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动态泉州廉洁文化之旅,这样转悠

  泉州古城掀起廉洁文化热,对于鼎鼎有名的状元街、台魁巷、孝感巷、甘棠巷、曾井巷、戒贪壁……您还只是“略知一二”?

  O-U-T咯~~

  本期“刺桐清风”好康来了。

  小编化身“小导”~~带您深度游走“泉州廉洁文化”线路。精彩故事、完整视频倾情奉献,值得好好收藏、细细品味。

  当然,不妨到实地走走看看,在品味历史积淀深厚、特色鲜明的闽南文化同时,现场感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届时您还可以客串导游,给亲朋好友乃至外国友人讲讲泉州清官廉吏故事,详解廉洁元素“关键词”,当一当泉州廉洁文化传播者。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古城的老街旧巷,四处是唐宋风韵、风格独特的闽南建筑,这些古老建筑承载了泉州千年的文化,深藏着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故事。其中,不少历史名人同时也是当时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

  泉州市纪委、市旅游局以“廉洁文化”为主题,以泉州古城老街旧巷为依托,特别开辟了全市首条“廉洁文化旅游线路”——状元街—东街—钟楼-西街-台魁巷—开元寺—新华北路-孝感巷--蔡清故居-曾井巷-状元井-西街-甘棠巷。

状元街

  状元街是条步行街,位于鲤城区东街后街,建有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誉为“八闽第一街”。状元街西起中山路,东至南俊巷,全长四百八十三米,共分三个街区,第一街区还设置三座牌坊——“海滨邹鲁”“岳献海邦”“四门学士”,街区中央是一个七百多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广场一侧是“先民开发晋江”大型壁雕;第二街区入口处分别构筑了“仁风行春”“白云古地”“太康肇始”三座牌坊,区内广场两侧墙壁上的“子见老子”“老子出关”两幅大型壁雕;第三街区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在街口的仿宋“状元”石牌坊,牌坊上刻有曾从龙、梁克家、庄际昌、吴鲁等泉州历代六位状元的名字,“状元”石牌坊和旁边的“鲤鱼跃龙门”“渔樵耕读”浮雕,反映了古城泉州人才辈出,为官之道以清廉为尚,受后人敬仰。改造后的状元街保留了传统的泉州民居建筑特色,通过红砖瓦白石料的对比和丰富的建筑小品,构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古街道空间环境。

状元坊

  状元街靠近南俊巷这块牌匾,就是状元街得名由来。它把泉州历代六位文状元的科榜与名字都刻在牌坊上。上联是“欧阳之后六人亚魁帝榜”,自欧阳詹中进士开创了泉州人科举上榜的先例后,文脉绵延,共出了六位文状元:黄仁颖、陈逖、梁克家、曾从龙、庄际昌、吴鲁;下联是“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说的是“龙山衍派”、“一门四相曾半朝”,分别是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

一门四相曾半朝

  

  一门四相曾半朝成为“龙山衍派”最辉煌的时期,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从北宋贯穿到南宋。特别是在宋仁宗时期,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综合性军事著作,包含中国军事史还有军事科学史,排兵布阵以及兵器制作生产,牵涉到军事科学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武经总要》仍是军事院校的必修教材,更珍贵的是其中还记载了火器的制造方法,是集古代兵器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兵书。

御史坊

  御史坊,两面为“内台执法、豸绣承恩”。采用部分原坊构件并根据照片档案依原样重建于南俊巷北清白源井西侧。“内台执法”的“台”指的是御史台,是皇帝御赐时任巡按直隶御史泉州人苏士润,表彰其整顿吏治、严惩贪贿、清除污俗。“豸绣承恩”赐给苏璟,表彰其在监察御史任上以农为本,兴教育、办学校、惩贪贿等政务功绩。“豸”指的是獬豸,獬豸在中国是司法公正的化身,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如果发现奸邪之人,獬豸就会用角将其顶倒并吃下肚去。从先秦到明清,獬豸的形象就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作为监察御史重要标志。皇帝把“内台执法、豸绣承恩”坊赐给御史台的官员就是表彰他们对维护司法公正,清吏治、正官风做出的巨大贡献。

