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示再获国字号荣誉,泉州这些地方要
喜!讯!
今天刚刚公示!
获得国字号荣誉!!
泉州这些地方要火啦!!!
住建部今天最新公示
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全国共有60个镇、个村上榜
这一次
福建有6个镇、28个村上榜
其中,泉州有2个镇、3个村
分别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
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
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安村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
棒棒的,一起打call~
永春岵山镇岵山镇位于永春县城南部,为永春南大门,与南安市毗邻,镇域面积54.3平方公里,四面峰峦环绕,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拥有建设年代从明代追溯至近代的百年闽南传统民居多座,保存完好的80多座。此外,岵山还有以古荔枝树为代表的百年古树近株及成陇成片的原生态稻田。镇域内还有福兴堂、清末炮楼、福茂寨、和塘古街、仙崆岩等文物古迹。岵山镇的茂霞、铺上、铺下、塘溪四个村都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晋江市安海镇安海古名“湾海”,这是由于安海的海港弯曲之故。宋开宝间,唐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居此,易湾为安,称安海。以后,关于安海名称的由来,都沿袭此说。明朝称“安平镇”,清朝复称安海。安海凭借港湾深邃,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人善贾等优越条件,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地区。这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桥“安平桥”,又称“五里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石井书院,位于晋江安海镇西鳌头境,前身为宋绍兴年间安海长者黄护为时任安海镇官朱松(朱熹之父)捐建的讲学馆所——鳌头精舍,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泉州“四大书院”。龙山寺作为晋江安海地区香火比较旺的古刹。寺中素称有三宝。第一宝,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相传取用原本庙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主手合十,两侧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团扇,姿态各异。第二宝,龙山寺殿前一对青草石柱相峙而立,雕刻巨龙绕柱,形若腾云,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为闽南独特的石雕工艺杰作。第三宝,是大殿有整板樟木大门扇,钟楼有整木凿空大鼓,系隋代制作。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樟脚村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村子里有很多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群。因为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多年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故得名樟脚村。山坡上一层层上下重叠、一幢幢首尾相连的“石头厝”,俨然是一座古城堡。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安村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安村地处闽南千年古镇——五里街镇的核心区,是省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辖区内的老街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境内有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岩室、翁公祠),有清至民国的传统古街巷,分布众多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闽南传统古建筑。
西安村也是永春县商贸文化之源,是成就东南亚“无永不开市”传奇的源头。其中,西安村许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内地首站码头之一,是山海货物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德化和永春的瓷器、茶叶从这里出发,远销东南亚和欧洲、非洲。
晋江龙湖镇福林村
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五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林村在元、明时期属晋江县十七、八都,相传因檀树成片而称“檀林”。现在这个名字,与弘一法师有关。年,法师驻锡于该村的福林寺消夏,这里也成为他生前最后的闭关之地。借寺名为村名,福林村由此而来。村子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总结起来,有三大法宝,其中一个是前文提到的福林寺,寺为单檐歇山顶三开间二进庙庭,并立西厢房,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特色二是满族文化,福林村粘厝埔是晋江唯一的满族村,目前聚居着多名粘氏村民,相传是元时满人、汉人南迁择地,为躲避乱世,金人完颜族弃用“完颜”姓,改以“粘”为姓,聚居在福林村。粘氏十世祖粘凤奴在龙湖镇烧灰村许坝桥租了亩地,人称“粘厝坑”。
特色三是闽侨文化。福林村全村户籍人口约人,旅居海外及我国港澳地区的乡亲有人之众,又以菲律宾华侨居多。华侨中以许逊沁、许志长及其后嗣、许友超等最为知名。
恭喜以上名镇名村!
一起为它们打call!!~
来源:住建部网站、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永春网、大美涂岭、安海文创协会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hj/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