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么火,你还不趁着假期去看一看
说到海上丝绸之路不得不提泉州,说起泉州城同样绕不开海丝。要循着历史的碎片,在泉州城中找到关于海丝的踪迹并不难,难的是能既要看懂个中真谛,又能从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抑或南音的一段喑哑中品一段原汁原味的传奇。这一次,我们邀请了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或从事着与海丝文化相关的工作,或是情感上与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连结。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一段属于自己的文化风土小旅行。
行
1座泉州城,3种海丝小旅行
1.从南音,聆听这片土地蔡雅艺
国家级南音传承人,新加坡湘灵音乐社音乐总监,南音雅艺公益项目发起人。
推荐线路:南音雅艺表演坊→南外宗正司→文化宫广场南音社→南音艺苑线路主题:南音旅行时间:1-2日南音雅艺文化馆
雅正之音
鲤城区温陵北路号铭湖花苑A1-
有别于现代大众对于南音的世俗刻板印象,南音雅艺正在尝试还原南音该有的古典和庄重。从今年开始,成立了三年的南音雅艺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南音雅艺文化馆”有点像藏身于市井的南音小剧场,文化馆的大部分空间被用于日常活动、南音表演及授课,以及泉州本土文化的推广上。在南音雅艺的表演,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气氛却恰到好处,没有艺术高高在上的凌驾感,而是让艺术走入寻常市井,成为泉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南音雅艺文化馆每周六都有固定演出,票价不贵,应是到泉州寻访南音的好选择。
南外宗正司
遗址溯源
鲤城区花巷梨园旧址内
南外宗正司是南宋时期管理皇族宗室事务的机构。旧馆驿西侧这一旧址,正是第三次移民南迁时,赵氏皇族聚居之地。不少学者认为,针对赵氏皇族的这次屠杀,让歌舞声色的皇族贵地覆灭,却让囿于深府、士大夫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南音,跟随乐手歌伎,流入民间。位于梨园剧团内的遗址,仿若与世隔绝,若是要寻访南音的根源,南外宗正司虽然只有一方石碑,但梨园的清幽环境却足以怀古。
工人文化宫南音社
民间的张力
鲤城区九一路工人文化宫
离府文庙不远的文化宫有泉州市文化宫南音社,是泉州最为大众的南音表演场所,也被称为“馆阁”。7个人的团队天天演出,嘈杂的鼓点敲打着缓慢的南音,观众时多时少。这个南音社坚持了30年,却并没有要停下的意思,这里的员工很骄傲于这30年的风雨无阻。据说还有一家新馆阁要进驻文化宫。这种落寞的坚持,让人感觉到南音在这个城市的生命张力。
2.「特立独行」的海丝之城
萧春雷
人文作家,民间学者,资深媒体从业者。
推荐线路:李贽故居→草庵→蟳埔渔村→九日山
线路主题:猎奇
旅行时间:2-3日
李贽故居
特立独行的反叛者
鲤城区南门万寿路在萧春雷看来,看李贽故居不是去看房子,而是站在李贽居住过的房子里,想象李贽这个“特立独行的怪人”生活的那个社会。李贽出生的年代海禁已经开始,但泉州自由开化的风气已经形成。作为中古自由派的鼻祖,李贽是“离经叛道”的。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在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明朝时期,李贽的哲学形成,与泉州的开放有着重要的关系。
草庵
被弘一法师错认的摩尼佛
晋江华表山南麓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摩尼教遗址。摩尼教虽不为人所知,它的俗称“明教”却在金庸笔下被发扬光大。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年)传入中国。草庵一直到建国后才被历史学家证实为摩尼教遗址,之前一直被当作佛教寺庙。摩尼教供奉摩尼光佛,一说弘一法师在草庵居住时,也没认出它的“真实身份”来,还将它作为佛祖祭拜。
蟳埔渔村
为何簪花蟳埔女
丰泽区东海片区法石社区蟳埔渔村位于泉州市区东海,位于法石古港附近,从而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渔村。现在的蟳埔依然以渔业为主,海神妈祖是这里的“境主”,每年冬天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巡境仪式。而萧春雷觉得最为有趣的莫过于蟳埔女,萧春雷曾经出版过惠安女研究的著作,蟳埔女与惠安女有几分相似,头戴簪花,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服饰,但是因何而起,至今仍没人能给出有考据的答案。
3.寻访古窑口黄明珍
黄明珍
泉州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
推荐线路:德化窑→南坑窑→磁灶窑
线路主题:陶瓷
旅行时间:2-3日
德化窑
德化的“中国白”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在雕刻和造型上都首屈一指。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达泉州港,在游记中提到“并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戴云)州,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在东南亚,精美实用的德化瓷改变了当地“多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的生活习俗;在欧洲,德化瓷引发了当地的厨房革命,所生产的啤酒杯、碗等,堂而皇之替代了原有的金银厨具,甚至引发了当地仿制德化瓷的热潮;在非洲,基尔瓦岛的大清真寺遗址、苏丹墓地都出土过德化窑瓷……洁白如玉、精巧雅致的德化白瓷被推为中国白瓷的代表,称之为“中国白”(Blancdchina)。
南坑窑
瓷香弥漫在晋江两岸
南坑是闽南一带烧制篾点划花青瓷(被日本学术界称为“珠光青瓷”)最大规模的瓷窑,堆积范围连绵数里。被马可·波罗誉为“瓷香弥漫”的晋江两岸,多处瓷窑出产的一批批青瓷、白瓷,装进木船经泉州刺桐港,从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非洲。《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距城十里”的产瓷地,被日本学术界称为“珠光青瓷”的宋元古瓷的产地,逐渐被近年考古专家所证实,它便是位于南安南坑一带的古窑址。
磁灶窑
重返千年古窑址
磁灶镇位于晋江,从名字不难看出是因陶瓷而得名。磁灶窑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距今已有多年。磁灶窑瓷器的胎质一般呈灰色,颗粒较粗,胎质不够致密。宋元时期,磁灶窑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为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其中专门为销往东南亚国家而特制的产品“军持”,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这种产品在磁灶窑古窑址中常有发现。
宿
南洋浮生旧梦之旅
泉州馆驿七号华侨别墅馆驿七号就由一幢别墅改造而成,安静、文艺、古老、有味道。馆驿七号”位于红砖墙的别墅区,房子是老泉州的房子,红砖墙的岁月味道难以言说。它不仅仅是青年客栈、精品酒店的升级版,更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的故乡“流浪”的方式。让异乡人一下子融入泉州浓浓的闽南乡情,实现和泉州这座“谜”一样的城市的无缝对接。
14间用泉州老街巷命名的客房被分为“秘密花园、风华正茂、旧梦浮生”三大主题。院子里有两棵泉州仅见的南洋杉是随从东南亚建房的习惯在当年由主人亲手种下的。前厅里的泉州生活馆里有一家时光冉冉的唱片行和一个文艺小茶馆。本地生活家在这里举办各类在地文化体验活动和游客细数泉州的过往今生......
入住馆驿七号度假旅馆,在华侨新村流连忘返,沿着古城一线探奇老街古巷。你会发现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厦门只是闽南一袭美丽的霓裳,而泉州,却藏着闽南真正的魂灵”。
鲤城区爱国路2号华侨新村五排7号(近中山公园)
?推
荐
阅
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