台魁巷

  台魁巷因清官庄际昌而闻名。“台”是古代对宰相的尊称,“魁”是对状元的敬称。巷名源于明代泉州状元庄际昌为该巷奇仕宫题匾“雁塔钟灵”,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

  古时候台魁巷内曾有节孝坊、贞洁楼、忠孝坊,也有保佑妇孺平安的“奇仕妈”。时光匆匆,如今的台魁巷与历史有关的遗迹,只剩下奇仕宫、过路亭,以及古色古香的粘氏古厝……可是台魁巷的故事没有结束,巷口的白来叶树、巷中的“保和堂”等等都在延续着传奇。

庄际昌

庄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初名梦岳,应试时改际昌,学籍永春,乡籍晋江青阳。万历47年四十七年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

拒传帘官

  天启五年,际昌任会试考官。考试之日,题目尚未发下,主考令人传呼帘官。际昌坚持不可,认为需内外防范,方能保证考制清明,否则众制尽溃。

兴利除弊

  返籍归乡时,庄际昌又为家乡兴利除弊:海疆不宁,他约定乡邻,编队守望;又捐资修筑晋江溜石陡门,内蓄溪流以资灌溉,外捍海潮冲啮。

知书达理   

  崇祯元年,魏忠贤伏诛,庄际昌被起用为右谕德。途中提升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到京后,毅宗赐镪楮珍膳,授记注官。在职期间,庄际昌秉笔直言,坚持正道。每日黎明入朝,夜二更方罢,劳累而不顾休息。庄际昌为官持正,不畏权贵,任劳任怨。知书达理,故名声日隆,深受好评,后来又任国子监祭酒。

(精彩讲解之一:状元街、台魁巷、孝感巷。建议在Wife环境下观看。泉州廉洁文化旅游线路完整视频还可在“刺桐清风-清风视频”内观看。)

戒贪壁

  戒贪壁(麒麟壁),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城北的府城隍整体迁移进开元寺,图中怪兽叫做“犭贪”(满身披满孔方兄,寓指一身铜臭),吞食山中的各种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又来到人间吞食金银珠宝,看到太阳从东海的海面冉冉升起的时候,它就冲过去一口想把太阳也吞下去,结果跌进海里淹死了,就是俗语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山东曲阜孔府院内亦有此戒贪壁,告诫子孙为官须清正廉洁,不可贪得无厌。

晋相

  戒贪壁左边的砖雕寓意为“晋相”。左边脚踏实地的大象,背上是支方天画戟,谐音“吉祥”;还有一个磬和一个花瓶,谐音“清贫”。寓意脚踏实地、清贫自守,才是人生的大吉祥。倘若执着于权势,营营于“晋相”,如旁边的小象,它站在一块块不规则的石头垒起来的高处,背上驮着一面镜子,谐音“晋相”,而这样的境况其实“危若累卵”。为了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晋相”的风险,阐发正确的“吉祥”价值观,左侧还配了一小副砖雕,上刻一个扫地童子,头上飞着一只蜻蜓,谐音“清庭”,就是清扫庭院的意思。《朱子治家格言》里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务必内外整洁”,所谓的“内外整洁”,不但要把身外之地打扫干净,更要把内在的“心地”也打扫干净。要把营营于“晋相”、对名利与权势的贪念一一扫除,故曰:扫地扫地扫心地。

封侯

  右边的砖雕寓意为“封侯”。这副砖雕里刻有许多包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吉祥图画,比如:喜上眉梢、松鹤延年、鹿含芝兰等,都是传统文化对于“福、禄、寿、喜”等人生幸福的朴素理解与呈现。而图中的猴子,置人生幸福于不顾,噌噌地爬上树,手握一根长长的棍子去捅马蜂窝。“封侯”,是世俗所谓的成功,却并非幸福快乐的真义。为了更好地阐发对于“幸福”的理解,右侧配了一副“芭蕉僧”的砖雕,他的头上有一只蝙蝠,寓意“福”的真义。以“芭蕉”譬喻“封侯”所代表的权、名、利,非常贴切:一叶一叶地剥下去,最后总成空。长寿、健康、平安、喜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精彩讲解之二:戒贪壁。建议在Wife环境下观看。泉州廉洁文化旅游线路完整视频还可在“刺桐清风-清风视频”内观看。)

