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泉州文化名城,感受建筑历史魅力
缘起:
为了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扩展视野,提升自身全面素质的号召,在结合我们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本专业背景下,我们十余名成员组成了“青春筑梦,红色之旅”福建古建筑调研小分队前往福建的文化古城泉州,漳州两地,对当地古建筑进行调研走访,感受古建筑艺术魅力,体验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别样韵味。
初遇美丽泉州
泉州,枕山面海,四季如春,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泉州穿越了千年的繁华,早在唐朝就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出发地之一。民间素有“地下看长安,地上看泉州”之说。
泉州简称“鲤”,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周秦开始经济开发,于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至今有多年的历史。
刺桐花开时节,泉州的古街古巷,古寺古桥,掩映在芳菲四溢之中。闲情逸致,身临其境,领略这座“光明之城”的千年阅历与辉煌。
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文化名城,保存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对于我们这些日常较多的在书本上接受知识的在校学生而言,走访感受这些古建筑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出来的魅力是一种别样的有趣体验,也提升了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等课题的了解和思考。
第一站:泉州西街和开元寺
我们参观走访的第一站是泉州著名的古街——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目前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
西街周围充满闽南风味的红砖古厝绚丽多彩,保存完好,史上众多文物胜迹,名贤逸事,民间传说都集中于此,并延续流传,古街商铺满地,热闹非凡,吸引四面八方人士络绎不绝纷至沓来。
小伙伴们边走边欣赏西街独特的闽南风格建筑风貌,也品味了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这些建筑多以红色砖瓦覆盖外墙,阳台多种植生长茂盛的植物,别具风味,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西街的地标自然就属泉州千年古刹开元寺了,我们自然不能错过。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内有天王阁,藏经阁,大雄宝殿,东西二塔等著名古建筑。成员们在走访中无不惊叹于古建筑的奇特宏伟以及当地对古建筑保存之完好。
我们与当地的一些僧侣进行了简单的咨询交流,更是对泉州地区对传统古建筑的维护和适当开发中的努力权衡,在一些修复工作中秉承“修旧如旧”等原则的坚守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开元寺的游玩中,我们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位成员的手机不慎丢失了,我们一群人着急的到处寻找,也询问了一些寺庙的僧侣,几经寻找,终于在进门的僧侣处找到了路人捡拾交过来的手机。在开元寺这样一个佛家推崇仁德的场所,这样一次遗失复得的小插曲也给了我们一些奇妙的体验和感受
02
第二站:晋江五店市
紧接着,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泉州地区的古建筑保护状况和开发利用情况,我们前往了晋江五店市进行进一步的走访调查。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紧挨塘岸街,毗邻世纪大道,背靠青梅山,与晋江万达广场相连,和敏月公园相望;占地亩。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
街区历史悠久。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建筑特色突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拥有“青阳八景”中的四景、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石鼓庙及布政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宛然别墅等一百多处历史风貌建筑。各式各类的建筑和别具文化风味的博物馆让所有成员都大开眼界。
除此之外,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文化遗产丰富。通过保存传统街巷肌里格局、特色古建筑等载体,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南音及其他民俗遗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以“乡土、乡音、乡情”、“艺术、艺苑、艺人”、“传统、传承、传播”为主题,打造集传统文化展示、民俗体验、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街区博物馆、文化产业聚集带、城市新名片,让外地人感觉很闽南、让年轻人感觉很时尚。
为了使调研结果更具说服力和针对性,我们在这里用提前准备的问卷对当地人和前来游玩的游人进行了关于古建筑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待收集一定样本的问卷后分析人们对于古建筑旅游的态度。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在交流中,一位当地人这样说到:”大力保护和发展好五店市就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魅力,满足不同人的精神需求。当人们提及晋江时不再停留在“经济地标”的记忆,而会说这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本地人很享受、外地人很向往、华侨们很思恋。“
03
仅仅两天在泉州地区的调研游访,在惊叹于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别样魅力同时,我们也对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瓶颈感到深深地担忧。
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保留并传播了我国古文化。因此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载体,古建筑的保护理应得到现代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今很多地方的建筑都在盲目仿古、大建风情村镇,可还有很多地方在逆势而动,将现有的文物级建筑大片拆除;加之中国古民居建筑工艺已经越来越稀缺,古建筑的商业化程度逐渐加深,慢慢侵蚀了原来古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通过小组成员基于这两天的调研见闻的讨论后,我们觉得古建筑保护任重道远。
-武大土建-
图文:福建古建筑调研小分队
审核:王紫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