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两会这些政协委员建言泉州发展他

大会现场

今天(1月17日)上午,十二届泉州市政协五次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12位市政协委员围绕泉州经济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未来社区”建设、晋江两岸联动发展等建议。一起来看,他们说了什么——黄军红:推动泉州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市政协常委

民建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要促进实体经济再振兴,我们建议泉州要力争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先行城市,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强化精准招商,集聚发展。建议泉州以台商投资区百崎湖为试点,打造宜居宜业数字经济新高地,吸引知名总部企业,留住高端人才。同时加快“一核多点”的协同发展格局,以数字经济新高地为核心,以软件园、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南安芯谷和安溪信息产业园等为重要支撑点,建立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二、撬动政策杠杆,示范带动。可以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支持,重点向集成电路产业发力,力争成为“中国芯”的重要支撑。加快出台操作性更强、力度大的扶持政策,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三、加快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把全市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的做法与成效形成共性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应用。引导工业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泉企上云”数字化工程及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深度实施产业互联网,立足四个省级“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建立更大开放格局的联盟共同体。

四、加快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布局前沿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与新基建知名企业合作,通过市场换项目等方式,加快领先技术在泉州应用或生产。深化“产业云”“公共云”创新发展,围绕供应链链条,发展好平台经济。一是搭建厂商与网商交易服务云平台,二是搭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经销分销商、原辅材料供应商为主的采购交易服务平台,三是以网络货运、征信信用等服务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四是以O2O服务平台为基础,培育面向市民生活需求的细分服务平台,助推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肖惠中:推进泉州“十四五”中医药事业

市政协常委

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随着“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全面实施,国家、省、市陆续印发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措施,泉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强化“十四五”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医院医院医院合作。全力打造“闽南中医药名城”,筹建“闽南中医学院”。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医院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牵头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医院建设中医医疗协作联合网络,医院建设县域中药饮片供应中心和共享中药房。      二、推进中医药服务品牌创新。成立泉州市中医药研究所,建立传统药企品牌药品专利池,倾斜支持本土中药业产品创新,发挥中医药应对重大疫情的作用。      三、加强中医药保护、宣传和交流。打造本地道地药材品牌,创新开展中药快递服务,设立中药(材)互联网交易中心,重视中医药文化宣传,扩大中医药合作交流。      四、加快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地道中药材收储和应急保障制度。重点培育赛霉安等泉州优秀中成药品牌,着手建立泉州中医药公共实验室。完善传统药业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泉州市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和中医药全民教育工作。打造中医药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中医药”,医院在中山街的旧院址打造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旅游文化基地。丁毓玲: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打造美好生活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市政协常委

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主委

“未来社区”不是普通的住宅小区,也不是常规的行政社区,它更注重品质和便捷,它以打造社区共享的文化空间、医疗健康、托育服务、养老看护、义工服务,构建“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邻里关系;以拓展绿化和人行空间、智能出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对外交通衔接,构建绿色低碳和10分钟生活圈;以社区服务、休闲商业和艺术创客,构建年轻人的未来创业空间。建议泉州市把握“十四五”机遇期,瞄准前沿、对标国际、立足市情,尽快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调研与科学规划相结合。过去几年,泉州市“古城办”“新城办”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依托这两个机构,成立未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从项目、资金、编制等多方面给予倾斜性的政策支持,做好系统规划与协调推进的有效衔接,确保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可实施、可持续、见成效。二、明确泉州未来社区建设愿景定位。目前泉州古城29条街巷正逐步推进提升优化工程,建议以此为契机同步规划未来社区建设方案,结合社区实际、居民需求,重点围绕儿童照护、社区养老、产业孵化、扶贫助弱、文化休闲等方面进行愿景定位。三、打造泉州未来社区典型试点项目。建议泉州市重点建设几个未来社区典型。建议选取合适的在建或者待建社区,特别是开发条件具备的新建小区,先行启动试点项目,创新设计,系统推进,打造1-2个包容性文化公园、共享空间设施、绿色建筑营造等精品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典型做法和经验。四、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新模式。探索多渠道多主体参与,多方共赢的模式,重点探索“XOD+PPP+EPC”模式参与未来社区建设,平衡政府的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统筹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周边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通过土地的增值带动反哺未来社区建设以及新型城市发展。同时,以“未来社区”创建为重点,有效推进新教育、新医疗、新养老、新交通、新能源、新物流、新商业、新社交、新安防、新消防等全功能链响应,推动科技产业、文创产业、建筑产业、装备产业及其他服务业全产业链支撑,辐射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陈小冠:加快泉州城市规划建设