孝感巷

  孝感孝感,“孝”字感人,缘于明朝朱鉴夫妇“孝感动天”的典故。朱鉴从小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其孝行达四乡五里,被《明史》列入“列传”,皇帝赐建“孝感动天”牌坊。

  朱鉴在湖广为官期间,处处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无时不为朝廷社稷考虑。他尊重民俗,请复旧制,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民间风情;又移风易俗、引导民风,使恶俗流风,为之一改。任满时,老百姓夹道欢送。

  这条巷子亦是明代成化礼部祭司主事蔡清的故居。

蔡清

蔡清(--年),字介夫,别号虚斋,明代晋江人。累官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著名的理学家。蔡清居官清廉,曾经上疏力陈官场、社会私弊,去世后被追谥“文庄”,从祠全国孔庙。

谒拜孔庙

  正德元年(年),蔡清任江西提学副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恃势骄恣,图谋不轨。每月初一、十五,驻地主要官员都要先向他朝拜,次日才去晋谒孔庙。而蔡清却坚守礼制,劝说同僚要先谒拜孔庙,后拜宁王。

不畏强权

  宁王生日时,各司官员都穿朝服去拜寿,唯独蔡清例外(以示与朝拜皇帝有别)。在一次宴会上,宁王当众嘲弄蔡清不会作诗。蔡清当面予以反击称:“某平生于人无私(诗)。”凛然正气、铁骨铮铮的蔡清,既不愿同流合污,亦不向权贵妥协,辞官归里。

四书蒙引

  蔡清一生力学六经,遍览经史子集,在继承程朱理学中发展其学统,并在与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派论战中,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集28名士结社研究易理,号为“清源治易二十八宿”,形成清源理学学派。蔡清最大的贡献在于:“殚毕生精力,著《易》、《四书蒙引》,阐孔孟之微言,发明濂洛关闽之正学,刊学宫而布天下,至今学士文人确实其说毋变。钩深括奥,振落扶衰,文庄公讵非紫阳功臣哉!”

曾井巷

  

  曾井巷,巷名缘于泉州状元、南宋贤相曾从龙。因曾状元生于巷中水井的井盘上,后称水井为“状元井”。

  曾从龙于宋宁宗庆元已未进士第一,累官至枢密使兼参知政事,归授资政殿大学士。他为官清廉,事务治理井井有条,是个顺民心,得民意的好官。宁宗开禧年间,曾从龙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做官,以求亲身体验民情。宁宗皇帝任命他为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府,在任整顿吏治,严明法纪,兴学养士。史称他“才行文学,剔历中外,蔚有声誉”。

  曾氏族人在文化上的突出成就表明其家族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其注重教育、仁爱为本、清约自持、孝道传家的良好家风,是晋江曾氏绵延相继的重要因素,也为曾氏家族贤才辈出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清人李清馥说:“其家率公之教,修廉隅,力学问如寒士。观此,其积厚流光,自有本也。”曾氏几代人共同努力,在科举、仕途、学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功。而他们的家风也给曾氏家族打上了厚重的文化烙印,其家风政风以“清、正”为要,广为流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曾氏一族为这些古代家训做了很好的榜样。

  时光流转到了今天,仍可见市区新门街龙头山曾氏祠堂的对联“事宋主七八宗为公为将为相,祀乡贤十六位立德立言立功”,亦可见原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厦门大学原校长林祖赓兄弟俩位于曾井巷老宅内的对联“自祖宗积德数百年忠孝休声始我后,愿子孙承家千万世诗书文彩耀人前”。

