期工程平方米拟建三层楼的曾氏史迹陈列及曾公亮纪念馆,还有碑林、停车场、绿化及配套设施等;并按《温陵曾氏族谱》记载,在宗祠左右两旁建造“西墅园”和“开莲池”。
曾氏的一大重要派系为“龙山衍派”,而“龙山曾氏大宗祠”是曾氏家族开拓南疆历史的发源地。宗祠面对群山,山势耸峙,旁临大江,碧波荡漾。祠之庭中有幞头(古代头巾)美石,宛如将军坐镇于此。祠之右有奇石笋峭如文笔;祠之左又有环石像砚池,林泉润泽,四时葱茏。
唐·僖宗乾符元年(年),黄巢起义,一时烽火弥天,衣冠纷纷南下。唐·光启年间( ̄年),曾参的第三十六世裔孙曾延世,官为唐·团练使、光州刺使、开闽侯、赠金吾上将军晋光禄大夫,奉旨率家族与其内弟王潮、王审知等攻入福建,转战福、汀、漳、泉诸州郡。于唐·光启二年(年)定居晋江泉州城西的龙头山一带。曾延世执行轻徭薄赋、扶农桑、重山海、护工商,整吏治、任贤才、兴儒业、振文化等一系列方略,使闽地得以安定,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繁荣时期,为福建的发展立下了功勋,遂成为曾氏龙山衍派一世祖。
宋·端拱二年(年),高中榜眼的曾会(八世祖)的故居建为“榜眼府”;其次子曾公亮拜相以后,仕官于河南,将此府改为曾氏家庙,即“曾氏大宗祠”,宋·元丰元年(年)闰正月十二日,宋·神宗皇帝为褒扬曾公亮卓越功勋而赐额“宣靖”,又称“宣靖祠”。现今“龙山”派曾姓的住宅大门上方,常见一石匾,上书“龙山衍派”、“三省传芳”、“鲁国传芳”以及“武城衍派”,以志不忘其祖。
曾氏世代繁衍,人才辈出,史志称曾氏世家登宰辅,有“一门三元”、“四宰相”、“九位元辅大臣”、“封赠十一公”等荣耀。有宋一代,以曾会榜眼开先,曾从龙状元继美,所谓簪缨盈壁,玉笏满床,荣显门第,威望布于全国,有“曾半朝”的美誉。其中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科学家、学问家曾公亮以其治国安邦之才,名列一代名宰,膺获“两朝顾问,定策亚勋”之殊荣。
元代之始,蒙古人入主中原,曾氏不屈,“宦不仕元”,隐姓埋名百年之久,此宗祠也被严重毁坏。至明朝曾氏复姓,二十五世祖、明进士、礼刑都谏曾仲魁才主持复建此宗祠。又经清代屡次修建,恢复原貌。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氏大宗祠的落成,不仅有利于曾氏海内外乡亲寻根谒祖、认祖归宗,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更有利于继承、发扬先人的精神遗产和祖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等优良思想和杰出历史人物的德行、功业为泉州增添一处历史文化观光览胜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
南迁始祖-曾据(关内候)陵园
年初,中华曾氏宗商联会委员-曾威(曾子76代)后裔贤孙;祭拜宗祖.筹修陵园.天降祥瑞;脚踏使命.创办商会.拍摄电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传为佳话。军政立功,商界立信,家族立德;无论您是富甲一方,还是达官显贵或是贫民百姓,树高千杖根不可忘,您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誓筹修“吉阳曾氏据公文化园”,我相信只要您真心诚意、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迎难而上,不忘初心为之不懈奋斗方得始终,自然会赢得祖宗眷顾和家族拥护爱戴光彩一生。
(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报刊、新闻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