市政协委员

福建顺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十四五”期间,泉州市要把加快泉州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品质和能级作为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抓手,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市建设,集中力量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此,我们建议:一、提升能级,集中力量加快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要在较短时间实现城市能级较大提升,一靠跨江整合,跨晋江整合提升陈埭、池店片区与江南、浮桥片区,缝合晋江两岸。二靠环湾协同,环湾城市新区建设,应由市里统一布局,统筹规划,集中在环湾片区布局高端商业商务、国际商贸与公共服务设施,加快环湾功能聚合,形成环湾主中心,基本形成“两主三副”环湾城市格局。要依托城际线建设,对沿线车站地区综合开发,开展片区城市更新。要加快东海通道与晋东片区建设,推动晋江入海一体化。

二、补足短板,以交通建设引领中心城市发展。一是提升泉州在全国及海西城市群的交通地位,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把泉州从通道节点城市提升为枢纽城市,并抓紧开展大港湾机场的前期规划工作。二是以建设轨道上的泉州都市圈为目标,开展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研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线网,在“十四五”启动城市轨道建设。三是加快环湾“三环十射”快速路网建设,尽快形成环湾道路主框架。推进“聚城畅通”工程建设,打通一重环湾,提升二重环湾,建设南北翼方向放射线。

三、品质营城,打造高颜值宜居滨海山水城市。一是保护山水格局,延续传统文脉,彰显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城市风貌。二是精细设计,提升品质,营造高品质宜居城市,打造高品质、有温度、可驻留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李劲松:以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金融创新

市政协委员

民盟泉州市委员会科技专委会主任

劲翔知识产权总经理

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即将知识产权现在或未来所产生的、收益,通过财务金融技术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这对于解决泉州市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推动泉州金融产品创新和运用。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设立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基金,鼓励保险机构开辟新险种参与到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降低知识产权本身特有的风险。三、采取适当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费补助、税率优惠等政策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施。四、鼓励设立技术或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积极组建知识产权包或产业专利池。五、支持设立高端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和证券化项目管理人,出台扶持政策吸引有丰富知识产权证券化经验的高端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来泉州市落地,并将高端人才纳入“人才港湾计划”。六、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的标准、规则和配套措施。七、建设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创新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八、调研探讨争取在泉州设立全国知识产权证券交易所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九、警惕防范不法分子借知识产权证券化或挂牌上市之名,骗取中小微企业相关服务费。温文英:把德化县石牛山作为泉州重要景区培育

市政协委员

德化县政协主席

近年来,德化县举全县之力加大了以石牛山景区为“龙头”的旅游投入,景区开园后热度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良好效益,带动了全县后疫情时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议泉州市加大支持力度,把德化县石牛山作为泉州重要景区来培育。为此建议:一、加大宣传推介。泉州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打响“登牛山、走牛运、做牛人”宣传口号。交通运输部门要协调在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设施显眼位置进行广告宣传,在兴泉铁路开通之际,设立“德化石牛山”专列。二、推进品牌建设。将德化石牛山旅游宣传列入全市旅游宣传推介盘子,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魅力风情”等旅游文化品牌。建议市文旅部门组织全市旅行社到石牛山入园踩线,积极将石牛山列入整体旅游线路。建议市文旅局具体指导,助推石牛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三、注重精准营销。建议市佛教、道教等宗教协会以举办石牛山祈福文化为主题的“法会”活动,为石牛山贴上“牛气”“好运”的标签,提升游客“重游率”。将石牛山景区作为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故事背景,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四、开展平台推介。在全市重大节日及活动赛事上播放石牛山旅游宣传片,协调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等行业协会上山开展采风写生写作、作词作曲等,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吕锜:保存量促增量推动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

