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城middot泉州晋江mid

泉州厝边头尾:讲厝边头尾话,叙闽南风情事!

草庵寺,我国唯一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遗存,也是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华表山南麓。草庵始于宋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草庵为我国研究世宗教史和农民起义活动以及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极为珍贵之实物依据。

草庵,亦作“草菴”,为摩尼教遗址,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现为元代遗存,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初为草筑,故名。摩尼教又称明教,波斯人摩尼(公元—年)所创始,其教义是杂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唐代传入泉州。到明初,因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国号,遂明令禁止,驱逐信徒、毁坏寺院,摩尼教逐渐依托于佛、道教中,渐失其本来教义而走向消亡。草庵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它为何能够幸存下来,值得研究。

登上草庵之前,看见草庵右侧有一耸立的大石上顶上长着一颗大榕树,榕树已经从石顶将大石涨裂,构成一处树石奇景。

从右侧拾级而上,便到了依山而建的草庵门口,庵门敞开,门外的墙壁上红漆大片剥落,显得十分破旧。正门上方是遒劲的大字匾额“草菴”,两侧的门柱上镌刻有“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偏照尊”的华严经句,印证着佛教弘一法师与草庵之间难以割舍的缘分。大门内进第一进上方的匾额上是烫金字体“万石表灵”,两边石柱上有副对联,上联是:“草符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下联是:“菴门常掩莫忘世上苦人多”。

《晋江县志》载:“华表山在五都,距城南四十里,双峰角立如华表,然麓有草庵,元时建祀摩尼佛。”庵内依山石刻一圆形浅龛,直径1.68米,圆龛内雕刻一尊摩尼光佛,跌坐在莲花坛上,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长0.32米,宽0.25米,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摩尼佛像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面相圆润,眉弯隆起,嘴唇稍薄,嘴角两线深显,下颚圆突。身着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像被年8月在瑞典召开的国际研究摩尼教的会议选为会徽。这尊摩尼光佛雕像,是泉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佐证,对于摩尼教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研究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出了草庵大门从草庵左侧拾级而上,便看见著名的摩尼石刻。一方巨石上刻着四行摩尼教“四位一体”的教义,文曰:“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刻于明朝正统年间。石刻旁边是典型的树抱石奇景。榕树的根须从石刻巨石顶上一直扎到石根下。

民国时期,高僧弘一法师曾多次禅居于此,他与草庵的不解之缘,显示了“宗教无界限“的高深佛法。他所起居生活的很多遗迹都古老相传了下来,如星点般散落在华表山各处。

庵门正前方有棵千年的桧柏树,似乎见证着草庵的历史。右侧路边有个青石碑,上面刻着:“旅菲华侨晋邑小沿塘村信女柯乌纱及其子郑渊源先生捐建草庵石埕。公元一九九零年六月”。此碑证明草庵年曾维修过,并由晋江籍华侨赞助而修建。

草庵寺前有“隐居桥”、“八凤池”、“千年古桧”等处处佳秀;草庵寺后有“万石峰”、““龙泉岩”、“玉泉”等景景奇幽。

赖淑萍

赞赏

长按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yy/30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