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家三代奉献高校讲台传承良好家风泉

近日,年度泉州市“教育世家”名单公布,曾路一家名列其中。61岁的曾路与妻子杨幸是华侨大学校园里令人艳羡的教师伉俪,一家三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而曾路的岳父一家早在年就被评为“教育世家”,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两家人良好家风的传承。

□记者魏婧琳魏晓芳/文受访者/供图

从东北回老家支持华大复办

“从我父母,到我和我爱人,再到我的孩子,三代教龄加起来年。”谈起自己的家庭,曾路颇感自豪。

曾路从吉林大学毕业后便到华侨大学任教,至今已经整整39年,现任华侨大学副校长。他的父亲曾景春出生于年,中学时代就参加地下党工作,从东北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到了年,恰逢华侨大学复办,学校到全国各地招聘教师,曾景春一心想着要回福建老家,便举家回到了泉州,一直在华侨大学物理系任教并任系主任,直至年离休。曾路的母亲宋秀芬出生于年,是长春人,早年是小学教师,后担任华侨大学境外生预科班教师。

出身在这样的教师家庭,曾路从小就对教师有着深深的热爱。母亲早年教小学时,他还没上学,就经常跟着母亲去教室,坐在最后一排听课。在他的记忆里,父母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循循善诱,关爱有加。一些学生放学后,经常到他家玩。“父母亲如今八、九十岁高龄,每年都有学生给他们过生日,逢年过节还会到家里看望。”

曾路的妻子杨幸毕业于华侨大学,留校工作,而他们的女儿曾涵在厦门华夏学院工作也有六七年了。“女儿读完文学硕士,很喜欢高校的氛围,所以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曾路说,一家三代从教是源于家人对教育独特的情感。

两家共享心得传承教育理念

曾路的岳父杨翔翔18岁远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动力机械制造,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上世纪60年代参与华侨大学化工系的筹办,曾任华侨大学副校长。岳母在东华大学任教后调入华侨大学,一家三代从教,大半时光都扑在了教育工作上。如今,他们家在泉州市区后城街的旧宅前厅中央,仍悬挂着年获颁的“教育世家”牌匾。

两家人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四位老人不时对曾路和其他晚辈们聊起多年来总结出来的教育心得,“老师要一心一意对学生,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你的职责更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

在老一辈的影响下,曾路成为他们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回想起刚当上大学教师的那段时光,他印象深刻。“那年我22岁,为了上第一堂习题课,我买了一个小黑板,提前一周在家练习板书,练习控制讲课时间和节奏,练习内容安排。”当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hj/9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