大帝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年泉州GDP预计突破万亿元,针对泉州未来经济发展,主要是如何保存量和促增量问题。在“保存量”方面,未来重点应在结构性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提升整体产业链水平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抓好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鼓励企业重组并购,推动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推动落实“互联网+先进制造”,巩固泉州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在“促增量”方面,泉州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创新可以是技术创新,也可以是制度创新、整合应用创新。要打造高能级产业支撑平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立泉州国际产业技术交流中心,利用国内市场巨大优势,吸引世界先进产业技术与国内产业相结合。围绕“十四五”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深耕整合泉州本土文化旅游资源,主动融入厦漳泉大旅游生态圈。同时,要营造促进经济持续成长的营商环境。提升泉州对外品牌形象,增强城市资源聚集软实力。适时推动行政区划整合,增强中心城区辐射作用,实现中心城区跨越两江,促进中心城市与各区县相得益彰,协作发展。稳步推进城市片区改造、打造产城融合新型城市。加强中心市区与晋江、南安、惠安的规划对接、功能链接、政策衔接,强化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公共区域共治共建。白晓东:打造泉州4.0版金融服务体系

市政协委员

华侨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

金融服务体系的4.0版,其本质就是建立大数据金融,银行要搭建一个银行云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仓储等经营性行为都在上面跑,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业,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当前,泉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势在必行,金融4.0应当同步跟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政府政策层面上,建议由市政府以及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银监会研究制订《打造泉州4.0版金融服务体系工作方案》,明确实施主体,规划改革方案,配套金融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衔接。二、金融机构层面上,由金融监管部门牵头协调有关的银行,开展泉州4.0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业务上,以提升泉州银行“无间贷”升级版为基础,协调有关银行,进行泉州金融服务4.0版试点。技术上,借助现有南威软件技术公司技术力量,开发建立银行智能化服务整体业务架构体系。三、升级泉州品尚电子商务公司的服务方案,打造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以此为借鉴,建构泉州金融行业可共享的全产业、全流程的综合服务平台。四、工业企业层面上,精心打造筛选具有工业4.0特质的优质企业。建议以晋江“互联网+鞋业”、南安“互联网+泛家居”、德化“互联网+陶瓷”、安溪“互联网+藤铁”等链条化业态为基础,打造能够衔接现代金融服务的企业群体。五、电商企业层面上,全面建立金融机构与泉州市电商企业的金融服务对接机制,打造服务电商企业的“华尔街”。陈海鹏:打造“博物馆之城”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市政协委员

民革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泉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有一定数量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名人馆,具备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良好基础条件。泉州打造“博物馆之城”,对泉州建成“文化强市”意义重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着力强化机制政策两方面支撑。要建立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协调机制,成立泉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泉州市《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二、着力加强五大系列博物馆建设。包括历史综合系列场馆、名人故居及革命文化系列场馆、非遗主题系列场馆、行业专题系列场,同时大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三、着力深化博物馆四大内涵建设。扶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建设“泉州城市文化符号数据库”,鼓励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与社会力量合作。设计博物馆精品旅游线路,加快闽台缘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南安郑成功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推动泉州市及各县市区打造博物馆小镇旅游业态。创新博物馆夜间体验方式,试点博物馆夜间常态化开放。持续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四、着力推进三方面馆际互通协作。争取引入国际知名博物馆在泉州建立分馆,牵头组建闽西南博物馆城市联盟,加强市域内博物馆资源互享、品牌互推、客源互送,联合打造泉州博物馆研学品牌。周莹:推进晋江两岸联动发展

