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事业兴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这是朱熹对欧阳詹的评价。他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作品,《欧阳行周集》十卷行于世,《全唐诗》录存其诗78篇,《全唐文》录存其文赋63篇。他到底是南安人还是晋江人,他与艺女的一段凄美故事又为他的一生添加了许多浪漫色彩。

欧阳詹(公元—年),字行周,南安人。他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

欧阳詹著作对唐代诗文发展影响深远

据历代文人流传下来的游记记载,一千多年前的白云室优雅静谧,门前桃花映红,绿荫浓浓,屋后古松苍劲、绿竹婆娑,欧阳詹在这样的好山好水中为世人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欧阳行周集》十卷行于世,《全唐诗》录存其诗78篇,《全唐文》录存其文赋63篇。他的诗作对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更对唐代诗文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这是欧阳詹去世后韩愈写的《欧阳生哀辞》,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刻的友谊,欧阳詹的一些思想与韩愈不谋而合,对其后来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代才子也曾浪漫多情

说到欧阳詹的重情重义,人们不免会提起欧阳詹当年羁旅京城的一段爱情故事。传闻在贞元十四年(公元年),欧阳詹在太原旅游时,遇上一位才貌双全的青楼女子,郎情妾意,坠入爱河,欧阳詹承诺待功成名就时即来迎娶。在回去的途中,他因十分思念这位女子,百感交集写下了《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欧阳詹走后,太原女子日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悲痛之下写下一首诗:“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随后,太原女子剪下青丝云髻一束放入梳妆盒,叫侍女他日见到欧阳詹转交给他,便香消玉殒了。贞元十五年(公元年),欧阳詹获得职位便前往太原探访,得知女子已去,望着留下的相思物,欧阳詹伤痛至极,几度昏厥,再加之后来仕途不佳,心情抑郁,欧阳詹也离开了人世。

对于欧阳詹的这个凄美爱情故事,世代文人持有不同态度,一方为他的凄美传奇感叹不已,一方则认为才华盖世的一代名人怎能为烟花女子殒命。无论故事真假,都无疑给欧阳詹的一生添加了许多浪漫色彩。

白云室

见证了欧阳詹版“孟母三迁”

白云室是建在码头镇高盖山上的一间简陋书室,环境清幽,云雾缭绕,那是欧阳詹少年时期学习的地方。据码头镇政府城建办公室的戴锦志介绍,白云室因年久失修而倾圮,只留下残墙断壁,但还是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前来。

说到欧阳詹的读书处,丰州文学爱好者王赞成告诉记者,欧阳詹的母亲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为了给他最好的学习环境,曾选择多处环境清幽之地供他读书,真是闽南版的“孟母三迁”。在丰州莲花峰上一座10平方米左右的石室,只见石室两侧有两块巨石包围,扒开右侧巨石的杂草,一排阴刻楷书字展现在记者眼前“欧阳行周书室”,巨石下有块碑记虽模糊不清,但可以看到欧阳詹名字,大概是介绍他曾在这里学习的场景。除此之外,丰州曾建有为了纪念欧阳詹高中举人而建的应魁亭、衣锦坊,九日山上也有几处欧阳詹读书处。

芹山故宅

传欧阳詹作诗使青蛙噤声

在高盖山往南有座芹山,位于现在的码头镇高山村,欧阳詹祖上在此结庐而居,欧阳詹也在这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据南安县志记载,朱熹曾造访故址题“欧阳古地”四字竖碑,敬仰先贤。

关于欧阳故宅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码头镇的一位欧阳老先生与记者分享了一个关于“青蛙噤声”的故事。相传欧阳詹故宅前面是一大片稻田,每到夏季夜晚,四处稻田蛙声一片,唯有欧阳詹故宅前面的稻田安静无声,那是12岁的欧阳詹用一首诗使青蛙噤声,不再鼓噪。

那天夜晚,欧阳詹正在构思一篇文章,被稻田里的青蛙叫声吵得心烦,带着一股怨气,他站在门前对着稻田出口成诗:“遍地蛙声鸣彻夜,文思扰乱惹人烦。须由土地施玄法,喝止噪声莫在喧。”吟罢,四周万籁俱寂,欧阳詹便进屋继续写文,顿感文思泉涌。从此以后,宅前再没有听见蛙声,这传奇故事一代代相传,乡人津津乐道,用来教育子孙用功学习。

资福院

碑文印证欧阳詹出生“南安”

资福院位于高盖山半山腰,沿着码头圆领村后的石阶而上,便可以寻得资福院的遗迹。据考证,资福院是欧阳詹祖父捐建的寺院,也是南安最早的寺院之一。欧阳詹曾为此题匾,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破坏,化成灰烬。

斗转星移一千多年,欧阳詹的故事代代相传,但文学爱好者对欧阳詹籍贯的考究和争论依旧乐此不疲。欧阳詹研究会副会长雷永锻被称为码头诗山一带的“文化活字典”。对于欧阳詹籍贯的南安说、晋江说、莆田说之争,他谈了自己的看法。“欧阳詹的出生地在南安,并在南安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这是无可争议的,白云室、欧阳坟、资福院这些遗迹都表明了欧阳詹与高盖山的深厚渊源。”

被夷为平地的资福院,还留下了一块清朝乾隆辛巳年的《重建高盖山资福院碑记》,碑记上记载:“公(指欧阳詹)所产之里在芹山之麓,与此山(指高盖山)相接壤,镌有‘欧阳古地’石碑,十余年来已为邻居人埋去。又《南安县志》久废,有力者未尝有修意。公已谱入晋江,《府志》《省志》仍之。更数百年后,人益远,传益微,谁复知有欧阳古地者夫?公之高怀雅量岂分畛域?然使父母桑梓之乡失于后人,亦非公意也。”

“碑记里提到,因民间修族谱把欧阳詹说成是晋江籍,《泉州府志》和《福建省志》也就跟着作此说法,长此以往,还会有谁知道欧阳古地呢。任凭后人把自己的籍贯改了,恐怕也不是欧阳公他老人家所愿意的吧!”雷永锻表示,无论欧阳詹祖籍哪里,后人都应该为他骄傲。

丰州应魁亭

为纪念欧阳詹中进士而建

在丰州南门慈济宫对面的巷子里,可以看到两根石柱,那是为纪念欧阳詹高中进士而建的应魁亭,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场地和两根石柱,空地旁边的应魁井还保留完整。谈起欧阳詹,“首位进士”一定是他的代名词,他的首开先例对促进八闽文教科举及后来文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中唐贞元二年(公元年),欧阳詹离开家乡,在长安度过了六年的苦读时光;贞元八年(公元年),欧阳詹高中进士,名列第二,韩愈第三,时称为“龙虎榜”。其间又先后五试礼部,四试吏部均落选,贞元十四年(公元年)才被授予中唐皇家高等学府国子监四门助教(仅从八品上称号),史称“唐自助教置官以来,善尽其职者,未逾于詹。作为泉州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从欧阳詹开始到清乾隆二十六年,泉州登进士第者达到近两千人,中举人、秀才者不计其数。

编辑整理I文创世界杂志

素材来源I网络

图片来源I网络

AboutUs

浅水湾文化传播平台

文创世界I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综合资讯站

旅游装备设计与产品展销I文化产品设计与艺术培训

健康医疗体验与休闲养生I云端数据平台与智慧城市

ContactUs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白癜风哪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40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