  两副对联跨越了数个朝代,却遥相呼应,道尽曾井巷以诗书文彩光耀门楣,崇尚忠孝仁义的故事。巷子里的古井、古厝则是那一段段历史的印证。

状元井

  巷子南口西侧有一境庙“妙因宫”奉祀保生大帝,巷内原有状元曾从龙府第,今日故宅已废,仅余一口“状元井”见证世事沧桑。状元井东面,有联魁宫,巷内一处寻常人家的院墙上,嵌着古老的“石敢当”三字。一宫一庙,古井古厝,巷头巷尾相映成趣。这一切都让人感叹,文都泉州“诗书文彩耀人前”的古老传统从未远去,薪火相承。

甘棠巷

  甘棠巷系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廷机归隐后居住的小巷。“甘棠”具有“德政”之意,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借西周时期召公甘棠树下断案的故事,取巷名为“甘棠巷”,以颂赞李廷机的清、慎、勤、廉美德。

李廷机

李廷机(年-年),字尔张,号九我,明代晋江新门外浮桥(今属鲤城区)人。少贫励学。万历十一年会元、榜眼,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廷机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明史记其“遇事有执,尤廉洁”,为政以“清、慎、勤”著称。

三鞭为界

  明万历年间,相国李廷机告老返梓。神宗皇帝特赐他马鞭一支,教他三鞭为界,就地建造相府。李相国是位清官,他来到西街五塔巷,看见有一片荒芜的旷地,于是拿起马鞭轻拍马背三下即紧收缰绳,结果马跑不远便停了下来,占地也就不大,于是就在该巷与五塔巷之间建了一座小小的相府。

吟诗达观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老妻问我明朝事,叉手后园看梅花。”这是李廷机辞官回乡后写的一首绝句《除夕》,描写其生活的拮据与达观的态度,读后一个清官的形象跃然纸上。

明轿明身

  当时朝廷规定,三品衔以上官员出行时可以坐顶盖和布帘的“帷轿”,但时任祭酒、少詹事的李廷机,出外视学办事,都是骑马或坐没有顶盖的“明轿”。

  “当官之事,曰:清、慎、勤,而清居首”、“大臣须办得一点诚忠,不为身、不为家、不为官、不为荫、一心为国为主,禄赐之外,更无他营”,这是李廷机的名言,更是他一生清廉为官的真实写照。

两袖清风

  归隐故乡前,李廷机给明神宗上疏:“即臣死,不望帷盖之施;即生还,不望资斧之赏。”回乡路途所经之地千余公里,“未见李阁老行李僮仆者。”临终时,身边仅存44块银钱,连买棺木都不够。当时的泉州知府蔡善继捐出自己的半年薪水,又发动大家捐款,为他购置棺木料理后事。宰相当到这种困窘程度,也是亘古奇闻!

一尘不染

  在南京任职期间,官邸里的器具杂物,他大多都没动过,离职时还将其封存记录,留给继任官员。南京守备邢隆十分感慨地说:“李爷,你只吃南京一口水!

沧海桑田

  如今在甘棠巷里,人们很难找到古迹,更不用说李廷机的宅邸。但是甘棠巷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树一叶仍然述说着明代贤相李廷机廉政爱民的故事,街巷深处神奇的传闻、动听的民谣,至今还在低吟浅唱。

(精彩讲解之三:曾井巷、甘棠巷。建议在Wife环境下观看。泉州廉洁文化旅游线路完整视频还可在“刺桐清风-清风视频”内观看。)

  泉州古城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老街巷是海丝文化、闽南文化旅游的特色亮点,这些巷子深藏着动人的历史故事,记录了曾经“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过去。走进这些巷子,来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发现老泉州,聆听圣贤故事,洗涤心灵。

来源:泉州市纪委、泉州市旅游局

往期回顾

一起走走泉州首条廉洁文化参观线路吧

中国纪检报刊文——泉州古城掀起廉洁文化热

品多元历史文化,助一带一路崛起——泉州的海丝情结

赞!《中国家规》发行,安溪李光地家规收录其中

赞赏

长按







































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42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