市政协委员

民进晋江市总支部专职副主委

年7月,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跨江发展、跨域融合”的发展思路。将晋江南岸打造成为大泉州都市区核心圈经济中心,是推进晋江深度融入大泉州城市建设,进一步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泉州做大主城、提升综合实力、形成跨江融合的重大平台。因此提出如下建议:一、确定晋江南岸功能定位。晋江南岸地区作为晋江目前仅有的几块战略预留地,依托泉州和晋江腹地,具备打造泉州未来“陆家嘴”的潜力。可借鉴上海前滩、滨江西岸等国内外中央商务区跨江规划建设举措,重点培育打造物贸结算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品牌设计中心、产业金融中心、体育休闲中心和民企总部中心等六大核心功能,与晋江北岸以行政、文化、商务、会展为核心功能的东海城市中心区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共同组成泉州环湾中央商务区组团。二、根据功能定位,重点培育提升“3+3”现代服务产业集群。第一个“3”是培育供应链管理、商业商务、特色金融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供应链管理服务产业,探索引进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加快提升各类专业交易市场能级,打造闽西南供应链管理节点。第二个“3”是培育数智服务、研发设计、会议会展三大先导产业。积极引进数智技术服务企业,培育具备泉州特色的设计产业,探索培育和引进会议会务、展览展示、品牌推广等专业机构。三、重点打造重大载体。建议将晋江南岸划分为滨江商务、物贸总部、晋海新城、国际宜居、研发设计、空港物流、电子商务等七大功能组团。并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功能载体,主要包括:升格建设泉州环湾国际商贸城、争取设立福建自贸区环湾片区,探索建设海峡西岸总部特区、海丝产业金融中心、泉州环湾国际设计园。四、注重高品质、高标准、高业态开发建设。一是锚定城市综合体组团滚动开发,可引进铁狮门、太古等世界顶级城市综合体开发商,高标准推进晋江南岸各个组团开发建设。二是瞄准国际化打造类海外品质环境。三是布局智慧绿色未来城市推进联动发展。詹碧英:进一步修改完善《泉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市政协委员

泉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泉州市于年出台了《泉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于年进行了修改,初步构建了泉州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较完整的制度框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弱项。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目标,结合抗击疫情实践,提出如下建议:一、在新版《应急预案》增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部门及其职责分工”附件,对受应急指挥部指导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明确。二、明确不同类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牵头部门。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的种类较多,各类事件处理中需要遵守的专业技术标准和规定有所不同,应明确不同类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牵头部门,使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有关部门可以各司其职。建议编制部门应及时调整充实各职能部门“三定方案”。三、完善信息技术支持方面的规定。随着大数据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建议泉州应组织建立健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综合网络系统,包括信息报告系统、重大危险源信息库、应急物资信息数据库、以及卫生应急信息网络;规范信息获取、分析、发布和报送程序;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物资储备、人员流动等关联信息及时更新,实现疫情监测及应急响应的智能化联动体系。四、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相关规定。建议把应急设施储备列入应急预案。防疫结束后,对防疫设施进行评估,及时更新、改造和扩建,医院改建或者增建传染病楼,医院病房改造成为应对疫情时可隔离的病房,既可增加应急设施承载能力,而平时又能作为普通病房使用。孙启鹏:培优做强制造业产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市政协委员

致公党泉州市委会经济委主任

泉州简艾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制造业是泉州的根基,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源动力”。为推进产业基础高计划和产业链现代化,实现从“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跃升,我建议:一、以链为基础构筑共创共赢机制。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合作,支持泉州有实力的优质品牌企业收购或运营国际知名品牌和网红IP。借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强化重点供应链项目金融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国际供应链布局、数字供应链平台及创新、关键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建设。二、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建议加快实现数字化、工业化双向赋能,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信息水平。以文化资源为依托,探索文创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多种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合力建设“互联网+”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三、以产业机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耦合共生。建议泉州加快建设互补型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主动承接厦门等先进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溢出功能,形成闽西南区域内城市协同互补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培育一批引领行业质态提升、拥有自主品牌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军企业。四、以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发展乐土。打造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市场。□来源:泉州商报□记者:杨翚文/图□编辑:苏田田★好文推荐★●《泉商在中国》首发式今天举行该书集中展示70家优秀异地泉籍商会建设成就●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市两会

这些泉商委员建言泉州发展!陈水波、许清水、周荣来、洪凤鸣等说了些什么●祝贺!泉州这些集体、个人拟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榜单│安踏上榜《胡润世界强》,近期泉企、泉商还出现在多个强榜单

《泉州商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zhouzx.com/qzsly/7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